王家國,黃 怡
(1.四川省德陽市老科協,四川 德陽 618000;2.四川省德陽市農業農村局,四川 德陽 618000)
近年來,我國大豆及油菜籽進口量持續增加,僅2018年油菜籽進口量就達到475.6×104t,同時還進口了菜油129.6×104t。2020年1~4月,我國菜籽油累計進口量為159.74×104t,同比增加36.54%(數據來源:海關總署)。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發展我國油菜及大豆等油料作物已經成為普遍共識。德陽市位于成都平原北部,種植油菜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德陽油菜產業發展迎來了新的契機。為了更好發展德陽油菜產業,現對德陽市油菜產業進行初步分析,找到德陽油菜產業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并對發展對策提出初步建議。
根據對2000以來全市油菜種植統計數據的分析表明(見圖1, 數據來源于德陽市統計局,下同),德陽市平均種植面積為6.16×104hm2/年,2007年全市油菜總面積最小,但也達到了5.16×104hm2,2020年面積最大,達到7.57×104hm2,2020年的油菜種植面積比2000年增加27%。由此可見,德陽市油菜種植面積雖有波動,但多年來種植面積呈增加趨勢。由于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從2018年開始,德陽市油菜種植面積大幅增加,2020年較2017年的增幅達到26%。近年來德陽市集約化規模化油菜種植有了較大的發展,到2019年全市已建成“萬畝高產優質油菜示范基地”15個,面積超過1×104hm2。
1.2.1 單產逐步提高 根據對2000年以來全市油菜籽單位面積產量統計數據分析表明(見圖2),油菜籽單位面積產量提高,油菜籽平均單產為2.59t/hm2,2000年和2001年單產最低,但也達到2.35t/hm2,2020年單產達到2.89t/hm2,比2000年增加22.98%。2011年以來德陽市油菜籽單產水平多年保持全省第1,是全國油菜高產區之一。全市各級農業部門積極開展油菜高產攻關,2009年243.9kg/667m2,創全省最高紀錄,2010年263kg/667m2,再創全省最高紀錄,2012年實測271.5kg/667m2,第3次創全省最高紀錄,2014年德陽市“華海油1號”實測314.9kg/667m2,第四次創全省油菜單產新紀錄。

圖2 2000~2020年德陽市油菜籽單產變化情況
1.2.2 總產量逐步增加 根據對2000年以來全市油菜籽總產量統計數據分析表明(見圖3),油菜籽總產量屬增加趨勢,雖然2005~2007年連續3年總產量逐年下滑減少,但從2008年開始逐年穩步增加,2020年由于種植面積的增加及新技術的采用,總產量達到218700t的歷史新高,比2000年增加55.88%。受中美貿易戰影響,2018年以來德陽市采取多種措施,擴面積、增單產,油菜籽總產量增幅最大,2020年比2017年增加29.87%。

圖3 2000~2020年德陽市油菜籽總產量變化情況
1.3.1 定點抽樣成本分析 根據2015~2018年中江縣對10個種植戶(種植面積不超過0.2 hm2)的連續定點抽樣調查(見表1),連續4年油菜種植的平均成本為623.9元/667m2,在成本構成中,人工成本最大,達到60%左右。其次是肥料及農藥,隨農業作業機器的推廣應用,機械作業費用在2018年達到14%,人工費用則由2015年的65%下降到58%。

表1 2015~2018年中江縣油菜種植定點抽樣成本統計
1.3.2 油菜主產區成本分析 從圖4可知,2021年德陽市油菜主產區平均種植成本為885元/667m2,其中種子、農藥和肥料3項農資投入為230元/667m2,占26%。用于整地、施肥和施藥的機械服務費為130元/667m2,占14.7%。播栽、收獲晾曬及灌溉(灌溉費用包括水費、電費及人工費)等人工費用525元/667m2,占59.3%。

圖4 2021年德陽市油菜主產區種植成本構成(元/667m2)
1.3.3 油菜種植效益分析 從表2可以看出,中江縣定點調查10個種植戶2015~2018年的純收入為354.3~558元/667m2。2021年德陽市油菜主產區平均單產為190kg/667m2,單價6.2元/kg,產值1178元/667m2,純收入為293元/667m2。由此可見,種植油菜的經濟效益并不高。

表2 2015-2018年油菜種植效益分析
1.4.1 油菜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 德陽市氣候溫暖濕潤,無霜期長,油菜生育期月均溫度為5~20℃,有利于培育壯苗。十二月份氣溫比長江中、下游高2~4℃,油菜不易受凍害。在油菜花期,溫度為10~18℃,濕度為70%~80%,有利于油菜開花受精結實。成熟收獲期梅雨及水澇等災害極少,有利于油菜籽果實膨大,獲得高產,提高油菜籽含油率。
1.4.2 領導重視為油菜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德陽市一直把油菜工作作為全市最為重要的糧油工作來抓,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引進、試驗和示范推廣雜一代高產優質油菜品種。1990年代初就逐漸成規模推廣應用。1992年德陽市政府制訂了全市優質油菜發展規劃。1998年德陽市承擔了農業部等部委下達的《長江流域雙低優質油菜開發》項目,通過項目實施,帶動全市雙低高品質油菜快速發展,2000年以來雙低優質雜一代油菜達90%以上,基本實現了雙低優質化、雜交高產化。
1.4.3 加強品種引進、選育和種子基地建設 德陽農業部門一直十分重視優質油菜品種的引進、選育和示范推廣。一是農技部門將優質油菜品種(系)的試驗篩選及示范推廣工作納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截止2020年,“中油雜19”“川油36”“德油199”“德新油49”“春喜1402”“油研817”等一大批優良油菜品種在德陽市得到推廣應用。二是抓油菜育種隊伍建設,20世紀90年代以來先后選育了成功德油系列油菜品種10余個,并在全市得到大面積推廣應用,繼而在四川省被列為主推品種。三是建成了“萬畝優質油菜雜交品種繁育基地”。1990年代初以來大力發展“兩系”雜交油菜制種,特別是通過國家雙低優質油菜開發項目的實施,建成了全四川省最大的雙低雜交油菜種子生產基地,每年制種面積1000 hm2左右,先后繁殖生產了“蜀雜”系列、“德油”系列等優質雜交良種。
1.4.4 一批新技術得到推廣應用 油菜種植用工緊、成本高成為制約德陽市油菜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德陽市在油菜產業發展過程中,有針對性的先后研究總結并推廣了 “油菜高效簡化栽培技術”等一批實用技術。近年德陽市在油菜輕簡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一些進展,2009年德陽市農業局聯合四川農業大學在旌陽區建立了油菜輕減栽培技術示范片近2hm2。2010年依托中國農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開展了油菜機械化種植的試驗研究及示范推廣工作,對德陽市油菜種植機械化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無人機防治油菜病蟲害也逐漸得到推廣應用。
2.1.1 新病害往往造成嚴重損失 德陽油菜種植過程中容易遭受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白銹病、蚜蟲、跳甲和菜青蟲等病蟲危害,往往給油菜種植帶來損失[1]。近年來一種新的病害根腫病在德陽市蔓延并嚴重為害油菜生產,常常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2],2000年全市油菜根腫病發生面積達233 hm2,2003年發展到2440 hm2,產量損失達30%以上的達到1066 hm2,旌陽區和廣漢市的一些重災區甚至絕收,而且化學防治效果不理想,已經達到危及德陽油菜生產安全的程度。
2.1.2 機械收獲問題多 由于德陽市農村勞動力向城鎮大量轉移,導致農業用工十分緊張,因此,德陽市加大了在油菜種植中推廣機械化的力度。德陽油菜種植均屬稻油兩熟,特別是在收油菜到栽種水稻期間是農忙季節,時間更緊、勞動力尤其緊張,油菜一次性機收成為十分迫切的現實需要,以達到節約時間和減少勞動力使用的目的,但從德陽市農技部門的試驗研究結果看,雖然通過多年引進油菜品種篩選,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到目前還沒有選育出完全符合機收的油菜新品種,這成為制約油菜機收發展的重要因素,油菜一次性機收存在問題最多,最大問題是籽粒成熟度不一致和莢果層下層及莖稈含水量大,造成脫粒差、損失嚴重。
2.2.1 種植成本逐年增加、經濟效益下降 近年來由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及人工費等不斷上漲,導致油菜種植成本也逐年增加。據中江縣農技站調查統計,定點調查的10個種植戶2015年~2018年每667m2平均成本分別為495元、655元、657.5元和688元,2018年的成本較2015年上漲39%。由于多數油菜種植戶種植規模都不大,是在自家承包地種植,無需支付土地租金,雖然種植成本逐年增加,仍然有一些微利,而對于一些采用土地流轉進行成片規模種植的業主而言,還要增加管理費和土地租金的投入,相對種植成本更高,能夠堅持繼續成片規模種植的業主,也基本上是靠油菜專項扶持項目補助而勉強維持(油菜制種基地效益較高但面積占比小,不具有普遍性,不在此討論)。這種低收益已經影響到農戶種植油菜的積極性,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2.2.2 油菜籽經銷和加工環節薄弱 德陽市的油菜種植面積雖然較大,在四川省也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全市比較成規模的油菜籽收購經銷龍頭企業僅有8個,油菜籽加工龍頭企業也只有12個,且經銷、加工量不大,沒有高知名度的品牌,油菜籽經銷和加工環節薄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油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德陽市每年油菜秸稈產出很大,隨著農作物秸稈全面禁燒政策的推出,加之利用率低,堆放油菜秸稈不僅占用不少土地,也污染了環境,因此,解決秸稈綜合利用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由于農業和其它行業的比較效益較低,而油菜種植效益和蔬菜、水果及藥材等其它經濟作物的種植效益相比,其比較效益也低,因此建議進一步制定穩定的全方位的扶持政策,而不是短期的臨時性政策。德陽市有一批油菜育種隊伍,育種技術力量強,育種成果頗豐,對于德陽油菜產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建議德陽市在油菜育種方面制定特殊的扶持政策。扶持油菜產業鏈末端的儲藏、加工及營銷環節,培育品牌,做大做強相關龍頭企業。
根據油菜種植者年齡偏大、文化及科技素質普遍不高的現實,要充分利用現有農業服務體系,把油菜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和新農機示范推廣到廣大油菜種植者手中,并讓其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同時,要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服務效率、改善服務質量,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比如對于成規模的油菜高產優質示范片,可引入競爭機制,以政府購買服務并采取招標的方式實施,從根本上解決技術服務“最后一公里”瓶頸。把油菜籽加工新技術、新工藝及新型機器等信息及時推送給加工企業。依靠科技提高整個油菜產業的經濟效益。
油菜根腫病是一種土傳病害,可通過幼苗帶病傳播,而通過集中育苗,有利于集中培育無病蟲的健壯幼苗,從根本上防止幼苗帶病傳播,大大減少了傳播途徑。另一方面,通過集中育苗,可節約育苗成本,解決農民一家一戶分散育苗的技術難題,提高育苗質量,為機械栽植和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是針對近年來油菜根腫病危害越來越嚴重的現實,在引進“華雙5R”和“興油519”這2個抗病品種的基礎上,開展相關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爭取在防效得到肯定的前提下盡快在德陽示范推廣。同時,要發揮德陽市優秀育種團隊的作用,提供各種條件,開展抗病新品種的培育工作。二是針對缺乏適合機收的油菜品種現狀,開展適合德陽機收的油菜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工作,并發揮德陽油菜育種優勢,重點培育適合德陽機收的油菜新品種,選育株型緊湊分枝少、莢果層集中、耐密植、抗倒抗病、籽粒成熟度一致、不易裂莢落籽、成熟期莖稈脫水快的適合機械化收獲的油菜新品種。
一是加大無人機在油菜種植中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力度。無人機在德陽油菜的直播和油菜病蟲害噴藥防治方面事半功倍、成效顯著,今后應進一步加大應用研究力度,提高效率,同時解決尚存在的一些問題。二是在缺少適宜機收的油菜品種和現有收獲機械性能受限的情況下,開展相應農藝措施的研究,比如采取加大油菜播種量,使種植密度達到3×104株/667m2左右,油菜植株分枝減少,莢果層集中,從而達到利于機收的目的,也可研究改進兩段機收的方式方法和配套機械,降低油菜籽損失率。三是對根腫病等病蟲害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及示范推廣。四是開展聯合攻關行動,解決油菜秸稈綜合利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