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麗勤
摘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大屏直播已經無法滿足用戶需要,小屏直播以其靈活性強、直播時間長、場景可轉換、信息多呈現的特點,已經成為傳統媒體發布優質內容的重要手段。出鏡記者主持人在小屏直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他們不僅是信息的傳播者,還擔負著采集信息、組織現場的任務。本文通過對大、小屏直播特點的對比分析,闡述了小屏直播的特點及出鏡記者主持人做好小屏直播的技巧。
關鍵詞:小屏直播;出鏡記者主持人;直播技巧
小屏直播也被稱為移動直播,是通過互聯網媒介,把某人某物某事件當下發生的即時狀況展示給終端用戶,來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的一種新的高互動性互聯網新態勢。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態,隨著視頻直播門檻的降低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接受這種傳播形式,全民直播時代已經到來。而受到時長、交互等方面制約的傳統媒體的大屏直播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要,移動端的新聞直播因其可以把持續進行的新聞現場展現給用戶,充分滿足用戶對社會進程和公共事務的知情權,現在已經成為新媒體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今,當你打開手機,朋友圈里或者關注微信視頻號、APP,隨時會看到新聞發布會、新聞事件現場、大型活動、慢直播或者直播帶貨等,各種類型的小屏直播比比皆是。傳統媒體在移動端也都有了自己的直播平臺,直播內容豐富多彩并已成為常態。一批批從傳統媒體轉型而來的記者、主持人或者新媒體記者拿起手機奔赴新聞現場,關注著正在發生的新聞事件,帶您親臨新聞現場。作為傳統媒體的記者、主持人,肩負著黨和政府喉舌的作用。在融媒體時代,在堅守自身大屏出鏡發聲的同時,更需要以積極的姿態擁抱全新的小屏傳播,與新媒體的傳播方式保持同步[1],保留大屏傳播的優勢,借小屏傳播的便捷,改變并優化傳播方式,制作符合現代用戶的產品,增加用戶黏性。那么,大屏直播和小屏直播有什么不同?小屏直播有什么特點?怎樣才能做好小屏直播呢?筆者將一一進行分析探討。
一、大屏直播和小屏直播的不同
我們所說的大屏直播是指傳統意義的電視直播,而小屏直播則是指在移動端呈現的直播。大屏直播往往是很專業嚴謹的,語言規范,策劃和執行方案非??b密,直播時間嚴格控制,而小屏直播就有很多的不同。
(一)直播時間長短不同
大屏直播也有頻道常態化全程24小時的直播,這種直播是有序的,按照預先時間安排進行的演播室直播,如央視新聞頻道的節目全天滾動直播。本文所說的大屏直播往往是在一些重要節點,如春晚、閱兵,還有新聞節目中突發事件和策劃類的直播等,往往不在演播室而是在第一現場,是以分鐘為單位來計算的。比如,2022年1月17日春運第一天,央視新聞頻道在《新聞直播間》欄目中安排了多路直播連線,報道各地春運首日的客流情況和防疫情況,在上午10:28-10:38的時段,用10分鐘的時間連線了上海、南京、北京的三位記者,大屏在僅有的10分鐘里了解三個地方的春運情況,可見還是很有限的。而小屏直播就靈活多了,是以時段為主,時間要求沒有那么嚴苛,經常以小時為單位,用戶隨進隨出直播間。像春運首日小屏記者完全可以一部手機在候車大廳或者候機大廳進行探訪式報道,只要提前測好信號及行走路線,受訪者的預采等,在行進中發現,再加上與移動端用戶的互動,半個小時肯定是需要的,可以讓用戶更加直觀全面地沉浸式了解春運第一天的現場。大屏直播需要頻道整體編排,播出窗口的設計,而小屏直播可以隨時開始,時長不限。
(二)互動方面差異大
雖然電視直播如今變得更加多樣化,但是始終沒有擺脫“點對面”的單一傳播模式,基本沒有互動,屬于“自嗨型”直播,即便有觀眾互動也往往比較滯后,而小屏直播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虛擬的平臺,最大的亮點就是實時互動,彈幕、評論區、點贊等讓他們更自如地與主播互動[2],與粉絲互動,屬于“互動帶入型”直播,互動是移動直播不可或缺的內容,如果沒有互動就不是一場成功的移動直播。比如,一場健康主題的直播,主持人和訪談嘉賓在就某一話題進行交流的同時,可以與正在收看直播的用戶實時互動,用戶的問題可以第一時間得到嘉賓的回復,這在大屏直播時就很難實現。
(三)直播對象不同
大屏直播對象是大眾傳播中的“觀眾”,是一群人,而小屏直播的對象則是人際傳播中的“用戶”,可能只是一個人。看電視,播什么觀眾就看什么,頂多換換臺,還是點對面的傳播,而小屏直播則是移動的、陪伴式的,往往是點對點的傳播。小屏需要更加有針對性地考慮用戶的興趣點和收視習慣,大屏則不可能考慮得那么周到。
(四)呈現效果不同
大屏直播由于前期周密的策劃和方案制訂,甚至有包括每個場景畫面的設計、轉場、銜接,呈現效果往往比較完美、天衣無縫,而小屏直播則更多隨意,現場感更強,直播最大的魅力就是未知,觀眾更想看到真實的現場,甚至一些幕后花絮及外圍環境,也就是說大屏直播是有遮擋的直播,小屏則是外露型的直播,更加生動,沉浸感更強。
二、出鏡記者主持人在大小屏直播中的不同表現
每場直播中出鏡記者和主持人都是靈魂人物,大屏直播時往往是做好充分準備,在一定時間段按計劃完成講述即可,小屏直播對出鏡記者主持人的要求又有很多不同。
(一)狀態和語態不同
大屏直播中對出鏡記者主持人要求表達嚴謹,規規矩矩、邏輯清楚、言簡意賅,而小屏直播對出鏡記者主持人來講,要從“告知型”報道轉化為“同伴型”解說,在新聞現場需要保持和網友一樣的好奇心和第一視角,要用專業思維來看現場,用生活化語態說現場,也就是用人格化表達講述現場,出鏡更加靈活,隨機應變,行進中發現更多細節,伴隨式解說講述,有極強的沉浸感和代入感,極具感染力,可以主動設問、主動回答、自問自答,自然聊天狀態的語言相對松弛。即便講述過程中有失誤或者錯誤,在隨后的直播中及時發現,及時更正,用戶的接受度也比大屏要高。
(二)講述內容不同
同一事件直播,大屏和小屏的講述內容會有所不同。大屏直播出鏡記者主持人較為嚴謹,首先保證安全播出,拿不準的堅決不說,特定的直播時段講述內容有限。小屏直播雖然也要安全第一,但是講述過程中可以不斷補充和修改。不同于大屏直播場景的相對固定,小屏直播可進行場景轉換,在行進中直播,因為小屏直播一般時間充裕,出鏡記者主持人往往要多說,說清楚、說透徹,可以大膽嘗試體驗式報道,通過“我在場、我經歷、我感受”,帶著用戶體驗現場,獲得更直觀的現場感受,還可以不斷補充信息,中間加入與用戶的互動以及個人的感受,做一些階段性小結,不斷持續更新事件的進展,幫助剛剛進入直播間的用戶及時了解直播內容。
三、小屏直播的特點
小屏直播將“新聞現場”重新定義,和大屏直播路徑完全不同,大屏直播是在新聞現場,小屏直播可能直接提前到奔赴新聞現場的路上,大屏主要直播核心新聞現場,小屏則是核心現場加外圍現場,小屏傳播覆蓋的面更廣、更全方位。
(一)用戶特點
電視直播的受眾我們往往稱為觀眾,男女老少,什么職業、什么年齡層都有,而小屏直播的受眾我們往往稱之為用戶,多為個人,定位更加具體。小屏直播不僅是節目,在互聯網時代還是產品,從最開始的策劃、制作、推廣、直播都要考慮到用戶需求,明確我們要做給誰看?他們是誰?他們想要看到什么?小屏往往有固定的粉絲群體,如何既能滿足這些常駐用戶,又能吸引更多新用戶,增加與他們的互動至關重要,因此在內容設計上就要有互動環節,賦予用戶更多參與互動評論的權利,增加用戶黏性。
(二)選題特點
小屏直播選題應該更加突出互聯網特質,如突發時效性、交互性、關注度高的、有趣的、新鮮的,特別是平臺用戶需要了解和關注的事件。對于突發事件的直播,小屏直播比大屏直播有更大的優勢。隨著技術層面的突破帶來直播形式的突破,移動直播已經沒有開播門檻,只需要一臺手機安裝軟件注冊賬號,就可以隨時隨地開始直播,我們已經迎來了全民直播的時代,即便是出鏡記者主持人沒有到達現場,我們的通訊員在現場就可以發起直播。2021年11月7日,嵩山迎來大雪,由于路途遙遠,出鏡記者主持人無法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于是嵩山氣象站的通訊員開啟了手機直播,讓用戶實時看到嵩山美麗的雪景。而如果是大屏直播,則需要把直播車開到山頂。
堅決不能用做大屏直播的思維來策劃設計小屏直播,否則會影響傳播效果。小屏直播更加輕松隨意,不受時間的約束,可多用第一視角增加代入感和沉浸感,用戶需要看到更多的現場,內容要更加豐富,還要考慮到用戶隨進隨出的情況,收看直播往往是伴隨式的。問題的設計和參與互動必須考慮進去,增進與用戶的關聯黏性。
(三)畫面特點
由于在移動端收看,用戶往往對畫面質量要求不是很高,有很高的容忍度,不像電視需要4K?,F在手機拍攝功能已經很強大,當然,為了保證拍攝效果最好還配備上穩定器及專業的收聲設備等配套裝置。另外,小屏直播比大屏直播在字幕運用上也有更大的自由度,一方面可以通過字幕來豐富直播內容信息,對出鏡記者主持人的講述作為補充和加強,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的字幕來包裝畫面,帶來更多趣味性營造氛圍。
四、小屏直播前的準備
雖然小屏直播對比大屏較為靈活隨意,但是高質量的小屏直播也需要提前準備,特別是小屏直播時間較長,不是現場報道而是要拓展信息、解釋現場,需要有大量的信息來支撐。第一,確定選題時一定要考慮到用戶的需求,是否具有稀缺性,能夠給用戶帶來怎樣的收獲,是否能引起用戶關注直播;第二,確定選題后就要充分準備背景信息、相關報道及專業的資料,包括采訪嘉賓的邀請,根據嘉賓身份和內容需要確定嘉賓數量,包括嘉賓的表達能力專業背景等都要有充分考慮;第三,搭建大致的直播框架,確定直播時長和方案,傳播重點一定要明確,寫文案時不能過細,過細會束縛記者發揮;第四,組建團隊后,直播前最重要的就是踩點兒了,移動直播網絡信號最重要,沒有信號就寸步難行,如果信號不好就需要修改方案或者做備案;第五,新媒體時代,小屏直播前還需要更好的預熱宣傳,往往需要制作小的宣傳片或精美海報,引起更多人的關注,海報可以掛上直播鏈接的二維碼,提醒關注直播的用戶獲得直播鏈接。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出鏡記者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比如,深受網友喜愛的央視記者王冰冰,已經有了很強的“存在感”,她參與的直播就會提前預告,主打“冰冰牌”,還有由著名主持人康輝、撒貝寧、尼格買提、朱廣權組成的被譽為國民天團的“央視BOYS”,也逐漸在大眾視野中活躍起來。
五、小屏直播互動
沒有互動的小屏直播不是成功的直播,小屏直播最大的亮點就是及時互動,只有了解用戶需求才能更好服務客戶。
(一)直播現場的語言互動
出鏡記者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直播留言和評論區,我們經常會看到,有的直播中記者會現場拿一部手機專門來看評論,第一時間獲得用戶訴求并及時給出回應,或者現場有編導及時給記者主持人用戶的提問,在接下來的直播過程中通過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實現用戶實時的參與和評論。這些互動會在直播中直接呈現,這也是小屏直播的魅力之一。
(二)評論區的互動
有些直播評論區很熱鬧,出鏡記者主持人在不能看到評論的情況下,后臺編輯會代表出鏡記者主持人與用戶進行互動,及時回答用戶提問。后臺編輯還可以在直播中不斷更新圖文信息,為用戶提供信息的同時,通過互動為前方出鏡記者主持人做好支持。
六、長時間直播的應對
小屏直播的時間往往以小時計算,需要長時間現場描述,這就要求出鏡記者主持人得能說,根據直播內容可能并不需要完全鋪滿解說,但是也不能間隔時間過長,信息量大的時候可以講述現場,出現空當時可以延伸補充信息,出鏡記者主持人要在直播中盡量不出現信息空白,爭取不間斷地傳播有效信息,這就需要出鏡記者主持人在直播前做好功課,有大量背景信息儲備,對新聞事件的相關信息了如指掌,一旦出現信息空白,要信手拈來地補充信息。當然,有效信息并非指喋喋不休,現場“說話”也是一種技巧[3]。
另外,還可以把之前現場的信息再進行回顧,或者沒有說清楚的可以再做補充、充分解釋,因為用戶可能剛剛進入直播間,所以適當信息重復也很有必要。有些直播可能是突發,長時間靠出鏡記者主持人來支撐有一定難度,我們可以找外援,外援可以是嘉賓,也可以是受訪者,甚至還可以是編導或者攝像,時刻保持對現場的好奇就會讓直播內容更加豐富。
七、小屏直播采訪技巧
表達好、談話風趣、有表現欲的受訪者往往比較理想。小屏直播中盡量在行進中動態采訪,最忌諱擺拍,一定要聊起來,避免刻板,還可以找一些道具,找話題的切入點,讓受訪者自然流露,采訪前溝通要留有一定余地,保留點新鮮感。直播中有任何問題可以及時和受訪者進行溝通,和攝像保持默契。
八、結語
完成優質小屏直播離不開出鏡記者主持人高超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綜合能力。新媒體時代,要勇于嘗試創新,積極轉型,緊跟時代的步伐,用戶在哪里我們就得出現在哪里,哪里就是我們的主戰場主陣地,出鏡記者主持人也應該成為網紅,成為用戶值得信賴、喜愛的網紅。
參考文獻:
[1] 張大佐.小屏直播報道三要素[J].視聽界,2018(11):113-114.
[2] 胡夢飛.如何做好策劃型小屏直播[J].傳播力研究,2019, 3(17):38.
[3] 李曉紅.主持人小屏出鏡的個性化表達研究[J].中國有線電視,2021(10):1066-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