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昌祥?徐秀麗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選用更加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學習。本文主要研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語篇分析法,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語篇分析法;初中英語閱讀
作者簡介:閔昌祥,湖北省赤壁市蒲紡一中;徐秀麗,湖北省赤壁市實驗中學華舟校區。
前言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少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多的是幫助學生擴充的閱讀量和詞匯量,但是卻并不注重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意義,這是一種十分錯誤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英語素養無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更加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有效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一、語篇分析法的概念
語篇指的是完整的、具有一定意義的、為了某個目的而服務的一種語言單位。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法,可以引導學生對整篇文章進行有效把握,從各個層次對語篇的邏輯關系有進一步理解,并充分挖掘作者的寫作意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法,可以打破傳統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限制和束縛,對語言的組織結構和特征進行有效探索,從而更好地對文章內容進行了解,幫助學生進行連貫的閱讀和分析。
二、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法的重要性
在傳統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給學生分析詞義和語法,幫助學生提高知識積累量,卻并不注重帶領學生進行語篇分析,這就導致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比較淺顯,缺少對深層含義的理解。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學生閱讀英語文章,不僅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大致了解,同時還要深入了解文章細節,明白文章中的邏輯關系。所以英語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篇意識,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讓學生在面對任何閱讀題目的時候都能夠更加輕松。
三、當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新課改背景下,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雖有所發展,但是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需要教師不斷進行改正。
(一)學生缺少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技巧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教師仍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學生仍采用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就是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這就導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技巧和方法。學生也不能實現知識遷移,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二)教學內容單一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從教材以及考試內容出發,真正能夠運用的閱讀資源并不豐富,學生只能通過教材以及一些教輔資料進行閱讀,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資源單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普及,這一新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應用。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資源不充足,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帶來了不利影響。
(三)缺少明確的教學目標
大部分學生沒有明確的閱讀目標,他們只是進行閱讀,并沒有想過閱讀的目的是什么,這導致學生的閱讀效果并不理想。不僅如此,還有一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學習時,沒有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導致學生的學習缺乏指向性,影響教學效果。
四、運用語篇分析法開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注重理解文章中的單詞和句子
隨著我國新課改的不斷落實,大部分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運用語篇分析法。但是他們并沒有深入探究這一教學方法,認為語篇分析法就是從文章的整體結構出發,讓學生理解文章整體。這種想法是比較片面的,不利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運用語篇分析法進行閱讀教學,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想要有效運用語篇分析法,首先就要幫助學生理解詞句,這在語篇分析法中是十分重要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忽略每一個單詞和句子,甚至還要重點講解一些關鍵詞,以及語句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文章的內在聯系進行理解,了解文章的先后順序,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 ”這篇課文時,文中有這樣幾句話“Then one day I watched an English movie called Toy Story. I fell in love with this exciting and funny movie! So I began to watch other English movies , too.”如果教師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就很難發現一些關鍵詞。但是運用語篇分析法進行講解就可以發現,one day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全部的事情經過。除此之外,文中還用到了began和too兩個單詞,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學生就能夠明白,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再次做了某件事。通過這幾個詞,就可以分析出文章記述的事情。所以這種分析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對文章內容進行了解,明確文章脈絡。英語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語篇分析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尋找并理解這些體現邏輯性詞語,幫助學生進行整體文章的分析,對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和分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
(二)注重掌握段落結構
初中英語教師在運用語篇分析法進行閱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文章的脈絡以及主體層次,幫助學生分析段落結構,掌握更多的閱讀技巧,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時需要逐步進行,從文章的段落入手,讓學生對段落大意進行總結,然后明確每段之間的關系,對文章的整體脈絡進行理解??偨Y文章段落的方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幫助學生理解文章。
例如,教師在運用語篇分析法給學生講解“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這篇文章時,首先會看到一段對話,一個男生問“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另一個女生回答道“I went to the mountains.”。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運用英語進行互問互答。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這篇文章的主題思想以及整體內容。由此可見,通過文章中的一段話來對文章中的整體內容進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進一步發展。
(三)開展有效的話題導入
初中英語教師想要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首先就要進行有效的話題導入。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微課等方式,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然后讓學生在情景中交流和分析閱讀話題,從文章整體的高度來分析和思考閱讀文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合理運用分組教學。由于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氛圍存在一定的不同,造成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情,合理分配學習小組,讓每一個學習小組的成員都能夠互幫互助、互相彌補,通過這種方式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小組之間開展良性競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角色扮演,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合理分工,將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都充分調動起來。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既要對文章的含義進行理解,又要深入分析文章中的詞匯和句子。這種方式,整個小組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閱讀水平都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四)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在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過程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學生擁有較強的推理能力,就能夠通過文章第一段的內容,對整篇文章的含義有大致了解。因此,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分析詞句和段落,首先就要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過程,就是提高學生推理能力的過程。每個單詞在不同的文章和語境中含義有所不同,學生具備推理能力,就可以推斷出一個單詞、一個句子在文中的具體含義。
例如,little這個單詞本身的意思是“少,小”將這個單詞放到不同的句子中就會有不同的含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選擇一些類似的詞語,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對學生的推理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
(五)從大到小深入解讀
教師想要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英語閱讀,可以引導學生從大角度出發,抓住文章的大體內容,然后進行細節分析。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效果。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讀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大致了解,為之后的閱讀打下一個基礎。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通過圖片、視頻,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能夠有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在學生遇到不理解的句子或者單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依據上下文對其加以理解,而不是直接告訴他們詞句的含義。
(六)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內涵
不管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學習過程中,文化內涵和文化修養都是不可或缺的。中外文化內涵存在一定的差別,這是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的內容。
例如,中國人打招呼時會說“你吃了嗎?”。但是在國外,外國人聽到這句話會認為這是真的在問他們有沒有吃飯。中西方文化內涵的差異會導致學生在理解英語句子時有一定的阻礙。
又如“You are a lucky dog.”這句話,如果學生不了解西方文化內涵,可能就會直接理解成“你是一條幸運的狗”,但是實際上這句話的意思是“你是一個幸運兒”。因此,英語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也應該注重介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內涵,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結語
閱讀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內容。因此,英語教師應該嘗試運用語篇分析法,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理解文章的深層次含義,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王麗娟.初中英語語篇教學的含義和意義[J].成才之路,2014(31):62.
[3]席曉青.語篇分析:思維、策略與實踐[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