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競楠,季俊彥
(南通市通州區綜合檢驗檢測中心,江蘇南通 226000)
2021年全區食用農產品抽檢5 549批次,任務由南通市通州區綜合檢驗檢測中心、上海德諾產品檢測有限公司、江蘇權正檢驗檢測有限公司、普研(上海)標準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和譜尼測試集團上海有限公司等11家檢測機構共同承擔。
2021年,南通市通州區食用農產品共計抽檢 5 549批次,市場監督管理局抽檢情況統計表,見表1。

表1 2021年南通市通州區食用農產品抽檢區域分布表
2021年抽檢覆蓋蔬菜、水果、水產品、畜禽肉及副產品、鮮蛋及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共計6大類,抽檢品種及數量見表2。全年抽檢食用農產品5 549批次,其中蔬菜抽檢批次占比較大,其次是水果類、水產品、畜禽肉及副產品、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和鮮蛋類。

表2 2021年食用農產品監督抽檢品種及批次
本次抽檢覆蓋通州區14區,各抽檢地區中,抽檢不合格占比較高的為金沙街道(27.94%)、南通高新區(16.91%)、川姜鎮(13.24%)。食用農產品抽檢總體不合格率為2.45%。其中,金沙街道、川姜鎮、東社鎮、南通高新區和五接鎮的不合格率超過總體不合格率,見表3。

表3 2021年通州區抽檢不合格率統計表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品種與批次見表4。抽檢的6類食用農產品中,蔬菜、水產品、水果類、鮮蛋、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均出現不合格情況,畜禽肉及副產品類別均合格。蔬菜不合格批次占比最高,為38.24%,其次是水產品,不合格占比33.82%。

表4 食用農產品不合格品種與批次
抽檢共發現136批次樣品不合格,見表5。韭菜中的腐霉利檢出18批次不合格、梭子蟹中的鎘11批次不合格、牛蛙中的恩諾沙星11批次不合格、橙子中的聯苯菊酯11批次不合格、黃鱔中的恩諾沙星10批次不合格、豇豆中的滅蠅胺8批次不合格、芝麻中的酸價8批次不合格及香蕉中的吡蟲啉7批次不合格,其他不合格指標均低于5批次。

表5 食用農產品抽檢不合格樣品及項目統計表
抽檢結果中,抽檢總體不合格率為2.45%。金沙街道、川姜鎮、東社鎮、南通高新區和五接鎮不合格率均高于2.45%,為高風險地區。
本次食用農產品抽檢結果顯示,蔬菜中韭菜、豇豆,水產品中梭子蟹、黃鱔、牛蛙,水果中橙子、香蕉,生干堅果與籽類食品中芝麻為高風險品種。
本次抽檢檢出的主要不合格項目恩諾沙星(33批次)、腐霉利(18批次)、聯苯菊酯(14批次)、鎘(11批次)、吡蟲啉(9批次)、滅蠅胺(8批次)和酸價(8批次)是高風險項目。
加強土壤金屬污染物、農獸藥管理。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與農業農村部門對污染較嚴重的區域進行土壤修復實驗,并查找源頭[1-3]。加強對初級農產品種植戶農藥施用的品種、用量、施用方式的指導和監管,強調農藥、獸藥安全間隔期的強制執行性。
應加大抽檢覆蓋范圍和抽檢頻次,根據當地產業、風俗和消費特點,適當開展專項抽檢工作,以提高監管覆蓋面,充分發揮監管職能。針對難以覆蓋的鄉鎮農村和城鄉接合部等區域,加大高風險區域和場所的抽檢[4]。
對于無證經營的小攤販、小經營戶等商戶和無法抽樣等特殊情況,抽樣人員應收集相關證明材料,及時上報給相關監管部門,監管部門應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對于無證經營等行為加大處罰力度[5]。
相關部門加強對農產品安全、農產品食用常識、農藥殘留和農產品污染物等知識的宣傳。組織種植企業、銷售企業、農貿市場人員學習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提高農產品質量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