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鳳,郭曉程
(1.濰坊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山東濰坊 261000;2.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山東泰安 271000)
乳酸桿菌是將葡萄糖等糖類分解為乳酸的各種細菌的總稱,是一種革蘭氏陽性菌,其發酵產生的乳酸具有調味和防腐作用[1-3]。乳酸桿菌在工業方面應用廣泛,例如泡菜腌制、酸奶制作、青貯飼料制作等,常見的嗜酸性乳桿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等對人體有益的菌多用于飲料發酵行業。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自身營養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吃飽穿暖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均衡營養和合理膳食。奶制品營養價值高、味道好,受到人們的廣泛喜愛。隨著奶制品企業的迅速發展,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而專利作為企業搶占市場的有力武器,已得到廣泛認可。乳酸桿菌廣泛的應用前景使相關研究較多,尤其為企業和高校。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科研經費的投入、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推動著乳酸桿菌領域向更高層次邁進。專利作為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衡量技術創新的重要指標[4]。本文從專利的角度對乳酸桿菌領域的專利申請進行了分析,以期為我國乳酸桿菌領域的市場和專利布局提供借鑒和依據。
在專利數據庫INCOPAT中進行檢索,綜合分析后,確定申請日為198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乳酸桿菌專利,檢索發現,與乳酸桿菌相關的專利有2 908件。這些專利分布于全球58個國家和地區,總體呈現上漲趨勢。通過對乳酸桿菌的專利分析可知,全球和中國的乳酸桿菌專利申請量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國外專利申請量在2003年之前處于上升階段,2003年以后呈現整體下降趨勢,具體見圖1。

圖1 乳酸桿菌專利申請量分布
全球專利申請量在1994年之前增長緩慢,后出現迅速增長態勢,并在2018年達到頂峰179件。中國在乳酸桿菌方面的研發起步較晚,專利申請量在1997年之前幾乎為0,乳酸桿菌的研究晚于全球其他國家,但在其后的24年間發展迅速,申請量一路上升。在2009年全球專利申請量出現下降的同時,中國專利申請量仍保持高速增長,2009年中國專利申請量占到全球專利申請量的59%,中國成為乳酸桿菌專利申請最多的國家。2018年,中國在這方面的專利申請量達到最高峰77件,并在2021年接近于全球專利申請量,表明中國在乳酸桿菌技術領域發展較快,并呈現持續發展趨勢。反觀國外申請量在2003年之前接近于全球專利申請量,呈上升趨勢,但在此后發展緩慢,呈現下降趨勢,并在2009年和2021年均低于中國專利申請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后,人們對專利保護的意識越來越強,企業增加創新研究投入,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在占據國內市場的同時,搶占部分國外市場,而專利作為一種保護創新的重要手段,也日益深入人心。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和科研機構的研發熱情也越來越高漲,大量研發資本和科研人才的投入,使我國在乳酸桿菌方面的專利申請量一路上升,并在2021年與全球專利申請量僅相差12件,逐步接近于全球專利申請量。由圖2專利公開趨勢可知,專利公開呈現持續增長趨勢,并由1985年的0件直線上升到2021年的233件。

圖2 國內乳酸桿菌專利公開趨勢
由圖3專利申請-公開趨勢可知,專利公開略晚于專利申請,但整體上均呈現上升趨勢,表明我國在乳酸桿菌方面的專利申請處于持續增長階段。由圖4可知,專利公開增長率雖有局部回落,但整體增長率均為正數,專利公開量呈現增長趨勢。

圖3 乳酸桿菌專利申請-公開趨勢

圖4 乳酸桿菌專利公開數量增長率變化圖
檢索分析后發現,在乳酸桿菌的專利申請中,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瑞典、法國、俄羅斯、丹麥和意大利這9個國家的專利申請量占全球專利申請量的82.5%,由此可知,這幾個國家在乳酸桿菌方面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研究成本,實力較強。
由圖5可知,中國在這方面的專利申請量是最多的,其次為日本和韓國。僅中國的專利申請量就超過了全球專利申請量的1/5,中國的市場對專利保護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中國在國際社會中也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圖5 申請人國別分析
選取全球前10名主要申請人進行分析,如圖6所示,美國的普羅比公司在乳酸桿菌方面的專利申請量最多,為69件;芬蘭維利奧有限公司、愛爾蘭精密生物集團、法國達能日爾維公司分別排名第2、第3、第4,這3個公司各自的申請量僅為普羅比公司的一半左右,表明美國普羅比公司在乳酸桿菌方面的研究占據主導地位。前10名的主要申請人中總部設在美國的有2家,排名第1的普羅比公司和排名第7的愛慕思公司,這與美國的科技實力較強相呼應[5]。從圖6可知,芬蘭、愛爾蘭的專利申請量也側面反映出其是乳制品產出大國。在前10名的主要申請人中,未見中國企業,中國雖然在乳酸桿菌方面的專利申請總量比較多,但是起到龍頭作用的企業并不多見。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在乳酸桿菌方面的專利布局。

圖6 主要申請人分析
通過INCOPAT分析可知,中國乳酸桿菌專利申請中,據首位的為生命大地女神有限公司,其次為趙敏、江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居第5位,具體見圖7。在華申請中,企業3家、大學4家、個人1人、研究所2所,但這幾個主要申請人的專利申請量差距并不大,由此可知,中國在乳酸桿菌方面的專利申請雖然總量比較大,但較為分散,沒有龍頭企業。

圖7 中國主要申請人分析
由圖8可知,在中國專利申請中,企業專利申請占比為57.85%,以絕對優勢領先于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表明我國在乳酸桿菌方面的研究中,企業研發熱情最高,具有一定的市場基礎,乳酸桿菌的商業前景也非常廣闊,這與市場上常見的益生菌類保健食品相呼應[6-8]。

圖8 中國創新主體類型分布
由圖9可知,中國申請人占比為86.82%,日本和瑞典分別位居第2、第3位,韓國和美國分別位居第4、5位,表明中國、日本、瑞典、韓國和美國專利保護意識較強。

圖9 專利申請人國別分析
乳酸桿菌專利申請人在中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分布情況如圖10所示,中國廣東是申請專利保護最多的省,緊跟其后的是北京、山東和江蘇,乳酸桿菌專利申請的地域分布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國市場布局的分布和各省市的創新活躍程度。

圖10 中國乳酸桿菌專利申請人占比地域分布
由圖11可知,中國專利最新的法律狀態在侵權訴訟、產品出口、產品引進、技術轉讓、新產品開發和新項目申報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作用。中國乳酸桿菌專利中占比最大的為授權專利,其次為實質審查階段和撤回的專利,未繳年費專利達到11.02%,駁回專利占比為8.77%,初審合格公開專利為1.3%。通過分析專利當前法律狀態的分布情況,可以了解分析目標中專利的權利狀態以及失效原因,以作為專利價值或管理能力評估、風險分析、技術引進或專利運營等決策行動的參考依據。

圖11 中國專利當前法律狀態
圖12是中國專利權處于審中、有效、失效3種狀態的占比情況,通過分析可知,中國在乳酸桿菌方面已獲得實質性保護專利占比為42.30%,已失去專利權保護專利為35.55%,正在審查中的專利為22.16%。通過這些數據的分析,可以從整體上掌握中國專利的權利保護和潛在的風險情況。對于進入公知技術領域失效的專利,各創新主體可以進行無償使用。

圖12 中國專利的法律狀態
由圖13可知,乳酸桿菌的專利轉讓量雖有波動,但整體呈現上升趨勢。1985年至1994年,專利轉讓處于較低水平,專利轉讓總量僅為7件;1994年至2003年,專利轉讓呈現緩慢增長趨勢,并在2003年轉讓量達到一個小高峰10件;從2006年開始,轉讓專利數量出現階梯式增長,并在2012年達到最高值29件。通過對軟酸桿菌的專利轉讓趨勢分析,可以了解到專利成果的轉移方向和熱度。專利轉讓趨勢的提高,反映了乳酸桿菌領域的市場活躍程度,為市場以后的布局和側重點提供了參考 依據。

圖13 乳酸桿菌專利轉讓趨勢
通過對1985—2021年乳酸桿菌領域的專利分析可知,乳酸桿菌全球和中國專利申請量整體上呈現遞增趨勢,近幾年,在國外專利申請量下降的同時,中國在乳酸桿菌方面的專利申請量逐步上升,并進入了平穩和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國際社會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從申請人分析可知,中國的專利申請總量最大,其次為日本和韓國,說明中國已經成為乳酸桿菌領域的申請大國,中國市場對專利保護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對代理機構的需求也不斷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前10名的專利申請人中,并無中國申請人,中國專利申請雖然總量大,但較為分散,真正起到引領作用的企業并沒有,而美國普羅比公司技術創新能力較強,重視全球專利布局,在這方面占據主導地位。日本、瑞典、韓國和美國專利保護意識強,注重在中國的專利布局??傊袊谌樗釛U菌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技術創新能力與國外還有一定差距,但我國市場發展環境良好,尤其在2019年12月《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實施后,我國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持續向好,中國的技術研發潛力大、創新力后勁強。
乳酸桿菌領域歸屬于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生物產業,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實施,國家不斷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和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實施重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建設產業創新支撐體系,推進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產業集聚發展。乳酸桿菌領域在國家強有力政策的支持下發展會越來越好。
基于專利分析和產業政策的支持,對中國乳酸桿菌領域提出如下建議。①制定乳酸桿菌領域的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目前可篩選出乳酸桿菌的來源,確定后加大篩選力度,獲得工業價值較高的菌株,在以后市場中合理規劃專利布局,尤其是奶制品需求量高的國家,實現國內、國外聯合互動,不斷壯
大中國乳制品行業。②培育龍頭企業,挑選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例如可選取蒙牛、伊利作為扶植對象,引導企業實施技術創新,提高企業產品技術含量和市場核心競爭力,鼓勵與國內外高?;蚱髽I建立研發合作,加快研發成果轉化,在不斷提高我國的創新能力的同時,不斷完善市場布局,滿足市場需求,實現乳制品行業高質量發展。③建立專利聯合預警機制,及時查詢國外企業的研發進展,如美國普羅比公司、維利奧有限公司等,在了解國外研發進度和關注重點的同時,避免出現重復研發,浪費研發資源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