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超,徐汀,甘敏
(1.揚州市職業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江蘇 揚州225100 2.云南藝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重大社會責任,其專業課程的設置必須能及時反饋時代變化與行業內技術的發展。創意服裝設計是國內高等院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強調服裝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之上,融合了思政課程和專業思政的教育理念,關注當前時代的發展創新,并反應、實施于創意服裝設計的教學過程[1]。近年來,我國大力提倡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各項有力措施推動了傳統文化包括傳統藝術的發展。其中,大學生成為推進“漢服熱”、“國潮”風的主要群體之一。因此在創意設計課程中融入“國風”文化概念可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國風”數碼印花設計創新融入專業課程建設,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也能更加深入地認識中國傳統藝術、文化的魅力,可顯著提升教學效果。
創意服裝設計是服裝專業提升課程,主要培養學生綜合服裝設計創作能力及職業素養。要求學生具有獨立創作能力、較高的文化藝術修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課程縱向立足歷
史上不同年代和時間點闡述服裝藝術產生的背景、特點,橫向則對比中西方服裝的藝術特征、設計特點。高職院校的學生入學文化成績偏低,對于藝術風格、中西文化缺乏了解,而傳統高職院校“重技能操作、輕藝術文化”的教育模式已逐漸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在課程實施過程中自然代入專業思政點引發學生的興趣并主動探索傳統文化,翻轉傳統教學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主角。“國風”數碼印是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目前應用廣泛的設計創作方法,在創意服裝設計課程中可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導入,結合多形式、多渠道的現代信息化教學方式,完善并提升教學效果。
隨著我國服裝產業的迅速轉型、升級,對行業從業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及挑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講話說明新時代的發展對于高等院校教育同樣發出了挑戰[2]。當前,“00”后大學生生源素質不一,而高職院校學生則情況更為復雜,學生有探索新知識新文化的熱情,卻缺乏個體行為管理,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偏于膚淺,然而對于流行文化的了解要高于之前的“90”后學生。因此,對于“00”后大學生的服裝設計教育可以從他們喜歡的“國潮”“國風”出發,導入學生熟悉并喜歡的本土品牌、本土設計師,逐步引導學生尋根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之美,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3]。
中國服裝自主品牌設計之路始于20 世紀90 年代,但由于各種原因實際上仍然發展遲緩。創意服裝設計強調“創意”的“原創”性,提出設計作品應順應時代、扎根本土,在當前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文藝原創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提倡中國原創精神,創意服裝設計課程情境中導入優秀本土設計案例,強化“藝術來源于生活”概念,讓學生真正懂得原創、勇于原創,以適應國家對于新時代人才強國的要求。
服裝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必然推動服裝科學技術的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設計應緊密結合行業發展,如3D 打印技術、智能化設計、三維虛擬技術的使用等等。“國風”數碼印作為服裝行業前沿技術融入創意服裝設計課程,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更加鼓勵學生不斷探索現代服裝的設計方法[4],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和“發展”,要求作品兼有文化和時代特質。
工匠精神指的是一種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追求卓越的優秀品質,是中華民族代代流傳下來的精神。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重點培養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專業技術人才成為重中之重,大國工匠精神可帶動形成好的社會風尚,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根據以往創意服裝設計教育的經驗總結,高職院校服裝專業學生普遍存在學習主動性不高、缺乏學習目標、專業認知度不高的問題,在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里,對應不同專業領域內典型的人物事跡,逐漸融入專業工匠精神教育。
“國風”數碼印花是將傳統文化題材和現代服裝技術相結合的設計創作手法,可根據創意服裝設計課程實際的教學情境應用在某些教學環節,“國風”數碼印花設計創作的整個工作過程可自然轉化為教學過程,模擬企業真實工作環境,針對具體任務展開,更有利于思政點的融入[4]。
在傳統教學內容的設置里,各種創意藝術風格多從分析西方藝術角度出發,側重從西方教育教學思維中獲取經驗。而“國風”數碼印的概念一經提出,首先可以顛覆傳統創意服裝教學思維的局限性,如表1 所示“國風”數碼印花設計可融入創意服裝設計課程的部分教學內容,深入挖掘了創意服裝設計的思政特點。

表1 “國風”數碼印花設計融入創意服裝設計課程的教學思政內容探索Tab.1 Exploration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of teaching"Chinese style"digital printing design into creative clothing design course
3.2.1 項目化教學驅動企業設計任務
課程思政背景下提出的教學改革主張在項目化進程里引入企業真實任務驅動課堂教學,自然而然地實現思政育人的目的。以2021 年揚州市職業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服裝設計課程中引入運河博物館禮服設計任務為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中國代表的藝術文化元素,將其結合剪紙藝術形式轉化為“國風”數碼印圖案并運用于禮服設計。如圖1 所示,該款設計是學生選擇運河文化代表城市——開封,將清明上河圖轉化為數碼印圖案并應用于禮服造型設計。隨著項目任務的不斷深入的探索,學生通過現代服裝設計的藝術載體更加深刻地認識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源遠流長。
3.2.2 多元化教學結合專業前沿技術
線上、線下教學多元化教學方式是2020 年以來受特殊環境影響而普及開來的教學方式,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千秋、互為補充。以“國風”數碼印融入創意服裝課程過程為例,第一階段教師通過線上學習通平臺推送“國風”數碼印創意設計任務,組織學生分組收集素材,小組線上提交資料,再結合線上、線下的教學情境討論、交流并確定主題;第二階段通過線上、線下交叉式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結合數碼印操作技術特征完成服裝造型設計;第三階段則通過學習通平臺模擬企業的設計研發過程,學生線上接受企業的實際建議,調整并完成設計。多元化的教學結合專業前沿技術的使用有效優化了課堂資源、提升教學效果[5-6]。
3.2.3 信息化教學改革師生互動方式
傳統教學比較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然而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學生的學習習慣、方式都較之從前發生了較大改變,一些較多使用現代信息化手段的課程普遍受歡迎,而學生也希望能夠在課程過程中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因此,信息化技術的使用可從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學效果。例如可將“國風”數碼印的設計創作方案使用AE 等動畫軟件制作為虛擬動畫過程,在課堂上播放幾個虛擬動畫中所展示的設計方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通過討論方案、實踐方案的過程改變師生的交流互動方式。
3.2.4 多維化評價激發學習熱情
在創意設計的評價體系中,教師的評價相比傳統體系所占比例減少,根據每次具體的設計任務特點而制定不同的多維化的評價方。主要分為企業評價、教師評價、組間評價、自我評價四個主觀部分,結合學習通課程平臺的客觀評價部分,完成綜合課程考核。如表2 所示。

表2 創意服裝設計課程評價體系Fig.2 Creative fashion design course evaluation system
在將“國風”數碼印作為思政點融入課程過程中,教學實施過程主要根據數碼印服裝設計創作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圍繞文藝原創提出原創圖案設計(藝術)任務;第二階段強調結合當前數碼印的技術操作特點,并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參與印花實踐,突出了“國風”數碼印的技術特征;第三階段整合第一階段的藝術作品和第二階段的技術成果,并將前兩個階段的成果設計應用于服裝的造型設計,實施過程中注意將每一階段的典型任務特征結合思政內容展開教學[6]。如圖2 所示,是創意服裝設計課程環節里結合具體案例——“山海經”數碼印創意服裝設計的教學實施過程。
高職院校的服裝設計教育必須要緊跟時代發展,反應服裝行業動態,“國風”數碼印服裝設計的技術操作特征、設計創作特征有利于創意服裝設計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并在設計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勇于創新的精神。創意服裝課程里包含了大量傳統文化的傳承及創新內容,教師引導學生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設計實踐操作等過程,整合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和途徑,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的同時,更加注重培養大學生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和大國工匠精神的形成。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于課程思政背景下展開的“國風”數碼印設計創新在創意服裝設計課程中的教學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對于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實踐將起到一定的參考和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