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黃建來 江雁斌 胡紫穎
自2019 年以來,寧波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貫徹執行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和浙江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實施方案》,全面加強調查監測體系建設,動態精準掌握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變化情況,取得良好成效,為“兩統一”職責履行提供服務保障,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高質量完成國土“三調”成果匯報和十個區(縣、市)審核發布工作。寧波市“三調”工作在全省第三次國土調查百日攻堅行動中被浙江省三調辦通報表彰為“組織得力、成效顯著”。從2018 年9 月啟動,寧波市共投入4 千余人辦、5 千余萬元經費,歷時3 年,完成了全市156 個鄉鎮(街道)、2931 個行政村的土地利用現狀13 個一級類55 個二級類的調查工作。整體差錯率為0.1%,全部一次性通過,質量位列全國前茅。2020 年開展了《寧波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10 項專題分析》,2021 年完成《浙江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果典型區域6 項專題分析》。按照歷史、現狀、管理三個維度和圖數一致、說明差異的原則,在多標準共存的政策環境下,厘清相應地類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與差異,分析其內在成因,為政府科學決策提供參考。2022 年3 月,完成對十個區(縣、市)三調成果的審核發布。寧波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處榮獲2022 年浙江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成績突出集體榮譽稱號。
統籌管理、探索2021 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日常變更模式體制機制。一是通過控節點、抓質量、嚴要求三舉措落實2021 年國土變調查工作。按照自然資源部和浙江省自然資源廳通知要求,實施每周一報、開展現場指導驗收、建立市縣會商制度。嚴格落實縣級100%自檢,市級100%檢查,力爭實現新增建設用地圖斑、補充耕地圖斑2 個單項差錯率和變更圖斑總體差錯率3 項差錯率均低于1%,變更成果通過國家核查,為“三區三線”劃定提供可靠數據支撐。二是創建“早發現、早介入、早整治”日常變更模式探索,開展季度和半年集中舉證工作。建立健全年度土地變更調查與執法、耕保、審批等部門聯動探索日常變更模式,利用多源、多時相航空、航天影像,統籌自然資源管理數據、調查監測成果。三是開展地理國情監測。編制印發《2021 年寧波市地理國情細化調查監測實施方案》持續開展城市建成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及建成區綠地率專題監測,更新全市建筑物、道路、水系等要素數據。做好2022 年全市地表覆蓋、地理國情要素數據更新工作,有序推進地理國情監測向自然資源監測轉換。
加強頂層設計,統籌謀劃調查監測總體業務布局。根據自然資源部、浙江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工作思路,出臺印發《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調查監測實施意見》,提出構建以“一張清單、一張底圖、一個平臺、一套體系”為核心的“四個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整體工作布局,并積極深入開展調研、瞄準技術攻關。目前,寧波市調查監測“四個一”工程建設經驗已被多部門認可并采用。
實施自然資源和規劃一體化監測。根據自然資源部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和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調查監測實施方案要求,編制《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全域變化監測工作方案》,印發《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調查監測技術規程》,統籌開展全域全要素一體化監測,監測內容主要以“三調”及年度變更調查成果為基礎,一年開展兩次自然資源和規劃實施常規變化監測,并對變化情況進行分析評估,形成評估報告。縱向上構建市、縣(市、區)、鄉鎮(街道)三級聯動工作機制,橫向上構建各專項處室圖斑定期推送和反饋閉環流轉應用機制,實現調查監測圖斑全流程業務化運行,結合“三調”成果、規劃和審批數據,精準掌握全市自然資源變化情況。
打造大數據的感知駕駛艙,實現數據指標統計分析自動化。2020年,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為基礎,開發調查監測監管系統。系統運行架構以B/S 架構,賬號控制,靈活布設;OA 式管理,權限控制,依職協同。系統共匯集基礎地理數據、資源家底數據、規劃數據、審批數據和調查監測圖斑數據等5 大類、28 個中類、376 個圖層數據。主要以局信息化建設“一倉一云一平臺”為基礎,圍繞調查監測核心業務,實現逐層聯通,通過遙感監測圖斑線上運行,以期實現資源家底數據瀏覽展示、空間數據統計、比對分析、指標預警和輔助決策等功能,全面提升自然資源和規劃調查監測信息化水平。

▲2019年4月10日,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召開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座談會,部署平臺建設、成果應用等工作。
通過厘清自然資源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機理,以宏觀“控方向”、中觀“調布局”、微觀“補短板”三個目標原則,構建“數量、結構、效率、格局”四個維度、“微觀、中觀、宏觀”三個層面、“定期評估制度、部門協同制度”兩個制度的“432”的調查監測評價體系。一是宏觀“控方向”。基于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求,凸顯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重點,從底線管控水平、資源效率提升、空間格局塑造、宜居宜業打造等多個維度制定宏觀層面的評價方案,形成全市域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分析報告。二是中觀“調布局”。基于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三生空間”,根據《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自然資源分層結構,結合管理層數據,從整體布局出發,構建三區三線管制與監測動態評價體系。三是微觀“補短板”。依據《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體系構建總體方案》中自然資源內涵釋義,以及層級模型,結合寧波市現狀管理需求,對耕地、水、森林、海洋、建設用地、礦產等單一資源要素本底的數量、質量、空間分布特征以及開發利用狀況進行分析評價。編制《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調查監測指標統計表》和《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調查監測指標藍皮書》。在此基礎上,組織開展宏觀、常規、專題調查監測指標統計分析,評估寧波市自然資源要素的規模、結構、效率、格局變化,對區域自然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可持續發展狀態進行診斷和預判,形成分析報告。
積極支持重大工程項目。一是為保障空間規劃編制、耕地功能恢復、農村發展規劃和城市體檢等重大項目進展,履行保密管理程序。二是做好數據共享應用。為滿足各部門普查、城市考核等工作,2021年,向市級機關多個部門提供了國土調查和年度土地變更調查、地理國情監測及其它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為重大工程項目做好基礎保障。
開展智能提取地類變化技術研究,提高調查監測工作效率。針對目前地類變化圖斑提取過程中工作重復、比對復雜、工作量大等情況,研究利用信息化技術實現地類變化信息的快速發現與自動提取,及時掌握變化情況。
創新耕地變化監測的有效方法,解決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等問題。通過高光譜比對分析,結合“三調”地類數據和地理國情監測中的地表覆蓋數據,開展耕地種植屬性變化監測技術研究,創新耕地變化監測方法,為健全耕地質量監測預警體系做好服務保障。
開展自然資源部“自然資源重點調查”試點工作。根據自然資源部統一部署,寧波市開展海岸帶資源調查監測、城鎮地下空間調查、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規劃實施一體化監測三項試點,是唯一市級試點。根據要求,成立試點工作小組,組建專家團隊,編制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和技術方案。邀請中國測科院專家進行調研座談及自然資源部試點驗收咨詢,并根據專家意見完善試點方案。目前試點工作正有序推進,一體化監測工作方案和監測監管系統基本完成,海岸帶資源調查監測正圍繞歷史遺留問題開展研討,城鎮地下空間調查已編制技術規程。通過試點,形成《海岸帶調查監測標準》《城鎮地下空間調查監測標準》《自然資源和規劃統一調查監測標準》三項標準以及自然資源和規劃調查監測監管系統,為推動全市全域、全要素、全周期的自然資源規劃調查監測體系構建,促進海岸帶綜合管控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提供服務保障,為藍碳估算提供寧波經驗。
開展三維立體時空數據庫建設省試點和配合開展地表基質層調查(試點)。通過研究探索,匯聚試點區各類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按照地下資源層、地表基質層、地表覆蓋層和管理層實現了4 個大類19個亞類342個圖層的組織和管理。整合已有各類自然資源三維模型數據,實現各類數據的立體化表達和展示;開展自然資源立體時空數據應用探索,實現三維場景下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數據的查詢瀏覽、統計分析等功能;完成耕地坡度等級分析、水庫庫容分析、旱改水分析和海岸線變遷分析等專題分析展示,為國土空間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基礎支撐。
充分發揮市機關模范黨組織的作用,切實履行支部“山水林田湖草海”自然資源監測監管職能。2021 年,寧波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機關五支部榮獲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五星級黨支部,項目類獲獎三十余項。該支部以一雙“國土慧眼”,查找自然資源規劃現狀和管理變化,推進自然資源和規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寧波市鍛造硬核力量、唱好“雙城記”、建好示范區、當好模范生、建設現代化濱海大都市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