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欣
企業財務工作中會計監督是一項重要內容,在社會經濟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企業會計監督工作也在不斷提升,然后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著一些企業對監督意識度不夠,缺乏有效的內控機制保障,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信息系統使用率不高,監督結果的作用得不到有效發揮等問題,為此,企業在提升其經濟效果的同時還需要不斷完善和改進會計監督制度。
所謂的會計監督指的是企業內部財務人員和外部有關機構基于法律之上,具有監督和檢查的職權,是有關部門依法成立的一種是具有監督職權的審計機構,對社會組織及團體、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合理性進行監督。
內部會計監督屬于企業內控制度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內部審計、稽核等措施實現監督作用,嚴格按照會計制度、準則等相關標準避免企業經營中出現違法亂紀的行為。并且起到規范企業管理行為,糾正不合理、不正確的管理措施,企業只有嚴格落實會計監督制度,才能夠為企業提供更加準確、真實的數據,為企業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2.有效落實經濟業務決策和執行。會計監督職責在財務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體現在決策和執行方面上,監督執行人員是否按照預定的管理計劃進行工作,同時也能夠起到決策和執行工作人員相互約束,進而為企業經濟效益提供保障。
3.財產清查工作。財產清查和確認工作也是財務監督工作內容之一,企業在管理財產的過程中,需要對財產進行定期清查,主要目的是為了充分掌握企業資源配置情況,保障企業資產使用率和經濟效益。
4.內部審計。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在實施內部監督需要通過內部審計部門進行,內審工作人員直接任命于企業負責人,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章制度監督和審查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合理性。
1.財務監督的先進性及實用性。企業財務監督管理制度應當做到與企業發展同步優化,在制定監督管理制度過程中,需要根據企業實際發展,結合市場變化規律開展,融入先進的思想和監督理念,并有效落實財務監督管理各項制度。
2.財務監督的必要性及科學性。企業開展內部監督活動時,應當建立在科學管理基礎上進行財務監督工作,同時還應當保證其靈活性,可以是根據實際工作對原有的監督管理體系調整和優化。另外,監督工作不僅在企業財務工作中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管理工作也是一項重要工作環節。
3.財務監督的合法性及合理性。企業進行財務監督工作應當嚴格遵守國家制定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得存在違法行為。此外,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實施還需要根據市場發展和企業內部環境來制定,其中包括國家政策調控、市場環境、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及資源、企業文化等方面,促使監督機制能夠滿足企業內部和外部需求。
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在新的市場格局下若想獲得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就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加強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管理機制,可以做到提前發現問題,從而可以更有效的解決處理問題。只具有如下幾點現實意義:
企業開展內部會計監督活動中,主要監督內容包括企業文化、內部資源分配、組織結構等內容,起到促進企業穩定發展的作用。在開展會計監督工作過程中還需要明確企業權責,保證會計監督工作順利進行。提高企業整體運營效率。
通過會計監督工作能夠有效的降低企業管理成本,會計監督工作有效執行可以節省一部分非必要性的工作流程,促使業務辦理省時、高效,一次降低企業業務成本。同時也能夠對企業發展方向進行良好控制,進而提升企業發展的控制能力。
(3)建立民俗歡樂園。在景區內建立一個民俗歡樂園,為游客提供一個體驗石門桂花村民俗的場所,內設文化廣場、演藝中心、民俗展館、游戲區等。演藝中心主要在旅游旺季或節假日為游客表演石門當地民間習俗、廟會和民間集會提供場所;民俗展館延續江南民居特色,為游客提供與眾不同的民俗體驗,展現江南地區的民俗民風;游戲區主要針對小朋友,可分為傳統和現代兩塊區域,模仿傳統游戲的環境,使傳統游戲得到再現,現代游戲區可以采用4D電影、童玩廳、畫廊、秋千、迷宮等來吸引游客。
將內部監督工作和審計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提升會計監督管理工作效果。監督管理工作中若是存在著問題,企業目標控制就無法實現,為此,企業應當結合實際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完善內部監督制度,對會計工作進行有效的梳理,并對各項會計風險進行深入分析,采取多種措施強化內部監督機制。
要想企業有序進行就需要對企業管理體系進行優化,這樣才能夠提高企業管理水平,促使企業內部形成相互監督、約束的局面,因此優化內部監督體系很有必要,同時明確相應的職責,以此掌握企業發展動態變化,企業在運行內部監督管理體系過程中,還需要充分意識到其存在的實效性,提高對風險控制的意識,提高對企業內控的力度。
國企內部人員沒有充分意識到會計監督的重要性,認為國有企業內部會計工作涉及的風險不重大,導致會計監督體制建設緩慢,推進和發展工作無法有效落實。導致企業對會計監督管理工作不重視,若是沒有意識到會計監督工作對企業運行的重要意義,企業會計監督工作只會流于形式化。另外,部分企業最求短期經濟效益的提升,在業務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對會計監督工作投入的較少,最終失去會計監督工作的實效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業務風險。
國有企業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目標是為了保證企業經營管理的合法合規、資產安全,財務報告及相關信息的真實完整,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但是,一些國有企業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過程中,對于內部會計監督體系的保障措施還不夠完善,會計監督缺乏有效的體系支撐,使會計監督工作不能順利實施。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業職權劃分不明確,導致且以權責集一人身上,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企業管理效果,增加企業風險。另外企業在開展內審工作中,參與工作的人員并不是專業人士,多數是由企業人員兼任,在增加工作量的同時也會增加人為因素的風險。
國有企業大多數基層財務人員的主要工作還是以基礎財務工作為主,對于會計監督的了解還只是停留在理論層面,這就導致內部會計監督工作難以有效開展。主要是由于企業會計人員存在一些資質、經驗較高財務人員,這一類職工知識結構陳舊,雖然具有較高專業水平,但是在學習新知識和接受新的會計處理方式方面上思想僵化,轉換其觀念較難。另外一部分年輕人缺乏危機感,學習積極性不高。
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企業運行需要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其中,使互聯網成為企業轉型的新助力。然而實際中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信息化的作用,導致信息化應用率不高的問題。一方面是企業管理者對信息化技術的功能了解不透徹,僅僅發揮出財務管理工作簡單的統計、計算等功能,對于財務工作依舊采用傳統的人工方式開展工作,一定程度上隱藏了信息化系統的優勢。另一方面,財務人員對信息化系統功能認識度不高,在開展業務中并不能夠熟練操作信息化系統,由此導致會計監督工作效果不理想。
監督內容包括內控制度、風險控制、評價體系為一體化,監督其合規是企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風險的關鍵工作內容。現階段,會計核算自身問題并不多,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管理方面的問題,而企業監督結果分散在各個項目中,且對個項目梳理、分析、提煉效果不充分,企業各部門、上下級溝通不暢,信息整合力度不夠深遠,并沒有根據監督機制分析問題產生的因素,致使問題處理僅僅是表面化,沒有徹底解決。另外,在解決問題以后,對問題的發現、解決過程沒有進行宣傳,對于其他企業、部門避免同類問題很不利。
應提高國有企業管理層及員工對內部會計監督機制重要性的認識,以加快內部會計監督體系建設,推動內部監督工作全面落實。企業應結合實際工作開展會計監督理論培訓,將會計監督工作與日常工作結合,針對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宣傳內部監督相關的政策制度,加強法律宣傳,使企業員工從根本上理解內部會計監督制度的建立是社會環境的發展需要,結合實際案例講解內部監督的重要性,使員工明白內部會計監督體系的建立不僅能減少企業風險,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護員工在工作過程避免因為不了解財務工作流程而造成損失。培養企業員工對于內部監督工作的認同感,從思想上強化員工與企業利益的一體化,充分發揮員工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建設過程中的積極性,讓員工從內部監督的執行者變成內部監督體系的建立者,讓每一名員工都做到各司其職,互相監督,在企業內部爭取廣大員工的支持。企業可以將會計監督與績效考核相結合,對于內部會計監督體系建設能夠提出合理建議的員工給予獎金獎勵,以進一步提高員工進行會計監督的積極性。
科學有效的內部會計監督體系必然建立在規范健全的內部控制基礎之上,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可以為內部會計監督提供制度保障,使內部監督工作的開展有制度可依。通過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可以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具體工作權限和范圍,明確員工的工作內容和工作責任,提高員工日常工作的敏感性,有利于員工及時發現崗位風險,合理保證會計信息完整和資金安全。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還可以保障內部會計監督工作的獨立性,只有健全制度,才能使工作人員避免其他工作環境的干擾,充分意識到自身工作的責任和重要性,使內部監督人員能獨立的開展會計監督工作。
國有企業需全面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應對內部會計監督系統對會計人員的要求。會計監督職責不僅需要財務人員擁有扎實的基礎財務工作能力,也需要財務人員深入學習會計監督理論并掌握有關的新技能。財務人員需要在實際工作中轉變自己的身份,積極進行繼續教育學習,會計是一項政策性強、知識更新比較快的行業,這就需要財務人員不斷通過各種專業培訓,對國家最新的政策章程進行學習,使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做到與時俱進,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以應對新的工作內容。企業應定期聘請專業的會計政策方面的講師,對財務人員進行授課講解,加深財務人員對國家最新會計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力。在企業內部大力鼓勵會計人員參與會計職稱考試與其他提升會計知識的考試,通過薪酬績效獎勵,提高財務人員學習的積極性。此外,還要通過企業的宣傳,提高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水平,以提高財務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和使命感,使其時刻保持對財務工作的謹慎性。
就企業而言,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來改善信息化系統應用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提高企業管理層對信息建設的意識,重視信息建設應用和開發,并且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提高信息軟件和硬件的投入,根據信息系統獨特的優勢,結合會計監督管理工作實際需求,不斷改進會計監督制度,促使信息系統與企業發展更契合。另一方面,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能力,組織員工積極參加相關培訓活動,也可以聘請專業人士到企業中進行指導,根據實際會計監督工作,提高財務人員信息技術掌握能力。此外,為了有效提升員工學習效果,企業可以與考核評價體系相結合,將員工掌握信息技術的水平納入考核體系中,全面提升員工學習的積極性。
企業開展內部監督體系主要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各種經營風險,通過監督體系發現企業中的各項問題,進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保證企業經營的規范性,提高企業經營性。對于一些共性較強的問題或者是影響力度比較大的問題,可以使得將其作為經典案例進行整合、分析,并將其處理結果形成書面或電子文件向其他部門進行宣傳。一方面各部門可以將此作為參考,對照自身是存在問題,有則改正,沒有也可以起到防范的作用。另一方面,就有問題的部門,可以根據此案例文件進行整改,具有舉一反三的效果,進而避免企業發生經營風險。
無論是微觀管理,又或是宏觀管理,都必須以真實、有效的會計信息當做基礎,所以會計工作屬于經濟管理的先決條件。所以如果想不斷提升會計監督力度,展現出會計監督的實質效用,就需要在進行經濟活動以前滿足以下條件:首先,委派一名專業性較強,綜合素質過硬的總會計師進入國企;其次,編制一套行之有效且完善的會計監督體系予以約束。由此一來能夠讓會計人員處于嚴格的監督環境下展開公開性強、責任劃分明確清晰的監督工作,確保監督的有效性與全面性。
綜上所述,企業運營中充分運用會計監督體系,可以提升企業管理效果,有效防范財務風險,最大化提升資源利用率,通過加強會計監督方面的培訓,提高企業對會計監督重要性的認識水平,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為內部會計監督工作提供有利保障,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增強會計監督意識等措施促使企業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