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立
(中鐵十四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山東濟南 250000)
勝利黃河大橋位于東營市墾利區,1987年9月建成通車,是溝通黃河尾閭兩岸的交通樞紐,橋梁已運營33年。大橋全長2817.46 m,由主橋及南北引橋組成。橋梁寬19.5 m,雙向四車道。主橋長682 m,為五孔連續鋼斜拉橋,跨徑組合為60.5 m+136.5 m+288 m+136.5 m+60.5 m,主跨長288 m,斷面形式為分離式雙邊鋼箱(圖1)。鋼箱梁截面高2.4 m,寬3.140~3.315 m,橫縫采用M22高強螺栓連接;頂底板為U型閉口肋式正交異性板,腹板為板式開口肋正交異性板,除在索錨固、附孔等處的腹底板厚為20 mm外,其余頂、底、腹板均為12 mm厚。橋面板為正交異性板,每段4塊,各寬3.2 m。縱肋為U形閉口肋,橫肋為板梁,其間距為1.00~2.75 m,一般為2.75 m。

圖1 主橋鋼箱橫斷面
勝利黃河大橋的鋼梁病害(圖2)主要表現為涂裝失效、結構銹蝕,U肋焊縫開裂、脫落,橋面橫肋的疲勞裂紋。根據施工現場實際及病害的分布情況,按施工內容及部位可分為4個方面進行的維修加固,分別為U肋的維修加固、鋼箱梁的維修加固、橫肋的維修、鋼梁表面銹蝕處理,基于這種分類方法的病害原因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圖2 鋼梁主要病害

表1 鋼梁主要病害及原因統計
3.1.1 U肋蓋板開焊、脫落
對于U肋蓋板的開焊及脫落,為了保證U肋蓋板與原U肋之間的連接可靠,需要對U肋蓋板進行拆除更換(圖3),并使用高強螺栓連接固定[1-2]。

圖3 U肋蓋板更換
3.1.2 U肋與橫肋、頂底板連接焊縫加固
原U肋與鋼梁的頂(底)板及橫肋之間的連接均采用焊接連接方式,因此,要重新打磨開裂的焊縫并補焊,對于焊縫開裂長度大于10 cm的焊縫,需要利用L形鋼板進行補強,補強長度根據焊縫開裂的長度而定,且應該覆蓋整條焊縫,加固鋼板與U肋采用高強螺栓連接。
3.1.3 U肋橫向對接焊縫開裂加固
打磨原焊縫,去除銹渣后采用340 cm長的U肋蓋板覆蓋并用螺栓與原U肋連接固定。
3.2.1 鋼梁節點螺栓、節點板銹蝕加固
箱梁連接板的維修加固根據銹蝕程度的差異而采用不同的處理方案,具體如下。
(1)若螺栓和連接綴板完好且連接處輕微銹蝕,則與同箱梁一起做噴砂除銹、防腐涂裝處理。
(2)若單處螺栓和連接綴板位置存在較重銹蝕,則應同時更換連接綴板和對應的螺栓。
(3)若螺栓和連接綴板多處或整體銹蝕,則所有外露的連接綴板和對應的螺栓均需更換。
(4)若長連接板厚度損傷超過25%,更換時應割除箱梁內部對應的U肋,同時對長連接鋼板分塊、分段更換。
3.2.2 底板銹蝕加固
對于梁底板處銹蝕斷面損失率超過20%(含20%)的部位,應采用加強鋼板進行底板補強。
底板積水應采用磁力鉆在底板打設排水孔,孔邊光滑、平順,同時增設塑料管伸出箱梁底板,防止流水沿孔侵蝕底板。
3.2.3 鋼箱梁腹板焊縫開裂加固
除銹后要對焊縫開裂長度小于10 cm的鋼箱梁腹板重新補焊;若焊縫開裂長度大于10 cm,要對加勁肋焊縫局部增設鋼板補強。
根據橫肋裂縫長度不同,應分別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病害處理。
(1)裂縫長度小于10 mm的病害,暫不處理。
(2)裂縫長度大于10 mm,但小于50 mm的病害,在裂縫尖端增設止裂孔,防止裂縫進一步發展。
(3)裂縫長度大于50 mm的,在裂縫尖端增設止裂孔后增設鋼板加固處理。
對主梁鋼結構進行重新涂裝,清除舊涂層并重新進行表面處理,按設計要求現場進行涂裝。
根據鋼箱梁部位的環境差異,分別采用不同的防腐涂裝體系(表2)。

表2 主橋涂裝體系
總體施工順序安排為先拆除后加固,先梁體后節點,先箱梁后橋面。
施工流程:施工準備→U肋拆除→噴砂除銹→裂縫病害處理、焊縫加固、嚴重銹蝕鋼板加固→鋼梁連接節點改造→防腐涂裝施工。
鋼橋維修加固有別于新橋建設,受到原結構的限制,施工設施、作業空間和作業環境均受到一定影響,橋梁維修加固過程中面臨的難點如下。
(1)U肋鋼板、補強鋼板和原有鋼板采用栓焊組合連接,新老構件能否協同共同受力,鋼構件尺寸加工精度至關重要。補強鋼板和頂板采用仰焊焊接,焊接質量難以保證。
(2)鋼箱梁內部空間狹小,照明條件差,空氣流通不暢,屬密閉有限空間施工作業,鋼結構噴砂除銹、防腐涂裝施工過程中粉塵及有害氣體難以排出,對人員作業安全及健康造成較大影響[3]。
(3)鋼梁U肋等鋼構件安裝高度達2.48 m,施工作業高差過大,施工作業平臺搭設困難,U肋間間距僅有29.5 cm,施工設施作業空間不足,安裝精度、質量難以保證。
(4)本項目高強螺栓連接數量較多,總共約11萬套,總體施工質量較難把控。因此,施工前需做好抗滑移系數試驗、扭矩系數實驗、扭矩儀標定、電動扳手、檢查扳手的校驗、板面摩擦系數等方面的準備工作。
根據上述分析,對于勝利黃河大橋維修加固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的控制措施如下。
(1)針對構件加工尺寸精度問題,采用3D白光掃描技術建立鋼構件三維數字模型(圖4),形成平面圖紙,確定相關尺寸,以保證加工精度要求。

圖4 白光掃描形成U肋三維數字模型
(2)針對照明條件差、空間有限的密閉作業環境,應在鋼箱的每個工作面安放兩個12 V 100 W照明防爆燈進行照明,并在箱室內安裝通風設施,向箱內輸送空氣,在鋼箱內設置軸流風機進行抽風,保證作業空間的空氣流通。
(3)針對施工作業高差過大、鋼構件安裝及仰焊施工作業困難問題,項目利用原有檢查小車軌道自行設計了施工作業平臺(圖5),使平臺能在一個橋跨內自由行走,并在移動支架上搭設加高平臺,以覆蓋整個橋跨的下部施工空間,保證了施工作業的便利性,改善了施工環境。

圖5 施工作業平臺
(4)針對U肋施工空間過小的問題,項目采用臥式磁力鉆,該磁力鉆高20 cm,長23 cm,寬10 cm,可以滿足現有空間施工要求。為了保證U肋蓋板安裝精度,設置臨時固定螺栓,便于螺栓孔及施工手孔打設。
通過對勝利黃河大橋主橋鋼梁的加固,本文梳理了施工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結合設計文件及施工組織資料,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施工要點控制措施,從而保證主橋正交異性板加固質量,保證新老構件能夠協調受力,達到了預期的加固效果。目前,勝利黃河大橋維修加固已全部完成并已進行試通車運營,后續將通過大橋的動態健康監控系統,綜合評價大橋加固后的使用壽命和加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