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梅
(廣州市廣綠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630)
目前廣東省造林營林工作取得了較大成效,不少地域的造林覆蓋面積已經大大超出預期。在林業造林方法上,廣州市廣綠園林綠化有限公司秉持科學創新的方式,積極配合造林工作的開展,逐漸完善造林營林團隊及管理機制,充分利用當前的科學技術,為造林營林工作發揮有效的價值及能動力。盡管當前林業造林方法已經在實際造林中得到有效的運用,同時也在探索更適配、更合理的方案進行新地域的造林工作,以便開展更高效、更高質、更低成本的造林項目。當前,廣州市廣綠園林綠化有限公司完成的造林覆蓋面積穩定提升,在造林技術方面逐漸成熟,選取的植物種子種類也逐漸完善,造林過程中的工序和管理也得到了比較大的提升和改善。雖然還有較多區域環境破壞嚴重,自然生態系統崩潰,但整體造林營林在朝著積極方向發展,并且也在造林方法中積極改進和推動林業造林的成活率。
2020年廣東省完成生態造林指標接近200萬畝,封山育林的工作緊貼各地的實際需求。盡管營林人員利用科學技術優勢提高了造林的效率,并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果,但是,當前氣候環境越來越惡劣,廣東省夏季氣溫持續攀升,綠植在城市中發揮的
作用越來越重要。廣東省一直重視造林工作,在植樹造林過程中積極完成任務指標,提升綠植的覆蓋率和成活率,但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隨著各項技術的發展,越是林業資源較匱乏的地區,不重視林業資源、不合理開發、不合理利用林業資源的問題就越突出。另外,挑選樹種也是一項技術活。實際營林過程中,營林人員往往只盯住眼前效益而無視長遠發展,使樹木的成活率和成本占比存在失衡問題,一些培育的樹木由于生存的環境不同,存活的品種質量也不同,需要更替的周期短,加大了造林成本的產出。此外,造林管理也存在疏忽,經常缺乏戰略規劃和宏觀布局思維,有些地域由于病害較多,容易引起其他植物受到害蟲損傷,導致林業資源產出的質量不高、效果不好。上述都是目前需要優化處理的問題。目前除了在造林營林中要提高整體樹林覆蓋率,還需要在細節上調整園林造林的管理制度,以解決當前造林營林中的問題。
播種造林法(圖1)是常見傳統造林方式,即在選好的種植點進行樹種播撒,直至樹種長為幼苗后再進行管理和養護。播種造林法是目前我國林業資源中應用較為普遍的方法。由于使用播種造林法可以高效進行造林營林,并不需要花費較多時間進行樹苗種子的培育,能夠直接簡易操作,并且在較短的時間內能快速提高種植率。當然,播種造林法也存在一些缺點,由于沒有培育樹苗,在較快增加植樹造林覆蓋面積之后,樹木的存活率不高,需要高度集中的林業管理,并且后期維護工序復雜煩瑣,要求造林人員耐心修復保護,才能提升存活率。

圖1 播種造林法
栽植造林法是造林營林中成活率比較高的方法,該方法先對樹木進行培育,待幼苗成活后將樹苗扦插在土壤,再令其在土壤中繁殖生長。這種方法不同于播種造林法,其對土壤地質要求較高,但操作較為簡單并且成活效率高。在栽植造林過程中,只要培育優質幼苗,植入地下后基本上可以較好地生長。不過,因為需要進行樹苗培育,在造林過程中需要較多時間。如果當地氣候環境及溫度不適宜,會影響幼苗的成長,在培育樹苗的時候需要嚴格挑選優質的品種。栽植后,還需要對土壤進行疏松,以便幼苗能快速在土壤中生根發芽,從而提高其整體的存活率。
林業造林營林還可以采取分生造林法(圖2)、地下莖造林法、插條造林法等方法。相較而言,地下莖造林法和插條造林法受種植材料限制,只能小范圍適用。而分生造林法可以將林木營養器官如根部、枝干等當成種植材料,能夠降低造林成本,并且節約育苗時間,獲得較高的成活率[1]。這種方法是培育林木幼苗最常見的方法。在造林營林中應用也比較廣泛。但該方法培育幼苗比較困難,需要人工及時對其進行修護。盡管能培養較多樹苗,但還需要密切關注其轉換生長環境后的生長狀態,因而要想快速大面積推廣會有些許困難。采用分生造林法,幼苗初期將快速成長,并且能夠使母體遺傳性狀得到保留。但因為生長過程中幼苗會受到較多環境影響,需要花費更多精力加強管理,因此難以用于大面積造林。

圖2 分生造林法
林地植物組群的選擇需要對所在地區的土壤地質以及氣候環境進行評估,在合理選擇的前提下再挑選不同的樹種進行科學搭配。由于當前純林占有較大的比例,因此要營造混交林,在利用科學數據計算所在地域造林的自然環境情況后,再結合地域情況,將陰性、陽性與中性植物間的組配,可以在種樹的時候采用集水保水種植(圖3)。在林業造林方法的操作應用中,營林人員要根據地域情況選擇適配的樹種,這不僅要結合各種微生物與林木間的適應度,還需要觀察環境變化,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質量樹種種植,促使林業產量穩步增長。例如,廣東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四季分明,適合殼斗科、樟科、山茶科、木蘭科和金縷梅科等常綠闊葉林植物。而從林業發展角度來看,還應種植落葉闊葉林。因為各種樹木個體之間依然存有生存競爭關系,落葉闊葉林樹木本身抗疾病能力較強,可以改善種植區土壤環境,同時落葉闊葉林到秋季會紛紛落葉,通過自身能力轉化為養分,從而達到改善土壤環境的能力,更利于其他綠葉植被的生長發育。

圖3 集水保水種植
在實際造林營林工作中,要對造林地進行清理。營林人員確定種植方案后需要結合地區地質、水文條件等選擇造林方法,除了考慮土壤、氣候等條件,具體選用何種造林方法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研判。根據地質條件,不同的造林法對地質條件要求不一致。例如,在空曠的地域可以大面積覆蓋樹林,利用播種造林法快速種植樹林,城市地區則可以采用栽植法,充分利用人員管理及規劃的優勢,栽植更多適合的綠植。在造林方案設計中,需要根據樹種不同的植物密度進行挑選和搭配。表1為造林營林中常見的造林密度。確定造林方案后,營林人員需要把不同密度的植物進行設計,做好造林前的準備工作,并借助一些工具改善土壤環境,再搭配不同的樹木種類完成整個造林的種植。不同的地域可以選擇不同品種的植物,根據其密度科學搭配,再結合適配的種植方法進行造林[2]。

表1 常見造林密度
當前,盡管造林營林的方法已經比較先進,但是各種營林方法的實際應用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管理方案。在造林工作開展前,應加強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以及造林方法技巧培訓,為后期大面積覆蓋造林奠定基礎。在造林過程中,要求所有的施工人員每日定期記錄林業造林數據并形成紀要文件存檔,通過定期的分析和討論,不斷創新造林方法,改善造林存在的不足,以提高造林的質量,降低投入成本[3]。進行苗木移植時,一般采用穴植方法,充分利用植物生長的特性,做好科學的管理。要強化營林的管理,及時對土壤進行修護和除草除害。造林后還要求應用完善的育苗運營機制及播種方案,強化成熟樹木管理,科學節約成本,提高造林方法的可行性。
總體而言,在造林營林實踐中,需要結合土壤、氣候、人力等條件科學應用造林方法,通過實際的造林方案,根據當地各項的條件采用播種或栽植的方式,合理確定林業種植的方案及項目施工時間,從而更高效地推廣林業造林方法。林業資源依賴于每一棵樹苗的健康生長。因此,通過科學造林提高苗木成活率,推動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的協同發展,快速提升造林營林的覆蓋面積,豐富林業造林方法在應用中的技術措施。在完成樹種合理選擇后,要利用科學數據,深入研究造林營林工作中可行的創新方案,探索林業造林的可行方法,提高國內林業面值的覆蓋率及成活率。除此之外,管理方需要加強人工管理,及時修護樹林資源,合理規劃造林方案,不斷研究和優化造林方法與技術,促進造林營林工作發展,為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