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藍 周建惠 田華 石麗瓊
摘要:國醫大師張震疏調氣機理論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倡議疏調氣機療法是疏肝調氣以撥亂反正人體異常之氣機而為主體,輔以顧護先后天之脾腎,這樣在調暢氣機過程中穩固自身,從而發揮全身調控能力祛除疾病,使機體恢復常態,體現了中醫治病的整體觀。月經后期的常見證型為肝郁、腎虛、血寒、氣滯、痰濕,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可見于不孕癥等婦科疑難雜癥,創新的運用疏調氣機理論治療月經后期臨床意義重大。
關鍵詞:月經后期;疏調氣機;國醫大師張震
中圖分類號:R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2)05-0001-02
疏調氣機理論是著名的證候學研究者,國醫大師張震根據60余年臨床診療實踐的經驗總結。其創建的云嶺中醫疏調學派,強調疏調人體氣機須以舒肝氣與調護脾腎相結合時兼顧其他有關并發癥而統籌治療,因此提出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之“一體兩翼”理論。倡議疏調氣機療法是疏肝調氣以撥亂反正人體異常之氣機而為主體,輔以顧護先后天之脾腎,這樣在調暢氣機過程中穩固自身,從而發揮全身調控能力祛除疾病,使機體恢復常態,體現了中醫治病的整體觀。基于他所創制的“疏調氣機理論”指導臨床診療,在諸多疾病中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1 氣機與疾病關系
《黃帝內經》認為人是和自然界息息相關,而陰陽則是自然界的存在,“陽者衛外而為固”、“陰者藏精而起亟”,陰陽調和則人體健康,這是對人體氣機最早的闡述。若這種規律被打亂,人體氣機發生紊亂,則發而為病,不僅如此,疾病也分陰陽,臨床善于治病者,需辨其陰陽,使人體氣機升降有度,順應自然規律,輕清上升,重濁下降,氣機調暢則臟腑相互協調,各有分工,共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1]。疏調氣機理論從疾病的病因病機出發,在治療上,對于體內失調之氣機可發揮矯枉糾偏、撥亂反正的作用,使異常之氣機經疏調而恢復生理常態。氣機通暢,則人體“生、長、化、成、收、藏”過程規律平衡,從而達到《內經》和《金匱》所言之“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的目的[2]。一旦氣機失常,氣的升降運動就會閉塞不通,則原來的正氣亦可轉變為對人體有害的內生邪氣,對內生邪氣進行針對性的疏調治療,使異常氣機恢復正常,這也是疏調氣機理論的論治意義。
2 月經后期的病因病機探討及辨證論治
月經,是胞宮定期排泄的血性物質,是性成熟女性的生理現象。與“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密切相關,各環節有序不亂,則月經月月如期,經常不變,關于特殊月經的認識,前提是身體無恙。各環節相互聯系、影響,使月經按時來潮。月經后期是指月經周期延長7天以上,甚至3~5個月一行,經期正常,連續出現3個周期以上,生理現象除外。西醫的“月經稀發”可參考論治。《傅青主女科》論述月經后期:“婦人有經水后期而來,人以為血虛之病也,誰知非血虛乎夫經本于腎,而其流五臟六腑之血皆歸之。故經來而諸經之血盡來附益”[3]。隨著時代變遷、環境因素、心理狀態、人際關系、職場競爭、家庭矛盾等不斷影響女性群體,肝之疏瀉功能受到抑制,沖任氣機不暢,而月經后期又常伴有情志不暢,進一步加重沖任氣血臟腑失調。故患者或擔心月經后期會變成閉經,或并發不孕;或懼怕卵巢提前衰竭進入絕經期;從身心上嚴重影響了女性的生活質量。張老在治療這類疾病的臨床實踐中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臨證思維,運用疏調氣機理論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之“一體兩翼”治療理念體現了對于人體氣機失常病證的一種較全面的治療理念正符合女性月經后期肝脾腎同病、虛實夾雜之證候。
3 疏調氣機是治療月經后期的關鍵
月經后期發病機理不外乎內因外因。內有稟賦不足,外有感寒飲冷、情志不遂致氣機阻滯、沖任臟腑失調,血海不能按時滿溢,甚則出現閉經、不孕、絕經前后諸證,惡性循環,進一步影響體內氣機升降出入,氣機不暢、氣血運化失司,內生寒、滯、痰。傅山認為本病病位在肝、腎、脾。肝為剛臟,“將軍之官”,肝主疏泄主要表現在氣機的調暢上,肝經與沖、任、督脈相會,一源三岐,又與胞宮相連,有調節月經的作用,肝氣條達則血脈暢,月經如期而至。張老倡導以肝為主體,脾腎為兩翼之“一體兩翼”的疏調氣機理論正體現治療月經后期的治病治本之法。故調暢氣機是非常重要的,補中有散,補中有瀉,此為調經之妙法也,散而不耗氣,泄而不損陰。從根源上調理氣機,治療月經后期病,更防生他病,從而真正達到中醫治未病之理想療效。
4 典型病案
許某,女,29歲,2019年6月10日 初診,患者因“月經周期延后3年”就診,患者末次月經2019年4月18日,近3年月經周期延后1~2月不等,經期3~5 d,量少,色暗,夾血塊,平素怕冷,煩躁郁悶,面部痤瘡,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曾診斷“多囊卵巢綜合征”。B超:雙側卵巢呈多囊樣改變。性激素:FSH:5.35 IU/L,LH:12.93 IU/L,T:1.71 nmol/L,E2:435 pmol/L,PRL:412.84 mIU/L,Prog:11.68 nmol/L,HCG:0.35 mIU/mL。
中醫診斷:月經后期(肝郁腎虛型),治以:疏肝理氣,補益脾腎,方用疏調湯加減,方藥如下:柴胡10 g,香附10 g,郁金10 g,丹參10 g,川芎10 g,枳實10 g,白芍12 g,白術10 g,茯苓15 g,山藥20 g,仙靈脾15 g,薄荷6 g,甘草6 g。7劑,每日1劑,飯后溫服。
2019年6月15日二診,末次月經2019年6月15日,經期未斷藥,感經行下腹隱痛,量少,色暗夾塊,煩躁怕冷,腰酸,面部痤瘡較前稍有減少,舌淡,苔薄白,脈沉弦細。予初診方去郁金、枳實、薄荷,加仙茅10 g,枸杞10 g,菟絲子10 g,當歸10 g,山茱萸10 g,續斷10 g,10劑,每日1劑,飯后溫服。
2019年7月10日三診,末次月經2019年6月15日,訴雙乳脹痛、煩躁怕冷,腰酸,納差,痤瘡較前減少,白帶增多,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滑,二診方加郁金10 g,澤蘭10 g,神曲10 g。7劑,每日1劑,飯后溫服。
2019年7月25四診,末次月經2019年7月20日,痤瘡較前明顯減少,煩躁怕冷,腰酸,納差,舌淡,苔薄白,脈弦細滑,繼予三診方10劑,每日一劑,飯后溫服。月經于8月22日來潮。
按:張老疏調氣機理論,一體兩翼,肝脾腎同調,疏肝解郁,條暢氣機,補脾益腎,疏調湯中柴胡、白芍、枳實、甘草,原為《傷寒論》經方四逆散。使得本方補中有散,散而不耗氣,有升有降,補泄有度,組合得當,此為調經之妙法。二診患者仍感怕冷、正值經期,故去郁金、枳實、薄荷清熱行氣,活血涼血之品,加仙茅、枸杞、菟絲子、當歸、山茱萸,續斷補肝腎益精健脾之品,正如傅山所言經水后期而來少著,血寒而不足,治以散寒而補益肝脾腎之精和血。三診,患者訴雙乳脹痛、脈弦細滑,系月經即將來潮之勢,故加郁金,澤蘭活血化瘀通經,使本方補而不膩,四診患者月經已至,月經周期已建立,故繼予三診方,月經如期而至。此案疏肝理氣,補脾益腎,順應月經周期而辨證論治,故而月經應時來潮。
5 小結
科學有效治療月經后期,探討氣機升降因紊亂而失司在月經后期中重要作用,從而引起人體臟腑經絡氣血陰陽發生復雜的病理變化。氣機失常在月經后期表現中可伴隨不同癥狀,只有充分認識到疏調氣機在月經后期中的重要作用,分辨其病因病機方能有清晰的治療思路。中醫學術思想是經過千百年實踐檢驗,并有所發展創新而顯示出其正確性,創新運用“疏調氣機”理論論治月經后期體現中醫整體觀,辨證論治,為治療疾病提供依據、指明治療方向,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
參考文獻:
[1]范婷,李守然,張根騰.中醫氣機升降理論在脾胃病中的應用[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5(8):512-514.
[2]張景岳.景岳全書[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1:431-432.
[3]傅青主.傅青主女科[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12:25-44.
(收稿日期:202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