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誠

摘 要:本文以“初中美術教育中的情境營造”為主要研究對象,從情感滲透、情境營造、初中美術課堂教學三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情感滲透、情境營造、初中美術課堂教學
一、美術學科與情境營造的結合
美術學科與情境營造是將其學科課程內容與教學場景的相互結合來進行授課,互相補充互動課堂氛圍。
1將情境營造的活躍氣氛優勢應用于美術教學課堂中有利于美術課堂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形式下順利進行,促進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深度思考與探索精神,有效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動參與性、積極性和表現性,在師生互動活躍的環節與和諧氛圍下圓滿完成課堂教學高質量。
(一)中學美術學科的特點
2美術是一門視覺盛宴與思維開拓的藝術,也是一門造型審美與實踐體驗的學科。美術課堂教學更多的是以直觀性與審美性形象作為出發點,美術課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思考力、創造力和觀察力、審美力,還能充分發揮藝術情感的作用,更是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感和啟發學生的創意思維與再創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發展中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忠實健行、身體健康、心里陽光、學習進步的育人目標,有效的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與全面性學習的發展。
(二)情境營造下的美術教學優勢
情境營造具有開放性、創造性、思考與想象等全面性特點,更是促進是師生在課堂教學中豐富多彩的互動環節發展。情境營造就是一個巨大的實踐可操作性資源庫。首先,課堂中的課件PPT圖片的內容是靜態的,而課堂中人力發揮想象與實踐創設岀來的情境是始終可處于更新狀態。它是隨著課堂的教學環節需要可以進行設計與變動。其次,情境是豐富多彩的,它在美術課堂教學活動中可以為師生提供多元化互動選擇的空間。再次,課堂情境創設形象是生動的,生動的形象可以很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積極主動性;情境營造應用于美術學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性、主動思考性、主動參與實踐性和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的效率與生動豐富的“學與思”效果。
二、美術學科與情境營造結合的效果
情境營造與美術學科在課堂上相結合授課可以實現教學過程中實施各個教學活動的互動性和融洽的課堂氣氛。
(一)情境營造可以提質美術教學的設計過程
美術學科是直觀性、形象性和情感性、表現性強的學科。在美術教學環節設計時,教師利用教學所需的生活中素材和道具,讓生活事物走進課堂,讓學生在課堂中貼近生活感受,為課堂教學情境環節設計進行提供營設,使教學設計更加生動有趣,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
三、初中美術課堂中情感滲透的重要性
藝術情感的教育是教育體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設立營造輕松、愉快、和諧和溫馨的教學情境環節,豐富多彩的知識內容與溫馨親切的情境教學模式,充分發揮與調動學生的陽光活力與直視情感的意識,讓有趣的課堂過程有效促進學生對美術學習知識的積極主動性作用,增加學生的情感實踐體驗,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在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培養學生的知識求知欲和探索拓展的精神,促進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知識深入探索拓展與實踐、健全的學習品質和優良陽光活力人格的全方位教育。
四、對課堂教學情境營造,提高學生的主動參于度和想象能力
美術需要豐富多彩的想象力和注入情感抒發的感受與思維創意的創造力。在美術課堂授課時,教師要根據課堂情況和學情情況來進一步為學生創設出情境生動和諧的學習氛圍,在互動環節中教師要多鼓勵和激發學生展開自已想象的思維,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敢于求新。教師還要引導學生一起參于營造課堂學習內容的情境,通過美術課堂學習的內容轉化為情境的創設活動形式表達出來,讓每個學生都能注入情感的投入、可以自由地發揮自已的想象力和主動積極參于課堂中的毎一個環節,逐步提高學生的主動參于度和想象能力。在開展賞析課教學的時候,美術教師會經常使用的方式就是拿兩至三幅美術作品進行繪畫的對比,尤其是體現在繪畫的技巧和藝術形式表達等方面的對比。在欣賞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塵不變、枯燥乏味、缺鹽少油地對作品的內容、背景、構圖和繪畫技巧等方面進行講解,則是會讓學生感覺學習美術是一件非常無聊而且枯燥無味的課程;所以,我們在授課欣賞課型前,教師可以提前深入到學生群體中進行求真務實的調研,多聽聽學生對于一堂美術課的認識和想通過怎么樣的形式來上課;教學根據實際的調研所得數據,再結合教材中的內容來進行整合設計,在教學欣賞課型過程時,我們可以通過作品的內容來邀請學生上臺營造和意創畫面內容的再現,這樣一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環節,二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主動參與度。
參考文獻
[1]田紅兢.淺議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M].《關愛明天》.2016-01-30
[2]楊柳.提升初中美術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M].《南北橋》.2016-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