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軍 王悅
摘 要: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難度增加,很多學生會因自身的基礎較差而出現理解較慢的問題,從而導致他們很難在初中數學考試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部分初中數學教師受升學壓力誤導,希望能夠通過增加日常的數學作業量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雙減政策實施后,為了給予學生更多的課余時間,數學教師需要優化數學作業結構。本文主要是從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以及優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等多方面進行論述的。
關鍵詞:雙減;初中;數學;作業設計
引言
中考的升學壓力往往會對初中數學教師產生一定的誤導,讓他們過度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從而錯誤的采用“題海戰術”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許多教師和家長都堅信勤能補拙,從而忽視了對學生能力、性格的培養,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也無法較好的放松休息。雙減政策實施后,數學教師需要優化數學作業的結構,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們能更好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個性化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
一、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和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不同,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既要求學生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也要求學生擁有較強的計算能力,因此,不少學生在學習初中數學時都會出現學習效率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問題。然而很多教師并未深入考慮學生學習問題的形成原因,只單純地認為學生可以通過多刷題提升自身的數學成績,從而給學生們布置了較多的數學作業。這樣的情況導致不少初中生都沒有足夠的課余時間休息、調整自我的狀態。特別是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他們根本無法利用課余時間加強對新課知識的理解,只能在反復的數學練習之中,積累越來越多的學習問題。長此以往不管是基礎好的學生還是基礎較薄弱的學生都可能會因學習壓力過大而出現學習積極性較低,甚至產生心理焦慮的問題,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雙減背景下優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重要性
雙減政策實施后,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優化數學作業結構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讓學生們在完成作業的同時,更好鍛煉自身的各方面能力。學生的數學作業類型也能呈現多元化發展,從而能夠讓學生們通過數學作業理解數學學科的實際意義,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實踐化的數學作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讓學生利用作業練習更好的學會如何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樣的數學作業會更具趣味性,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們也會喜歡上數學作業,并能以較高的質量完成數學練習,提升數學作業的效率。當學生的學習負擔減少后,學生也能利用課余時間更好的溫習理解數學課堂的新知識,從而能夠讓學生擁有較好的緩沖時間,既能提升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也能讓學生形成較好的數學學習復習方法。
三、優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具體策略
(一)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實踐作業
為了更好地響應雙減政策,數學教師可以拓展數學作業的形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數學實踐作業,讓學生們明白數學學科的學習意義。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很多學生都錯誤地認為學習數學是為了考試得高分,從而不夠重視自身的數學學習活動。利用實踐作業,數學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學習的意義,提升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如學習數據的整理與收集部分知識點時,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利用這部分所學的統計知識幫助父母收集家庭一個月的支出和收入情況。通過對家庭各項收入支出的統計,學生們將能更好地更好地理解課堂所學的知識點,也能較好地理解不同統計圖之間的區別和特點,從而能夠幫助父母更好的理清家庭收支數據。這樣一來,學生們也會因幫助父母解決了實際問題而獲得較強的成就感,從而能夠更客觀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學習活動。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嘗試利用電腦制作統計圖,既鍛煉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也能檢驗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使學生們能夠綜合化運用自身所掌握的各科知識。
(二)結合學生差異,設計分層作業練習
學生的個性差異往往會導致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有著較大的差距,因而在學習新課時也會呈現不同的學習結果[1]。當一部分學生已經熟練地掌握數學課堂的新知識后,另一部分學生可能才剛理解基礎的知識點,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也需要結合學生差異性,設計分層作業練習。分層作業練習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需要,從而提升數學作業效率,更好地貫徹雙減政策。如在學習因式分解時,教師可以讓基礎較薄弱的學生練習X2-Y2、(X+Y)2、(X-Y)2等基礎因式分解練習,讓基礎較好的學生完成X2-Y2+(X-Y)2這類綜合化因式分解練習,如此一來,學生們也可以利用適合自己的練習更好地理解因式分解部分內容,從而提升其學習效率,并能夠較好地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分層作業練習既能幫助基礎好的學生更好地開展拓展練習提升思維能力,也能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充分理解學習內容,鞏固數學基礎。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設計探索作業
數學教師在貫徹雙減政策,優化數學作業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設計探索作業鼓勵學生探索數學規律[2]。這樣的探索作業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較多的學習樂趣。如在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三角形內角和研究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由來,用自己的方式證明多邊形內角和公式的正確性。為了降低學生的研究難度,教師可以啟發學生先將多邊形全部拆解為三角形,這樣一來學生們也能快速地快速地找到思路,從而能夠更好地完成數學探索作業。在完成探索作業的過程中,學生們也能較好的鍛煉自身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能夠更好地在數學作業練習中提升自身的數學理解力。
結論
教師設計數學作業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鞏固數學知識,但過多的數學作業只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使學生無法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雙減政策實施后,教師可以優化數學作業結構,利用實踐作業、分層作業、探索作業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數學思維學習能力,也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如此一來數學作業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本質作用,既能達到幫助學生學習的目的,也不會給學生增加較多的學習負擔。
參考文獻
[1]許偉.初中數學分層作業設計的實踐與探索[J].數據,2021(03):161-163.
[2]劉君.初中數學特色作業的設計與評價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0,22(0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