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專業術語的“藝術管理”在長期的實踐和理論中如何被約定俗成,關系到學科和專業的發展路徑。因此對于“藝術管理”概念的考察有助于我們了解藝術管理學科的演變過程,進而總結藝術管理專業的發展規律。
關鍵詞:藝術管理 ? 概念流變 ?路徑
對新型學科藝術管理的教學研究必須首先從藝術管理的概念形成和核心語義流變研究入手,以加強學科體系化意識、進行系統研究來推動中國藝術管理專業建設。對于藝術管理的緣起及發生的研究成果總結,可以看出藝術管理逐步產生、成型及逐漸成熟的規律。前輩研究者們對藝術管理發生的經驗進行了大量歷史挖掘,大致可以從中看出“藝術管理”術語形成的三條源起脈絡。
一 現代工商管理行為細分下的“藝術管理”
藝術管理是一門新型的復合型學科,它是順應時代需求而產生的。將管理學的相關知識體系納入藝術領域中,事實上是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的自然結果。產業化和體制化的進程導致了對于藝術行為的研究方向的轉化。在經濟層面上,以藝術為核心的文化創意產業正在為社會創造著巨大的收益;在社會活動層面,藝術推介行為迅速提高了全民審美素養;此外,藝術還對于塑造民主政治、完善社區建設、提升公共空間屬性、加快城市化進程等方面產生了重要影響……在藝術創作與接受、生產與消費、營銷與推廣、收藏與贊助等等藝術傳播的重要環節,僅靠傳統意義上自產自銷的粗放模式已經遠遠無法適應如此復雜的藝術世界,因此“藝術管理”的專有術語也隨著這些組織機構的出現應運而生。
目前學術界較為認可的《國際公共政策與管理百科全書》中對于“藝術管理”詞條的定義,概念立足于管理學科的基礎職能之上,對于藝術這一特殊門類進行有效管理。這也是西方社會對于現代意義上的藝術管理的一個很重要的研究立場。英國學者約翰·皮克1980年所作的《藝術管理》、美國學者威廉·畢尼斯的《藝術管理這一行》、德里克·宗《藝術管理》等,成為國內各大院校藝術管理專業的重要參考教材。但是,這幾本著作所面向的市場環境、社會體制、法律法規、文化意識形態等明顯與我國特有的藝術環境有較大出入,有些理論和實踐經驗并不完全適合我國藝術組織和藝術市場的發展特征。
二 中國改革開放后期文化治理場域中提到的“藝術管理”
20世紀80年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大潮的影響,一些思想進步的文化官員看到了藝術管理和文藝管理對于中國新時代下文化活動、藝術組織和藝術市場的影響和帶作用,因此開始在多個重要會議上提出“藝術管理”或“文藝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北京人藝時任副院長兼總導演焦菊隱先生早在1953年7月院內藝術總結會上提出了多項現代劇場管理的思路和理念;改革開放后,英若誠等文化部官員多次在會議上提出建立中國“藝術管理”體系,自此可見中國的藝術管理與西方藝術管理的語義生成并不完全相同,而是首先產生于上層關照,然后再有了學界的研究和市場行為的共同發生。帶有現代管理理念的藝術管理概念被一些學者認同,并開始了持續性研究,在中國改革開放后期的很多學術活動中“藝術管理”和“文藝管理”術語被進一步印證。八十年代初,學者李軍連續發表了多篇文章《文藝改革需要研究文藝管理學》、《一門新興學科:文化藝術管理學》、《建立和發展文化藝術管理科學》等探討了關于建立適應我國文藝發展特色的文化藝術管理學科,董峰、余丁、曹意強、商而剛、高占祥等學者都對此課題展開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我國藝術管理學科的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持。藝術管理的根基在于藝術領域的有序發展,也就是建立藝術世界的秩序化,而秩序化的建構中最關鍵的調控手段就是文化政策與法律法規。
三 作為高等學科建設和專業設置的“藝術管理”
藝術管理學科化的概念也是在改革開放后在國內引發關注,并迅速在專業院校開展了探討。例如北京電影學院于1981年開辦的制片管理進修班、上海戲劇學院開設于1983年的藝術管理專修班等,都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思路。在視覺藝術領域,藝術管理自引入以來,一直作為美術史專業下的一個附屬類別,沒有獨立的專業代碼。2003年,中央美術學院首先建立視覺藝術領域的藝術管理專業,培養適合新時代發展的藝術經濟人、策展人等,隨后各大專業院校紛紛響應,建立適合自身的藝術管理專業。2017年國家在藝術學理論門類下,將藝術管理列為一個獨立的專業方向,中央美術學院、湖北美術學院等專業院校相繼取得了獨立專業代碼,繼續在視覺藝術領域進行專業深耕。從而挖掘中國藝術管理學科獨立的知識生成與演變邏輯,進一步厘清中國藝術管理知識體系的整體構與一般特征,以此來討論中國藝術管理知識的門類構成及學科方法論,從而界定中國現當代藝術管理的核心知識體系,為今后中國藝術管理學科的發展提供基礎論據。
結語
總之,藝術一旦呈現有規律的聚集性活動,就必然需要運用有效的計劃、組織、協調等管理職能來進行分工與整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藝術活動有序、高效以及效益最大化。研究藝術管理的目的在于協調各類相關資源,有效規避產業運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高文化運行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創造和提升文化產業價值,注重過程管理和操作技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藝術管理研究,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特色的藝術管理知識體系,中國藝術管理的研究要以中國為關照,以時代為關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
參考文獻
[1]曹意強.藝術管理概論[M].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
[2]丹·馬丁.國際公共政策與管理百科全書[M].Boulder:西景出版社,1998.
[3]德里克·張.方華(譯).藝術管理[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7(2)
[4]董峰.藝術管理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8.
[5]高迎剛,叢曉煜. 中西文化交流視野中的"藝術管理"概念辨析[J]. 民族藝術研究,2021(3).
[6]李軍.文藝改革需要研究文藝管理學[N].長江日報.1984
[7]田川流. 論藝術管理學科理論研究的基本范疇[J]. 美育學刊,2018(3).
[8]王希俊、李精明.論藝術管理學研究對象的確定[J].貴州大學學報,2012(4).
[9]約翰·皮克. 藝術管理與劇院管理[M].中國戲劇出版社.1988
[10]余丁.藝術管理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信息:任珊珊,女(1984.1),漢,山東省煙臺市,博士在讀,講師,研究方向:視覺藝術管理、藝術公共管理
基金項目:湖北美術學院2020年度教研課題《視覺藝術管理概論》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