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凱琳
鄉村圖書館服務于我國廣大的農村人口,是集生產、生活、學習和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我國農村地區公共設施形式單一,農村圖書館擔負著農村的信息、文化、娛樂中心等多重任務,在新冠疫情不斷反復,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鄉村圖書館還承擔著鄉村知識傳播與文化扶貧的重要職責。鄉村圖書館建設是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至關重要。
自爆發以來,新冠疫情給人們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如何盡快從疫情的創傷中恢復,繼續推進鄉村圖書館建設,是圖書館人在新冠疫情新常態化的當下面臨的危機與挑戰;與此同時,鄉村圖書館又能以何種樣的方式反哺鄉村建設,并在疫后鄉村生產生活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則是鄉村圖書館面臨的更加深遠的命題。
二、 疫后鄉村圖書館建設面臨問題
1.經費短缺
長久以來,因為受到文化、經濟以及環境等不同原因的影響,我國鄉村圖書館一直面臨嚴重的經費不足的問題。經費短缺及隨之而來的基礎設施不足,人員短缺,館藏匱乏等問題是制約我國鄉村圖書館發展的重大難關。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鄉鎮圖書館日常運營主要依賴于政府的政策、經費和人員等的保障。然而,在新冠疫情發生后,鄉村圖書館勢必面臨政府財政投入的減少。大多鄉村圖書館由于資金短缺,設施及人員不足,無法在疫后切實有效的防疫舉措,這有可能會導致服務時間減少,讀者流失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又會造成疫后鄉村圖書館的影響力下降,進而導致政府對鄉村圖書事業的財政投入進一步緊縮,從而使本就艱澀的鄉村圖書館事業雪上加霜。
2. ? 數字化程度低
與大多城市公共圖書館相比,鄉村圖書館數字化程度低,數字化設備不足,居民實體閱讀需求量大,在因防疫要求而減少開關時間甚至閉館的情況下,難以在疫情防控期間滿足鄉村讀者的服務要求。
據調研,實體書借閱仍是大部分鄉村讀者與鄉村圖書館之間的主要互動。而國外已有研究證實,在大流行期間圖書館舍極易造成人群聚集性傳播。以此次疫情為鑒,為提高應對公共突發危機能力,鄉村圖書館勢必要在疫后提高數字化服務比例,這一方面是新常態背景下的無奈之舉,另一方面也是鄉村圖書館未來發展的需要。
3.針對性措施不足
鄉村圖書館肩負著鄉村文化扶貧和知識傳播的重要職責,而在新冠疫情發生后,我們看到大多數鄉村圖書館只是維持,甚至縮減傳統圖書館的服務范圍,并未針對新冠疫情設計一些針對性舉措。譬如諸多城市公共圖書館推出的流行病科普書單,新冠疫情科普專欄,線上衛生知識普及講座等活動,若是針對鄉村居民的特點作出針對性調整,將會對疫后鄉村衛生科普和提高鄉村圖書館影響力大有裨益。
三、新常態背景下鄉村圖書館建設與實踐
1.提高危機應對能力 建立危機應對機制
此次疫情要求政府及公共圖書館系統直面鄉村圖書館一直存在著的經費問題,數字化程度低等問題,更要求鄉村圖書館自身在未來補足短板,一方面,提升數字化水平,做好數字資源的本地化保存,制定適合鄉村讀者的線上服務策略;另一方面,提升疫間及疫后傳統線下服務水平,做好讀書消毒及文獻無接觸傳遞業務,滿足廣大鄉村讀者對紙質館藏的需求。
2.文化扶貧與知識傳播
有研究顯示,疫情防控期間農村居民興趣取向在兩到三個月后逐漸從電視娛樂向知識和技術學習轉移。諸多村民把知識和技術學習與個人未來經濟收入聯系,學習積極性較高。這啟示新常態背景下的鄉村圖書館可以根據本地經濟模式和居民擇業興趣開展有針對性的知識扶貧活動。鄉村圖書館應以此為契機,拓展傳統服務范圍,聯合多單位,采取靈活多變的模式,結合線上與線下,真正做到服務鄉村讀者,反哺鄉村建設。
3.危機與機遇——新模式與新嘗試
圖書館學家格倫·霍爾特(Glen E.Holt)在描述“偉大圖書館”的定義(2005)時提出一條重要準繩:“既服務于強大的群體,也同等服務于最弱的群體。”我國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難點在基層、在農村。把疫情當做大考,此次新冠疫情另我國鄉村圖書館面臨危機和機遇。以疫情為契機,建設深入鄉村的流動圖書服務體系勢在必行。流動圖書服務體系不但有利于減少人員聚集,滿足疫情防控需要,長期而言,也利于開辟鄉村圖書館服務新模式,將農村公共文化建設至“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