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
作為一名專業的地理老師,我深知地理本身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終身發展有用,同時地理又是高中階段的高考科目之一,所以加強初中地理的學習依然很重要。這樣尷尬的處境,讓我們這些教初中地理的老師覺得很無奈也很無助,所以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完全來自于課堂,因此提高課堂效率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簡單地談談應該如何提高課堂效率。
一、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好的導入能夠緊緊抓住學生的思維,牢牢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導入是一堂課的開始,好的開始預示著成功的一半。教師在正式上課前幾分鐘,將與本節內容有關聯的東西可以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圖片,視頻,歌曲,故事、謎語等方式展現給學生,會使課堂妙趣橫生。例如在講“海陸變遷”這節課時, 通過播放地震和火山噴發的視頻導入新課,牢牢地抓住了他們的注意力,為整堂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學生整節課都會跟隨你的思路步步深入。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出示自學任務,指導學生自學,通過自主學習解決學生自己完全能解決的問題,培養自主學習習慣、能力,對學生進行問答,加深印象。接著再由教師出示較難的、不容易想明白的、或者當堂課上及時生成的問題進行合作探究,引導學生圍繞本節課重難點進行合作探究,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間的合作意識,待展示交流后,教師一定要適時點撥講解,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能力體系。教師的講解非常重要,不可省略。
三、注重課堂小結,梳理知識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俗話說的好:“編筐織簍,貴在收口”。課堂小結是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的總結和歸納,好的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系統的梳理知識點,并且深刻記憶重點知識。教師在授課完畢后,一定要回過頭來幫助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梳理,加深他們的印象,課堂小結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例如在對“降水的變化與分布”這節課進行總結時,可用“一二三四”來概括,即一個概念,兩種變化,三種形式,四條規律。師生一起歸納總結,課堂效率就會很高。
四、編制歌訣,為學生減負,提高學生的記憶效率
對一些不容易記誦的知識,歌訣能很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較多的知識。歌訣順口,語句簡練,可保持持久記憶,記憶效果好。例如利用諧音型記憶長江主要支流:雅礱江一農民(岷)騎著嘉陵摩托,吃著烏江榨菜,向(湘)武漢趕(贛),這樣不僅記住了支流的名稱,同時也記住了從上游到下游支流的位置順序。記憶湄公河流經的國家:免(緬甸)老(老撾)太太(泰國)檢(柬埔寨)閱(越南)。
五、當堂檢測,隨學隨練,體現知識重點
由于不布置課后作業,所以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只能在當堂課予以反饋。教師結合本節課學習目標設計達標訓練或拓展延伸,所選題目必須典型,具有代表性,且一定是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以達到鞏固、總結、檢測所學內容的目的。讓學生上黑板去把他的想法及理由說出來,與大家分享交流,在交流中領悟,最終消化該知識。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只要在課堂上能把學生“激活”,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認為課堂的效率就一定會提高,以上是我在上初中地理課一年多來的一點淺顯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尋求更多更好的方法,讓我的地理課堂效率節節攀升!也希望能給廣大同仁起到借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