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英
摘要:中學信息技術課是一項融知識性和技能性為一體的基礎性學科教育,是一門新興學科,與傳統(tǒng)學科相比較它的教學理念體系、教學模式、教學思想都遠還沒有定型,其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法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最初對信息技術都充滿著好奇,都非常想學,但隨著信息技術教學內(nèi)容的深入,有的內(nèi)容需要記憶,且枯燥無味,難度增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減退。這時就需要教師善于引導,根據(jù)信息技術的學科特點,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
一、運用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啟迪學生積極思維的手段。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對學生加以引導、扶植和培養(yǎng),注意啟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鼓勵學生的每一點進步,點撥學生的每一個困惑,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在學會和會學中不斷取得進步。比如在教信息技術操作系統(tǒng)時,由于Windows系統(tǒng)的人機交互性強,有些學生在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會在上機時做出一定花樣,諸如將系統(tǒng)桌面的圖標移動或改變桌面的背景等等,這時老師可請這些學生上臺給其他學生介紹他們的“經(jīng)驗”,這樣,學生不僅通過相互傳授了解了更多的內(nèi)容,也激發(fā)了更濃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chǎn)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的辦法,進而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將“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每當我接手一些新班級,總會發(fā)現(xiàn)其中有一部分學生從未使用或極少使用過信息技術,根本不具備基本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能力,完全是個“電腦盲”。但是我深知,作為教師不能因此而嘲笑、訓斥學生,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接了當?shù)鼗卮穑械难菔疽槐椴僮鬟^程,有的和他們做簡短的討論,有的則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輔導過程中,我注意與他們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護他們心中萌發(fā)的興趣之芽,并用適當?shù)墓膭詈捅頁P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隨著近幾年來電腦熱的興起,不少學生在家長的支持下,家里購置了電腦,甚至小學階段就到各類信息技術培訓班進行了學習,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操作應用能力。現(xiàn)代教育承認個體的差異,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忌諱千篇一律、千人一法。因此在接手班級時,首先要作好這方面的調(diào)查,在此基礎上對學生的上機座位進行安排。在講授一些常見的知識點時,如漢字的輸入、資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對基礎好的同學可布置免試測驗、小競賽、提高題練習等,并支持他們進行感興趣的一些操作,如電腦繪圖、打字游戲。此外,可鼓勵他們自學課本上的選學模塊,并作一定的輔導,這樣就有了較多時間對基礎差的同學多指導,使他們能順利地完成布置的基本教學任務或操作訓練。
三、少講多練,加強同步操作
信息技術學科的實踐性很強,強調(diào)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紙上談兵”,學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盲目地上機練習也難以保證學習效率。所以每當學習新的操作內(nèi)容時,一堂課中可安排15分鐘左右進行講解、示范。講一個問題時就讓學生同步操作,然后布置類似的練習讓學生動手實踐,等他們掌握以后再講下一個知識點。這樣,每堂課講授的知識學生們都能應用于實踐并得到鞏固,最終達到熟練掌握。有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適當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精講重點、難點、疑點,把時間最大限度地留給學生操作實習。
四、愉快教學法
眾所周知,漢字輸入訓練是一項機械、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有的學生往往在學會了輸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時間反復練習,這樣就不能達到要求的輸入速度。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創(chuàng)設一種愉快的情境讓學生在玩中學、在練中學不失為一種好方法。于是,教師可為每一臺學生信息技術安裝打字游戲軟件,各式各樣的打字游戲會馬上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通過幾次游戲?qū)W生很快就能記住指法與鍵位,然后就可以教學生漢字的輸入方法,進入實際訓練。以后可以再安裝上漢字輸入的測速軟件,讓學生進行輸入競賽,調(diào)動其學習熱情。
五、任務驅(qū)動法
所謂任務驅(qū)動法,就是把每個學習單元中要完成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教學內(nèi)容,達到教學目標。這樣,讓學生有目的地學習和實踐,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鍛煉學生的學習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是關于Word中的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的使用。首先,可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將一張事先做好的賀卡展示給全班同學,同學們看到后頭腦里先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接著再分析這張賀卡的結(jié)構,比如哪部分是圖文框、哪部分是文本框或自選圖形、哪些地方各部分之間可以相互替代或不能相互替代等。通過分析,學生對圖文框、文本框、圖片、自選圖形等概念就有了直觀的認識,然后再講解如何插入、修飾美化各部分等具體的操作方法。這樣教學時,教師教學思路清晰,重點難點突出,學生學習目的明確,更容易掌握學習內(nèi)容;而且授課順序就是制作賀卡的順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整個教學過程條理清楚、層次分明、順理成章、輕松自然。
總之,“教無定法”,只要能促進學生理解、掌握知識就是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我們要盡量拋棄過去那種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方法,不斷探索調(diào)動學生積極主動性的先進的教學方法。教學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信息技術學科教師共同努力研究。
參考文獻:
[1]張迎珍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困境與突破[J].教學與管理,2004,(12)。
[2]貢梅 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有效方法與途徑[J].科學之友,2009,09(26)。
[3]單春方 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探索[J].新鄉(xiāng)教育學院學報,200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