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寬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為廣播電視的相關工作者以及廣播電視學領域帶來了極大的改變。廣播電視編導要想在新媒體環境下把握好發展方向,首先要對新媒體這一概念本身有一個深入且全面的認識。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環境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效率高、傳播成本低、容納信息多等特點。因此,廣播電視編導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和趨勢,保證可以不斷產出高質量的電視節目。只有這樣才能在新媒體環境下保證廣播電視的良性運轉,促進廣播電視媒體的長遠發展。
一、新媒體的相關內容
1.新媒體的定義
在進入新媒體時代之后,相關學者和專業人士對其進行了深入研究。目前,對于新媒體的定義并沒有進行統一,但是這些概念之間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后來,隨著新媒體的深入發展,新媒體的“新”才逐漸體現出來,也逐漸明確了其與舊媒體之間的差異,即新媒體主要是指數字媒體,通過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衛星通信技術來進行內容傳播,并且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媒介提供服務的一種傳播形態。
2.新媒體的發展
從新媒體自身的發展狀況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新媒體的概念也在逐漸更新,只有這樣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與潮流。由此可見,新媒體的概念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會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不斷完善。現如今,新媒體已經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隨著新媒體的發展,相關領域也會得到發展,并且不斷完善。新媒體的“新”,從原來的技術“新”逐漸發展成后來的形式“新”和理念“新”。總之,新媒體要想持續發展,就需要不斷實現各方面的創新發展。從新媒體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發現,網絡媒體、手機媒體、互動電視、車載電視等逐漸被納入新媒體的范疇。新媒體概念和界限的模糊,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新媒體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3.新媒體的特征
通過對人類的傳播方式和傳播特征進行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最早的傳播方式是口口相傳。后來電話的出現拓展了人們交流的地理范圍,但是因為電話的一對一溝通形式,使得電話成為一種人類相互溝通與交流的工具。在廣播和電視等媒介出現之后,才真正實現了一對多的傳播形式,也真正迎來了大眾傳播的時代。
二、編導專業課程理論體系的現狀思考
從培養方案方面看,編導專業大多培養目標定位在培養媒體系統的專門人才,使學生在了解廣播、影視、新媒體等藝術形式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不同作品的策劃和制作技巧,最終能夠勝任廣播電視、傳媒機構、互聯網公司等制作部門的生產實踐需要,勝任策劃、編劇、后期制作等工作,熟練使用傳媒專業的各種設備,尤其是非線性編輯軟件以及互聯網相關技能,能夠從事相關專業技術工作,能在廣播電影電視系統或其它部門從事廣播電視節目編導等方面工作。但在許多高校的培養方案與教學設計上,重實踐輕理論的特征相當明顯。
“隨著當代科學技術革命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當今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信息化、世界化、市場化和現代化四大發展趨勢。這四大趨勢使當代中國進入了一個破舊立新、繼往開來、高速發展的新時代。”采用現代多媒體教學,突出示范性,提高學生的師范技能,以“項目驅動式”的方法要求學生進行作品創作。這種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有其積極性的一面,課程設計的思想、效果以及課程目標,是由傳統的封閉式教學轉向開放性教學,由單一性教學轉向多樣性教學的重要標志,它是課堂教學的進一步延伸和深化,是理論聯系實際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也是對課堂教學的檢驗。
然而,長期以來的這種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天長日久可能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縮小學生與教師的交流空間,基本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可能陷入僵化狀態,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創新課程體系,增加對理論學習的重視程度。在指導思想方面,“創建新時代課程學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針,進一步推進課程學概論的理論體系和子學科體系的建設。”為了最大限度的完成在學期間的理論知識獲取,同時也是促進對學生專業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的有效手段,編導專業的理論課程體系有必要在新時代下進行新的變革和發展。
三、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編導的策劃創新發展
1.樹立全新發展理念,推動電視媒體發展
要想保證電視企業可以在新媒體環境下有所發展,就需要不斷進行改革創新,讓電視企業自身的優勢得以發揮,最終滿足更多受眾的需求,獲得更多受眾的歡迎。因此,當今的廣播電視媒體和電視企業在進行節目創作的過程中,需要從自身情況出發進行發展理念的創新,鞏固自身的發展基礎。首先,相關企業要對自身情況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確定自身定位,從自身情況和電視節目出發進行傳播形式的創新,提升節目的吸引力。另外,電視企業還需要進一步明確企業內部的職權,做到職權分明。在這一過程中尤其要積極對制度、機制體制進行完善,保證企業內部各部門可以在正確的 軌道上運營
2.利用現代化技術,拓展電視企業的發展方向
在新媒體時代,為了進一步推動電視媒體企業的發展,需要積極在這一過程中利用現代技術,為電視節目的策劃與創作提供助力。從當前社會的發展現狀來看,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生活習慣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就導致觀看電視節目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手機電視和數字電視的出現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這一問題。新媒體也在不斷發展,因此,相關電視企業需要在這一過程中利用技術進行電視節目和電視內容的創新,提升電視節目的競爭力。
四、結論
“社會在進步,大學在發展,學科結構會不斷地調整。這也是大學對于新學科的設立一直具有較強‘沖動’的動因之一。”因此,建構“立體式”的現代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是基礎,課程體系是支撐,教學方法是引擎,只有把這三方面有機融合,才能保證理論課程的高質量建設和發展。新文科背景下,要在尊重課程規律的基礎上,不斷更新觀念,把理論課程的建設融入學科發展的規劃中去,不僅要完成專業知識的傳授,還要挖掘各門課程的德育功能。在思政理念的引領下,以學科為依托,據本學科的發展趨勢積極開展相關課程的改革與建設,努力構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科學合理的理論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姜夢佳.“互聯網+”背景下視頻傳播與廣播電視編導 的創新[J].大眾文藝,2022(02):110-112.
[2]李天雄,鄭穎.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編導面臨的困境與應 對策略[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2):191-193.
[3]傅義皓.新時代廣播電視編導的發展困境與轉型升級 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1,42(21):151-153.
[4]郭子昭.廣播電視編導在新媒體環境下做出的創新舉 措[J].中國新通信,2020,22(16):152.
[5]秦琦瑯,李如冰.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編導的創新與 改革研究[J].傳媒論壇,2020,3(1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