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赟
關鍵詞: ?創新 ?教學 ?善問 ? 思維
創新教育的本質是創新思維的培養。問題是思維的載體,有問題才會有思維,有思維才會有創新。在中考升學壓力的傳導之下,有的教師過重對文化知識和解題技能的傳授,學生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能力弱化,造成學生問題敏感性缺乏;概括能力弱,不善于提出問題;缺乏批判精神,不會質疑。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善問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筆者結合教學談點拙見。
一、積極調動學習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習興趣
有教師經常抱怨:“我以‘誨人不倦’的態度,反復強調某一問題的重要性,可學生還是犯同樣的錯誤。”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源在于教師將應該由學生實現的任務由教師承擔起來。學生自然會把教學活動當成教師單方面活動而無意積極參與。不愿思考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提問意識和能力被窒息。為此,教師要尊重、信任學生,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體驗自我價值實現的滿足,激發強烈求知欲,誘發問題意識,提出新問題。
二、構建學生提問的安全教學心理環境
“小學低段小手如林,高段逐漸稀疏;初中生舉手寥若晨星;高中生還有舉手嗎?沒有了。”究其原因:1.學生回答錯誤或提問淺薄、荒謬,得不到教師認可,甚至遭受批評和諷刺。為此學生回答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積極性逐漸降低,任之發展,問題意識日漸淡化。2.教師對“越軌”、“出格”的學生不尊重甚至歧視。學生心理受到一定程度的壓抑和威脅,缺乏安全心理。學生不敢質疑、提問。所以,教師要創設并保護好學生安全的教學心理環境。方法是:1.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見解與教師自身觀點或書本知識不相一致時,不要習慣性地予以否定,要冷靜、細致分析后作出判斷。讓學生體驗到自己提問的價值和意義,強化他的不平凡的意識,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自信心和問題意識。2.要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學生。不要用成人化的思想和行為準則來要求學生,要真正理解和關心學生,消除學生心理障礙,構建師生平等交流的心理平臺。3.向學生學習。教學中教師要向學生學習學生這一年齡段特有的一些特征、品格、行為方式,讓自己“年輕”一點。教師的這種學習不僅在空間形態上使師生之間平等感不斷增強,而且教師對學生的威脅感也大大降低,增加學生心理安全系數。
三、沖破觀念障礙,培養批判精神
由于長期教師主導教學,加之知識來源于書本的慣性心理影響。學生對教師和書本盲目崇信,這種觀念的阻礙,使學生根本不敢,也不可能懷疑教師、懷疑書本,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問題意識處于原始狀態。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敢于沖破觀念束縛。方法是:1.讓學生明白:教師非圣賢,孰能無過錯。書本雖極具科學性、權威性,但僅僅是一定時期人類經驗的總結,有限定的使用范圍,并非至高無上的,是相對的真理,其本質是不確定性和不斷推陳出新,所以,只有從知識中發現新問題、探索和研究新問題,科學才能發展,社會才會進步。2.培養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是敢于懷疑、敢于異議、勇于創新的“進攻性”學習品質,是善問必備的心理品質。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有理有據的大膽懷疑,標新立異,不安于接受書本答案,要嘗試批判性尋求答案,培養“質疑”精神。長此以往,學生對既有的學說和權威的、流行的解釋不是簡單的接受和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懷疑的態度,從而獨劈蹊徑,突破傳統,大膽創立新說。
四、活躍思維,培養思維敏感性和思維求異性
傳統教學片面強調學習結果的獲取,忽視學習過程本身的意義,使學生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造成學生思維凝固和僵化,缺乏敏銳性。難以激發問題意識,產生“真實的問題”。因而,必須采取措施:1.引導、要求學生學思結合,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并重。克服思維惰性,閃爍思維火花。2.培養思維敏感性。只有敏感性強的學生,思維才會保持一定的興奮狀態,去洞察平常中的不平常,隨時捕捉瞬間的意念、信息,提出新問題。所以,教師要教學生隨時記錄頭腦中閃現的念頭,經常訓練,思維會日益敏捷。3.培養思維求異性。求異性思維是善問能力的核心動力,直接關系提問的數量和質量。因此,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善于從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側面或不同事物、不同學科、不同知識之間去思考,發表新見解。
五、授予善問的方法、技巧
學生善問能力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方法。讓學生掌握提問方法是培養善問能力的關鍵一環。其方法是 :1.在教材的“模糊語言”中提出問題。教材編排雖極其嚴密,但有時為了避免某些知識點而輕描淡寫或一筆帶過,這往往是問題的棲身之處。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這些“非嚴謹之處”尋找問題。2.在教師“百密一疏”的語言中提出問題。如數學教學極講究嚴謹性,長期強調嚴謹,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創新思維火花的閃現。因此,教師有時要故意留下疑點,布置陷阱,讓學生發現矛盾,反而能促使學生發現問題。3.在學生的“親身體驗”中提出問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實驗教學已日漸成為重要手段。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在做中尋求發現,在做中實現創新,讓學生嘗到發現的樂趣,激勵再發現和再創新。
參考文獻
[1]張楚英, 培養問題意識優化閱讀教學,語文天地,2017
[2]劉玲玲, 培養語文思維 提升學生善問能力,最小說,2020
[3]王武,換個角度看創新教育,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