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可嘉
(武漢理工大學 藝術與設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中國服飾文化源遠流長,歷經幾千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漢服是中國傳統服飾的代表,源于黃帝時代,“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至滿清時期,漢服斷代。漢服制度演變萬千,作為漢服歷史的末代,明代可謂是漢服文化的巔峰時期。隨著現代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不斷增強,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受到重視,現代網絡等媒介的文化宣傳,使漢服文化復蘇并逐漸走進大眾視野。明代漢服“上承周漢,下取唐宋”,不僅繼承和改良了前朝的服飾式樣,服裝制度也更加完備且嚴格。從皇帝、官員到民間百姓,冠服、足衣到衣服內外,各階層對應的款式、色彩和圖案都有嚴格的規定,種類繁多且極為講究。如今,漢服文化形成了一個潮流圈,不僅吸引了大批年輕群體,還為現代時尚服裝行業提供了新嘗試,對創新設計具有借鑒意義。在借鑒明代漢服進行現代服飾設計時,主要是通過與西方服飾文化的融合和采用現代時裝工藝等方式,將明代漢服的款式、色彩以及圖案運用于現代服飾,增強了現代服飾的質感和觀感。
漢服發展至明代,衣領由宋代對領變化為圓領,女性服裝出現立領,可以更好地包裹頸部。最突出的特點是以前襟的紐扣代替了幾千年來的帶結[1],使領部更加美觀精致。與唐代齊胸襦裙相比,明代漢服的上衣長度逐漸增加,男子上衣多穿圓領、曳撒、罩甲等,其中,圓領繼承了唐代袍衫,官員衣裾兩側有插擺且衣袖寬大,平民無插擺且衣袖窄小。女子上衣多穿袍服、褙子、深衣、短衫等,其中,短衫長度較短,較顯干凈利落,領型多為交領或圓領,大袖縮口,左右開裾。
皇帝在不同的場合有特定的服裝,重大儀式穿冕服、皮弁服作為朝服、視朝和日講等場合著常服、燕居服為燕弁冠服、日常生活著便服、時令節日穿吉服、祭祀穿武弁服。其中,皇帝冕服自然最為華貴,一套冕服部件繁多,主要包括冕、玄衣、纁裳、中單、蔽膝、大帶、佩綬、玉圭、舄等。官員在不同場合也有特定的服裝,如朝服、祭服、公服、常服和燕居服,重大場合穿朝服、戴梁冠,冠上的梁數與官員等級有關,梁數越多、品級越高,如一品七梁、二品六梁、三品五梁等。官員上朝手持笏板,品級不同、材質也不同。
明朝實行三綱五常,其中,一綱即“夫為妻綱”。相比于皇帝服飾,皇后服飾只有禮服和常服兩種,重大場合著禮服,其他場合著常服。皇后禮服同樣包括中單、蔽膝、大帶與舄等,與皇帝的玉佩形制相同,冠服為九龍四鳳冠,做工極其精細,鑲有珍珠、寶石和點翠,禮服翟衣長至足,因此無需著下裳。命婦服裝分為朝服和常服兩類,朝服一般由冠、霞帔、大袖和褙子組成,衣隨夫著,丈夫的品級不同,冠服配飾也有所差異;霞帔是命婦專用配飾,經肩垂于胸,并以紋樣區分等級;褙子的領子直至下擺,對襟寬袖,衣襟上的紋樣裝飾同霞帔根據品級各異。
明代服飾的圖案既有分級作用,也有裝飾性,同時蘊含吉祥寓意。皇帝服飾的主要紋飾有十二章紋和龍紋。十二章紋包括日、月、星辰、群山、龍、華蟲、宗彝、藻、火、粉米、黼、黻12種紋飾,每個紋飾都有其含義,因此內涵十分豐富,象征皇帝權力“如天地之大,萬物涵復載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臨之內”。龍紋多繡于皇帝朝服上,與前朝相比,明代龍紋的龍在形態上更加完整,不僅集中了各種動物的局部特征,如牛頭、蛇身、鹿角、蝦眼、驢嘴等,還具有多種形態結構,如常見的行龍、云龍、團龍、坐龍等。龍紋通常為褚黃色、朱色和紫色,一般與象征吉祥的紋飾一起出現,如祥云、牡丹等,因為龍身上有鱗片和鰭,所以通常還會有些許水紋[2]。
鳳紋同樣象征權力與尊貴,是皇后、命婦的常用紋樣。鳳紋出現在皇后常服和貴族女性的霞帔和褙子上,并常伴云紋和花鳥紋;而命婦則以不同的霞帔圖案來區分品級,如皇后繡龍紋,命婦一二品用金繡云霞翟紋、三四品用金繡云霞孔雀紋、五品繡云霞鴛鴦紋、六七品繡云霞練鵲紋、八九品繡纏枝花紋。八九品命婦的褙子上通常繡摘枝團花。
官員則通過補服上的補子圖案來區別品級。補子是明代官員常服胸前后背縫著的一塊方形紋飾,文官用鳥類紋飾區分: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武官則用獸類紋飾區分:一二品獅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羆、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明代服飾圖案文化發展迅速,種類多樣,基本都蘊含吉祥寓意,常見的動物圖案有獅子、虎、仙鶴、孔雀、鴛鴦、喜鵲、鯉魚等;植物圖案有石榴、牡丹、靈芝、蓮花等;還有一些自然景觀圖案,如云紋和水紋等,其中,云紋最為常用,有四合如意朵云、四合如意連云、四合如意七竅連云、四合如意靈芝連云、四合如意八寶連云、八寶流云等[2]。還有很多圖案與圖案的搭配組合,如蝙蝠、桃子、連錢組合意為“福壽雙全”;金魚游于池塘為“金玉滿堂”;鹿、仙鶴與梅花組合意為“六合同春”;松、竹、梅象征高潔;貓與耄耋諧音,與蝴蝶和牡丹組合意為“耄耋富貴”;象征連綿不斷的四合盤長、萬代盤長等各種變化;由佛教傳入我國的如意紋、八寶紋等形象。諸如此類的圖形紋樣在明代廣為流傳,被稱作“吉祥圖案”[3]。
明代服飾的色彩也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和穿著規定。明朝初期,皇室服裝常用紅色、黃色、青色和黑色,因此,普通百姓的服飾禁止使用這些顏色,只能以素色為主,以維護皇權。明代貴族群體色彩等級更加嚴謹,官員官服的顏色根據品級的不同而有嚴格差異,據《明史·輿服志》記載:“一品至四品官員服緋色袍,五品至七品官員服青色袍,八品至九品官員則服綠袍。”命婦服色則根據丈夫的品級而定:“自一品至五品,衣色隨夫用紫,六品、七品,衣色隨夫用緋色,其大帶如衣色。”[4]到了明代中后期,染色技術和染料更加豐富,人們的思想也逐漸開始解放,民間開始使用鮮艷色彩,在傳統的色彩等級上有了突破和改變。
玫瑰坊是由中國時裝設計師郭培創立的時裝定制品牌,開創了中國高端定制時裝的先河。郭培秉持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對傳統服裝工藝進行研究與創新,向大眾展示了先鋒時尚與傳統藝術相融之美,其作品廣受贊譽。2019年春夏巴黎高定大秀主題為“東·宮”,“宮”是皇室貴胄的住處,象征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因此,該系列服裝運用了許多皇室貴族服飾款式、顏色和紋飾,其中一款外衣形制似皇后、命婦穿的大袖衫,袖口垂直,長度及小腿,頗有氣勢,內搭賦滿纏枝花刺繡的上衣與扇形交疊形成的下裙,盡顯奢華雅致(圖1)。

圖1 郭培的玫瑰坊“東·宮”系列款式1
郭培的玫瑰坊“庭院”系列中的一種款式如圖2所示,明黃色的整體與上衣華麗的立體花卉紋飾頗具宮廷韻味,上衣為無袖立領設計,兩側開叉長至膝蓋,形似明代女性比甲款式,再搭配西式的網紗A字連衣裙,優雅與瀟灑并存,碰撞出獨特的中西融合之美;另一種款式如圖3所示,同樣整體為黃色,上衣為圓領對襟短衫,袖口和下擺處同色作鑲邊,衣下配裙,是古代女性“上襦下裙”形制的現代再設計,圍于裙前的大巾形似蔽膝,腰間并綴有幾簇具有中國風格的流蘇,整體國風濃郁,又多了幾分現代女性的干練。

圖2 郭培的玫瑰坊“庭院”系列款式1

圖3 郭培的玫瑰坊“庭院”系列款式2
郭培的玫瑰坊2019年秋冬高定“異世界”系列將人們帶向了純凈而神秘的世界。其中一種款式如圖4所示,借鑒了明代命婦、貴婦禮服的專用配飾—霞帔的款式結構,經頭頸垂于胸前且長至地面的霞帔帶有精致華麗的刺繡圖案,盡顯氣勢與華貴,也彰顯了這款高級定制禮服的地位。與飄逸的白色廓形紗裙搭配,是高貴與優雅、神秘與純凈的融合碰撞。

圖4 郭培的玫瑰坊“異世界”系列款式
在明代,紅色、黃色、鴉青色以及黑色為皇家服色,并且常用于隆重場合的禮服。在現代社會,紅色依舊蘊含吉祥、幸福等深刻寓意,因此,在婚禮、成人禮以及春節晚會等重大場合,人們大多選擇以大紅色為主的禮服。2021年,在東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中國體育代表隊身著紅色禮服,顯得格外朝氣蓬勃(圖5)。設計師楊慧說:“紅色是與國旗相同的正紅色,且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高等級顏色,承載著中華民族豐富而獨特的文化密碼。”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傳統文化,大多數人在婚禮上會選擇具有中國特色的漢服禮服,進而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漢服禮服設計作品。

圖5 中國代表團奧運入場禮儀服裝效果
明代服飾圖案的吉祥寓意在現代社會仍然適用,許多現代服飾也會巧妙地運用吉祥圖案,如郭培的玫瑰坊“東·宮”系列中的一款(圖6),將鳳喜牡丹紋樣應用于金屬漆皮面料上,做到了東方與西方、傳統與時尚相互交融。

圖6 郭培的玫瑰坊“東·宮”系列款式2
郭培的玫瑰坊“東·宮”系列中的另一款如圖7所示,上衣是傳統中式肚兜,但通過設計師的再設計賦予其現代時尚感,下裙則借鑒馬面裙款式進行了創新設計。上衣是金色的重工龍紋刺繡,下裙在紅色馬面上繡有寓意吉祥的金色葫蘆紋飾。在古代,龍紋象征著地位與權勢,且多應用于皇帝服飾,金色與紅色也都是皇室服飾的顏色。因此,這一系列款式和紋飾的設計應用提升了高定服裝整體的格調,也非常符合“東·宮”主題。

圖7 郭培的玫瑰坊“東·宮”系列款式3
龍不僅是權勢與高貴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設計師在現代日常服飾中也會應用龍圖案(圖8)。除了傳統紋飾中象征權力的龍紋和鳳紋,還有很多紋飾的文化內涵也流傳至今,如寓意吉祥的牡丹、蓮花、菊花、仙鶴、孔雀、羊等,還有象征高潔的歲寒三友紋,在很多現代日常服飾或時尚服飾中都被廣泛運用(圖9)。

圖8 Vivienne Tam 2015春夏系列款式

圖9 Vivienne Tam龍紋時裝
明代是中國漢服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其服飾是漢服典型的代表。漢服再次興起,受到年輕群體的喜愛和時尚設計人士的青睞。通過與西方服飾文化的融合和采用現代時裝工藝等方式,將明代漢服的款式特點、圖案紋樣以及色彩等元素應用于現代服裝中進行創新性再設計,保留了明代漢服的獨特氣質,體現其多樣性,豐富了當下的服飾時尚形式,對傳承和發揚傳統服飾文化有實踐意義,也滿足了當代生活與審美需求,同時具有一定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