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玉鶴
(恩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恩施 445000)
土家織錦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巴人時期,時人稱其為“玉帛”。到了現代,西蘭卡普成為土家織錦的代名詞,凡是土家族的手工織錦都被稱為西蘭卡普,很多場合下土家織錦與西蘭卡普幾乎可以劃等號。“西蘭卡普”是土家語,“西蘭”的意思是鋪蓋、被面,“卡普”是花的意思。“西蘭卡普”是土家語中“花被面”或“土花鋪蓋”的意思。
土家織錦最初的原材料是野生植物纖維,如野葛、野麻等,現在大致可分為麻類、絲類和棉類。織機、配件、紡車、倒車及牽線車等生產工具多是利用本地的木、竹制作而成,取材方便,經濟實用。織錦采用“通經斷緯、反面挑花”的手工編織技藝。圖案主要源于土家族的發展歷史、民風民俗以及特殊的地理環境,具有色彩艷麗、圖案豐富、經久耐用的特點[1]。可以說,土家族的方方面面都是土家織錦圖案題材的來源,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具有重要的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社會功能。
2016年3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文化文物單位依托館藏文化資源,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產品,并明確主要任務、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2]。此后,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及相關領域的專家投入文創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中。目前,對文創產品的定義接受度較高的是“文化創意產品是以文化創意為核心,是人的知識、智慧和靈感在特定行業的物化表現”[3]。
目前,土家織錦商品主要集中在織錦裝裱作品、箱包與民族服裝等領域,產品種類較為單一,且受手工編織技藝的限制,產品生產周期長,價格較為昂貴,導致織錦產品市場銷量有限。筆者認為,通過文化創意、結合現代審美需求、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來開發土家織錦文創產品,能豐富織錦產品的文化內涵,拓寬織錦產品的用途,是提高織錦產品附加值的有效方式。
市場是文創產品成功與否的重要試金石,土家織錦產品開發需要以市場為導向,設計出兼顧文化內涵與市場需求的文創產品,更大限度地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同時,要打破目前大幅手工織錦價格普遍偏高的市場現狀,兼顧高端、中檔以及低檔文創產品的開發,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讓織錦文創產品能以多樣化的方式被更多顧客接受。
土家織錦文創產品只有突破傳統旅游工藝品的限制,與日常生活相結合,增強產品的實用性、擴大運用范圍,才能擴大購買群體。同時,要保障產品的美觀性。可以探索土家織錦元素在服裝、飾品、文具等大眾生活用品類文創產品中的運用方式。例如周墨文創工作室設計的“喜出望外”元素掛繩充電線(圖1),提取了土家織錦的虎頭花、薔薇花、八勾花等經典元素,設計出兼具充電、量尺與掛繩等多功能的文創產品,一物三用,擴大了產品的適用范圍。

圖1 “喜出望外”元素掛繩充電線
文化創意產品的核心在于“文化”,“文化性”是文創產品區別于其他普通旅游產品的典型標志。“文化”的運用不局限于陽春白雪,要考慮到顧客的興趣點,注重參與性,讓客人感覺到“好玩”,給快節奏生活的人們帶來樂趣。可以開發體驗性的織錦產品,為客人提供織錦半成品和教程。例如織錦化妝鏡(圖2),其半成品包含化妝鏡半成品、織錦片半成品、針線包、膠水等,客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鏡子外觀的顏色,然后親自編織或者挑選現有織錦片,按照教程進行制作。顧客帶走的不僅是產品,更是當地的文化,還是親自參與的地方文化。

圖2 土家織錦化妝鏡
土家織錦的創新運用不應局限于產品形式上的創新,也可以是產品材料上的創新,除了傳統的棉、麻、絲材質,可以使用新材料,將織錦變薄、變順滑。也可以創新運用土家族文化、織錦文化,從文化內涵上進行創新,通過融入情景設計,開發能“講故事”的文創產品,讓消費者產生共鳴。例如挖掘土家織錦作為土家族姑娘嫁妝的習俗、土家族女紅文化、哭嫁文化的淵源,將土家族露水衣與現代人的婚紗相結合,用織錦服飾展示土家族的婚嫁文化。
土家織錦布料的直接運用是目前市場上應用較多的產品設計方法,主要是利用西蘭卡普經久耐用的特點,將傳統織錦直接制作成各類旅游產品,例如土家織錦零錢包(圖3)等。該設計方法的優點是純手工制作,非常有質感,能最大限度地保存織錦的民族特征,具有一定的受眾;缺點是費工時、費織錦,產品單價較高。

圖3 土家織錦零錢包
土家織錦布料的拼接設計能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率、擴大織錦運用范圍。目前,土家織錦在服裝上的運用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服裝的制作上,市場需求量有限。可以探索典型元素在工裝、日常服裝上的運用,例如公務人員正裝、景區工作人員工裝、中小學校服等,既能打開織錦產品市場,又能彰顯地方民族文化。再如土家織錦包邊蒲團(圖4),既保留了織錦傳統圖案,又融入了現代人的生活。

圖4 土家織錦包邊蒲團
土家織錦圖案種類豐富,為文創產品提供了大量素材。然而,傳統圖案的顏色過于艷麗,且多用對比色,不符合目前文創產品消費群體的審美,可以通過土家織錦圖案與色彩的創新設計來打破僵局。通過AI、PS等繪圖軟件,提取西蘭卡普經典元素,配以顏色上的創新,將其應用于各類可印刷產品上。例如傳統的“四十八勾花”織錦(圖5),以往多用于掛畫等裝飾品中,可以提取部分圖案,減少用色量,設計出更符合辦公用品低調、穩重需求的“勾花鼠標墊”(圖6)。不僅能滿足顧客現代化的審美需求,還能實現量產,進而降低成本和售價,提高市場占有率。

圖5 四十八勾花

圖6 勾花鼠標墊
土家織錦文創產品的設計不局限于織錦圖案的直接運用,更注重深挖織錦背后的民族故事,通過情景化的設計,以文創產品為載體,再現民族故事。例如“狀元馬上行”筆記本(圖7),設計靈感源于織錦傳統圖案“狀元郎”(圖8),還原了土家族狀元高中后返鄉的故事情節,表達了土家族人對子女成才的美好期待。整個畫面以西蘭卡普“當頭”包邊,營造喜慶的氛圍,返鄉路上的景色還原了土家族聚居地武陵山區的山水風貌,配以“狀元馬上行,我看你最行”的標語,容易使人產生“我最行”的共鳴,自己保存或者送人都是美好的祝福。

圖7 “狀元馬上行”筆記本(正)

圖8 土家織錦“狀元郎”
基于對現有土家織錦產品困境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土家織錦文創產品在開發過程中要以市場為導向,注重區分層次、兼顧實用性與美觀性、兼顧文化性與趣味性、兼顧創新性與故事性的原則,探索土家織錦布料的直接運用、土家織錦布料的拼接運用、土家織錦圖案與色彩的創新設計以及土家織錦故事的衍生運用等4種織錦文創產品設計方法,幫助土家織錦以更多樣化的方式傳承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