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海洋與漁業》綜合
我 國是世界第一漁業大國,也是世界第一水產養殖大國和水產品貿易大國,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紛紛,為漁業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 劉漢元
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針對降低水產行業稅費負擔,營造公平稅收環境方面提出建議。
一是免征水產行業或水產養殖企業所得稅。目前,水產行業中僅遠洋捕撈享受免征企業所得稅的優惠,但其產量僅占我國水產品產量的3.5%,產量占比超過80%的養殖部分卻未能享受同樣政策。建議相關部門針對水產行業出臺與畜禽行業一致的稅收優惠政策,營造公平的稅收環境,免征水產行業或水產養殖企業所得稅,真正發揮稅收優惠政策助力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積極作用。根據目前我國財力及水產養殖企業規模測算,免征水產行業企業所得稅,對國家稅收并不會造成明顯影響,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個體戶、合作社等轉化為企業組織進行經營。
二是建議免征水產品流通環節的增值稅,允許跨省使用農產品收購發票。建議相關部門出臺與畜禽行業一致的稅收優惠政策,免征水產品流通環節的增值稅,鼓勵規模化企業參與流通環節,促進大宗水產品供應鏈和交易平臺的打造,縮短從塘頭到餐桌的距離,讓老百姓吃上更新鮮、健康、安全的水產品。同時,建議簡化和明確農業生產者個人代開普通發票的手續,充分利用互聯網手段實現手機客戶端代開普通發票,使農產品收購環節開具發票不再是難事。

全國政協委員 嚴可仕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躍碳庫,如何發展漁業碳匯,助力碳達峰、碳中和,是全國政協委員嚴可仕關注的問題。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嚴可仕提交了一份提案,就發展海水養殖、增加漁業碳匯的話題建言獻策。他指出當前發展漁業碳匯存在三個突出問題:一是漁業碳匯“四梁八柱”尚未建立,國內還未形成整體的推進方案;二是從業人員、評估機構亟待補充;三是因核算方法、認證流程和市場化交易機制不成熟,難以實現規模化“交易變現”。
對此,嚴可仕建議:
鼓勵發展綠色漁業養殖。響應“雙碳”戰略,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漁業養殖全過程,通過建立水產養殖基地、發展深遠海綠色養殖等途徑,大力發展生態系統水平的貝類、藻類等養殖。以推動開展漁業碳匯交易為契機,引導養殖企業、養殖戶擴大綠色漁業養殖規模,通過漁業碳匯交易形成“新附加值”。
健全漁業碳匯評估體系。鼓勵漁業養殖主管部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大力發展漁業養殖產業基礎研究。在沿海省份設立漁業碳匯研究與增匯工程示范基地,具備條件的,可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在我國海岸線曲折、漁業養殖基礎扎實的福建省設立國家級漁業碳匯研究機構,探索制定漁業碳匯計量、監測、核查和評估等標準和規程。
探索漁業碳匯交易模式。強化頂層設計,倒逼排放端加大減排力度或購買碳匯指標,推動漁業碳匯指標供需有效對接,打通漁業碳匯交易市場化通道。推動建設“國字號”漁業碳匯交易市場,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漁業碳匯交易模式,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積極推動創新漁業碳匯金融產品。在充分尊重養殖戶、買方市場意愿的前提下,制定漁業碳匯交易指導價。
加強漁業碳匯國際合作。強化與“一帶一路”及東盟漁業養殖與消費各國的戰略合作,共同開展漁業資源多樣性、漁業養殖和加工利用、生態修復功能等領域研究,探討漁業碳匯發展的路徑和模式。持續深化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漁業調查、保護和碳匯等領域的合作,探索建立被國際認可的漁業碳匯增匯理論、方法和實現路徑,填補漁業碳匯標準國際空白。

全國人大代表 李長青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威海榮成市青魚灘社區黨委書記、尋山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青說,要加快能源結構優化調整,把低碳可持續嵌入地方經濟發展,特別是沿海地區要把發展“藍碳經濟”作為實現“雙碳”目標的有效途徑。
李長青介紹,近年來,青魚灘社區采取村企合一、以企帶村方式,小漁村實現大蛻變。海洋牧場確權海域10萬畝,年養殖產量40多萬噸。圍繞改善海洋生態環境,青魚灘社區聯手當地供電企業,采用綜合能源技術,融合建設分布式光伏、高效熱泵、分布式儲能、智能感知控制等多種元素,實現“零碳”智慧用能,每年固碳量相當于 12萬公頃森林固碳量。
李長青建議,加快推進堅強、智慧、綠色、融合的“精致電網”建設,構建能源形態協同轉化、集中式與分布式能源協同運行的綜合能源網絡,為沿海地區利用海洋生物固碳、儲碳,打造“藍碳經濟”發展高地提供支撐。
全國政協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
“兩會”期間,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建議要加強我國近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治理。針對陸源入海污染物量大面廣,海洋塑料垃圾、微塑料和新興污染物等問題,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建議,要建立現代化立體觀測監測體系,創新海洋生態系統綜合監管政策。建設全覆蓋、網格化、精細化的海洋生態環境在線實時監測網絡體系,健全入海排污口整治驗收銷號制度,有序提高排放標準,推進入海污染達標行動,加強入海河流流域面源污染溯源整治。
為提升海洋環境風險防范能力,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建議,“堅持‘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要嚴格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強化生產者環境保護法律責任,大幅提高違法成本,健全環境損害賠償方面的法律制度、評估方法和實施機制。”還需加強構建沿海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實施近海海洋生態保護行動。統籌銜接陸海生態保護紅線區、各類海洋保護地,劃定珍稀瀕危海洋生物、鳥類等生物生境和水生生物的越冬場、產卵場、索餌場和洄游通道等優先保護區。建立國家重要濱海濕地、地方重要濱海濕地和一般濱海濕地分級管理體系,并發布重要濱海濕地名錄,確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濱海濕地面積管控目標。繼續實施全面禁止圍填海,進一步加強紅樹林、海草床、鹽沼、河口和潮灘及珊瑚礁等濱海濕地保護。

全國人大代表 蘭平勇
全國人大代表、福州宏東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蘭平勇建議,進一步加快發展深遠海養殖,帶動鄉村振興。
“發展深遠海養殖,對進一步加快全國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進程、優化海洋開發空間格局、促進海洋高新技術發展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帶領養殖戶共同富裕,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途徑。”蘭平勇說,與拓展陸域產業相比,海洋產業受自然災害影響大、投資規模大、回收期長,建議健全金融扶持機制,采用產業投資、股權投資、債權融資、政府產業引導基金等多種方式,解決地方政府和企業發展海洋產業的融資難題。
他還建議,發揮國有企業帶動作用,通過“國有企業+龍頭企業+農戶+產業金融”,探索育苗、養殖、加工、旅游、科普等新型深遠海智慧漁旅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的新模式,讓漁民養得起、養得好、賣得出、賣好價,帶動漁民共同富裕。同時,對先行先試的企業給予適當的政策扶持,比如實行投資補助、稅收減免,在海域使用、項目合作等方面給予優惠。
蘭平勇說,發展深遠海養殖既能解決退養漁民的生計問題,還能改善近海水質、拓展濱海旅游,希望通過這些建議,進一步推動深遠海養殖在人才、技術、產業等方面提升,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 莫照蘭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青島市委會副主委、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教授莫照蘭說自己是一名“魚醫生”,在海洋生物研究的道路上行穩致遠;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莫照蘭將自己關注的海洋環境安全、農產品安全和漁業健康發展的問題帶上全國兩會。
今年兩會,莫照蘭建議開展水產種業的無疫化建設工程,包括實施水產良種疫病凈化工程、實施無病毒水產苗種繁育工程、創建無規定疫病水產苗種場以及實施水產疫病區域化控制示范工程四個方面,通過技術研發、重點規模化企業推進、建立示范點等多種方式,加快水產種業的高質量發展。
在水產種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莫照蘭建議通過建立水產新品種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制度和增加水產新品種知識產權合同保護兩項措施,建立專業的水產新品種知識產權專業仲裁機構,填補我國目前在動物類水產新品種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制度空白。

全國人大代表 楊莉
為妥善做好漁民轉產安置,全國人大代表楊莉建議加大對上岸漁民的幫扶力度,針對漁民年齡層次、就業技能等不同特點,實行分類施策、精準幫扶。要嚴格落實好退捕漁民過渡期生活補助、社會保障、職業技能培訓等政策,帶動退捕漁民發展畜禽水產養殖加工、休閑旅游、漁事體驗等產業,拓寬漁民轉產轉業渠道,通過“劃撥或優先租借部分土地和山林給上岸漁民就近進行生產種植”“培養上岸漁民致富帶頭人”“對吸納上岸漁民就業的企業給予優惠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激發上岸漁民增收致富的內生動力,讓他們“有出路、有收入、穩得住、能致富”。

全國人大代表 夏永祥
岱山縣抲魚人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夏永祥是浙江省唯一一位從基層漁民中選出來的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長期扎根在漁區一線,深知海上生產的風險,對于“平安漁場”建設的呼吁,履職五年來從未停過。
近日,椒江、三門、溫嶺等浙江沿海地區的漁民代表找到夏永祥,向他遞上一份言辭懇切的“解決流網蟹捕撈輔助船出路問題的訴求函”。目前,捕撈螃蟹的漁船在8月1日開捕,而幫助漁船把螃蟹運輸回港的漁運船卻要在9月16日伏季休漁期全部結束后才能開船。夏永祥說,這一訴求,他已寫入今年準備的建議當中。
近年來,不少漁民轉業從事海釣生意。夏永祥通過走訪發現,有些海釣船只規模較小存在安全隱患,部分無證船只偷跑出海等等。今年,夏永祥還寫了一份“關于促進海釣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夏永祥建議開展海釣產業進行試點制度,出臺海釣管理辦法,安全監管人員的準入,資源有償使用等。建議交通部門要牽頭,統籌負責海釣的船舶審批和管理,強化船舶安全性管理,包括載客人數,航行時間。
據了解,今年,夏永祥就漁民關注的問題,準備了《關于重視解決海洋環境保護若干問題》《關于進一步完善捕撈許可制度》等9個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 邢青松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茅城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邢青松提出了關于加大對池塘養殖生態化改造政策扶持的建議。
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邢青松長期關注“三農”,從建議支持高淳固城湖退圩還湖項目,到加大農村水系綜合整治,再到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他一直堅守著一位農民代表的本色和初心。
今年,邢青松又針對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提出建議,希望有關部門能出臺政策,對園區實行考核績效獎補。邢青松表示,農業園區一般只在創建期有資金補助,這導致了園區后續建設缺乏整體性、規劃性投入,在發展期往往容易出現資金和項目上的瓶頸與斷層。因此,他建議每年給予已經創成的園區一定的資金政策支持,同時在建設用地和設施用地指標方面,能單獨支持國家農業園區建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