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華僑
(成都天府新區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在隧洞工程實際施工中,經常遇到施工路段地質條件比較復雜的情況,這給開挖支護施工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將超前小導管技術運用到隧洞超前支護施工中,不僅可以保證施工質量,還將推動整體工程施工進度的如期完成。
本工程為鹿溪河老河道東側分洪工程,共設有兩座引水隧洞:一號隧洞里程樁號K1+480--K2+280(全長800m)、二號分洪隧洞里程樁號K2+860--K3+640(全長780m)。依據設計流量(32.56m3/s)確定隧洞內輪廓為3.5×3.5m,洞身開挖面積26.2m2,結構內凈空面積15.9m2。依據現場鉆探報告并結合周邊已有工程地質資料,本次勘探深度范圍內地層由上至下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統沖洪積(Q4al+pl)粉質黏土,第四系中下更新統冰水沉積(Q1+2fgl)粉質粘土、松散卵石及白堊系上統灌口組(K2g)泥質砂巖、砂質泥巖組成。超前小導管設置于隧洞Ⅴ級圍巖地段,洞身最大埋深約50m,巖性以砂質泥巖、泥質砂巖為主。洞身超前支護采用φ42小導管,拱部120°范圍設置,環向間距30cm,縱向間距2m。為配合鋼架施工和受力更快,超前小導管從I14工字鋼中部穿過。注漿材料采用純水泥漿(w/c=1.0)、裂隙發育時注漿材料可采用水泥砂漿。
超前小導管的施工原理,主要是按照施工標準將小導管打入施工面周邊的指定地層,通過注漿泵工作、小導管滲透等連續施工,將漿液擴散至地層指定孔隙或裂隙中,進而有效改變施工土體,達到止水穩固的效果。
在隧洞工程超前支護施工中應用超前小導管具有以下優勢:(1)穩定性好且可靠性高,將超前小導管技術應用到隧洞超前支護施工中,可以有效把控注漿質量,進而提高施工整體質量;(2)超前小導管技術對施工設備沒有過高要求,利用小型設備即可簡單操作;(3)通過導管和固結的有機融合可以建立較為完善的超前支護體系,顯著提升圍巖穩固度,有效預防實際施工中的變形問題,進而降低施工事故發生率;(4)合理應用超前支護技術,可以大大縮減施工暗挖路段的施工時間,在保證施工安全的基礎上,為施工工期提供保證。
超前小導管在本工程隧道超前支護施工流程,詳見圖1。

圖1 超前小導管施工工藝流程圖
(1)測量放線技術要點。隧洞超前支護施工開始前,應對鉆孔位置安全施工要求進行放線,放線操作要精準,同時做好對應的放線標記,為后續鉆孔及復核等工作奠定基礎。之所以進行測量放線,是為了將超前小導管中心及間距等進行提前明確,保證測量放線的精準度,便于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2)鉆孔施工應用要點。鉆孔開始前,需做好鉆機定位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施工人員應規范操作保證鉆機定位的準確性,并核實鉆孔明確鉆頭具體位置。實際施工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結合不同方案進行科學施工,比如將掛線和鉆桿導向及全站儀等有機融合。合理選擇鉆頭,以保證超前小導管安裝的快速和準確。如果施工地段圍巖穩定性較好且比較均勻實施一次性成孔操作即可;如果圍巖地段綜合性能較差,受各方面因素的不利影響,可能導致鉆進施工中出現卡鉆或塌孔問題。因此,在實際鉆孔施工中需要根據現場情況合理注漿,保證圍巖的穩固性后方可進行后續的鉆孔作業。開鉆應遵循低鉆、低速風壓原則,待保證鉆機穩定、鉆孔位置準確后,再根據施工路段的地質環境,合理調整鉆機速度和風壓,進而保證鉆孔施工的順利進行。鉆進作業中應經常利用測斜儀隨時測量鉆孔方向,并深入分析、準確評估鉆進施工中可能出現的不同情況,對成孔質量進行科學預判,還要對鉆進作業中發生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處理。鉆孔結束后,需依據技術手段做好清孔及驗孔工作。清孔完成后,利用測斜儀等儀器嚴格檢測孔深及外插角等,并做好初始檢測的全面記錄,為后續施工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3)小導管制作要點。用熱軋無縫鋼管加工制成直徑42mm,壁厚4mm的超前小導管。并按照單根3.5m,搭接長度不低于1.0m的標準做超前支護。小導管管壁應按照孔徑8mm,孔間距10cm的標準鉆注漿孔,并布置為梅花形。尾部30cm作為止漿段不鉆注漿孔。需要注意到是,在開始制作小導管前,應徹底清理表面雜物,并做好注漿孔間距的有效控制,注漿完成后要對施工產生的鐵屑等進行徹底清除,并磨平注漿孔,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同時以便后續施工順利開展。(4)小導管的搬運和安裝要點。在隧洞超前支護施工中,小導管搬運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環節,實際搬運過程中需要做到輕拿輕放,禁止隨意敲擊,以防安全事故發生。正式安裝前,需要詳細檢查鉆孔質量并清除孔內雜物,待鉆孔完工后及時安裝小導管,具體安裝如下:測量放樣并做好設計孔位的相應標記,用鑿巖機專用設備進行規范鉆孔,保證孔徑大于設計導管管徑20mm以上。鉆孔完成后,將小導管依照設計標準插入孔中,或借助鑿巖機將小導管從型鋼鋼架上部或中部直接打入,將外露的20cm作為開挖面后方的鋼架支撐并與鋼架構建完整的預支護體系。(5)小導管注漿施工要點。安裝完小導管以后需做好相關的壓水測驗,在隧洞超前支護注漿施工中,還要做好水泥漿液的配制工作,具體配制時,盡量利用拌和桶配制并做好完善的防護措施,以防雜物進入漿液影響配制質量,配制完成后還要做好嚴格的過濾工作。實際施工中,為了保證注漿施工的如期完成,可以應用群管注漿作業,以此提高施工設備的應用效率。根據工程施工情況,每次注漿最少使用3根導管,最多不能超過5根。務必在小導管孔口設置排氣孔,待小導管安裝完工后及時注漿。水泥漿液在使用過程要遵循即拌即用原則,如果水泥漿液已經處于初凝狀態,不得將其投入使用。水泥漿液要根據施工標準進行嚴格配比,以保證隧洞超前支護注漿施工質量不受影響。
根據本工程實際施工情況,小導管具體注漿步驟如下:采用KBY-50/70注漿泵壓注水泥漿或水泥砂漿。注漿前先噴射混凝土5~10cm厚封閉掌子面,形成止漿盤。注漿前遵循由下自上的沖洗原則,徹底清除管內雜質。按照設計要求控制單孔注漿壓力,持續注漿10min且進漿速度為開始進漿速度的1/4或進漿量達到設計進漿量的80%及以上時注漿即可結束。另外,施工人員需要做好注漿記錄,根據記錄情況隨時改進施工方案,密切觀察施工支護面的工作狀態。根據注漿試驗結果和施工情況科學調理注漿參數。按照注漿作業情況及工程實際做好注漿壓力及漿液初凝的控制。一般地段的注漿材料通常應用純水泥漿,如果地下水大可以應用參數為:水泥漿/水玻璃=1:0.8(體積比)的水泥-水玻璃漿,并按照施工標準嚴格配比注漿材料,若圍巖裂隙綜合性能較好,可采用一定規格的水泥砂漿充填導管孔,并保證注漿水泥的強度為42.5。
超前小導管具有穩定性好、可靠性高、操作簡單、效率高等應用優勢,在隧道及隧洞工程施工中已被廣泛使用。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我們要加強對鉆孔作業及注漿施工等的嚴格把控,有效提升施工整體水平,進而保證施工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