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行/張娟

1.在民政部的定點幫扶下,江西省遂川縣南屏村引進全自動化生產線,建起了集茶葉種植、生產、加工、銷售、技術研發于一體的南屏茶廠。茶廠投產后,通過“合作社+獎補+分紅”的形式,帶動全村11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產增收。圖為游客在南屏村茶園體驗采茶樂趣。(李書哲 攝)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民政部門積極履行基本民生保障職責,在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提升服務、規范管理等方面深化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將兜底保障安全網織得更密、扎得更牢。
民生一小步,關乎百姓幸福感一大步。持續推進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和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提標增效;加快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將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中符合條件的240萬人納入低保或特困供養……一項項惠民暖政,讓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2.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加強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工作,落實落細各項兜底保障措施,發揮“12349”民政服務熱線作用,對全縣2萬余名困難群眾進行電話詢訪,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江蘇省民政廳供圖)

3.山東省濰坊市120個鎮(街道)全部設立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便民窗口。圖為寒亭區朱里街道民政工作人員現場辦理救助業務。(王蒙蒙 攝)

4.貴州省農村低保季節性缺糧戶糧食救助制度于2011年全面建立,每年6月至8月通過發放糧食對農村低保季節性缺糧戶實施救助。圖為農村低保戶領到救助糧,喜上眉梢。(貴州省民政廳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