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祥忠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結合實際,創新探索未成年人保護“1456”模式,形成了“黨委抓總、政府統籌、部門協同、聯盟領航、社會參與”的運行機制。
“1”:構建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機制。堅持黨委政府抓總。區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明確工作重點、目標方向。及時調整充實由區委書記、區長任雙組長,分管副區長、公安局長任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任成員的區未保工作領導小組。鎮街成立以黨委(黨工委)書記、鎮長(主任)任雙組長的未成年人保護機制,社區成立以黨總支(支部)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構建起“三級書記抓未保”的領導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急事急辦、特事特辦、一事一辦召集機制。
“4”:構建四級全覆蓋的保護陣地。一是完善區級綜合保障陣地。在全市率先成立公益一類、編制6人的區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選定1000多平方米的辦公服務場所,具備了未成年人入站后的日常起居、創傷治療等條件。在區級陣地,設置兒保專員,承擔適應性訓練和新生活重建職責。二是完善鎮街臨時保護陣地。建立7處鎮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在鎮街陣地,設置兒童督導員,承擔日常督導者和資源鏈接者職責。三是完善社區日常活動陣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各社區設立未成年人活動室。打造微型圖書館(閱覽室)124個,建成明德書屋6處。四是完善原生家庭陣地。整合家庭領域資源,加強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家庭層級,設置兒童保育員,承擔照顧者和教育者職責。
“5”:構建五個全方位的保護主體。一是行政管理主體。完善區、鎮(街)、社區三級工作架構,配備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195名。健全聯動機制,實現對兒童“貼身保護”。二是示范帶動主體。開展專項推介行動,動員更多的企事業單位、愛心人士參與到未保工作中。組建起“德關愛”未成年人保護聯盟和“未”愛守護社會力量聯盟。三是多元參與主體。2021年以來,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培育未成年人保護社區社會組織12家,為未成年人提供專業服務。四是廣泛聯系主體。每名民政干部與一名孤困兒童結成對子,每半年探訪一次,幫助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五是持續發展主體。組建未成年人保護志愿者隊伍,加大與“五社聯動”融合力度。
“6”:構建起六個強有力的保護體系。一是強化家庭保護。為200余個家庭免費提供心理疏導等服務,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招募“愛心媽媽”,開展“恒愛行動—百萬家庭親情一線牽”公益活動。二是強化學校保護。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題活動。在全區52所中小學校設置文化墻、宣傳欄1000余處。從嚴做好作業、睡眠等“五項管理”,實施體育、藝術“2+1”工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搭建家校共育橋梁。創建“家長學校”,搭建起家長、學校和主管部門交流平臺。三是強化社會保護。建立定期巡查巡訪機制,實行一人一檔,動態管理。全面收集監護缺失、教育失當等多類困境未成年人情況,分類實施保護。四是強化網絡保護。組織網絡安全宣傳周教育活動,防止學生沉迷互聯網。五是強化政府保護。將未保工作列入年度區級預算,2022年新列支財政資金120.5萬元,并啟動“德關愛”系列項目。六是強化司法保護。辦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時,指派溝通能力強的律師受托法律援助案件。溝通中不下定論、不用敏感詞匯。區檢察院成立“天使之翼”未成年人工作室,區法院成立少年法庭,確保對相關案例未成年人當事人全過程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