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
獨居老人的日常生活誰來照料?困難群眾的幫扶服務如何精準?群眾身后一件事辦理如何更便捷?慈善的互幫互惠、實時救助如何達成?2021年開展數字化改革以來,浙江省杭州市民政局以數字化為牽引,推進民政工作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性變革,創新打造“善杭州”整體智治綜合品牌,從“善養、善助、善治、善親、善舉”五個維度回應民生關切,人民生活更加智慧更加美好的幸福圖景越來越清晰。
兒女遠在海外,因為疫情久未見面,西湖區的楊老伯平時一個人在家,總是感覺很落寞。最近,社區工作人員小陳主動上門,向老楊介紹了“杭州養老服務商城”。只需要在“杭州市民卡”App上打開“杭州養老服務商城”,點擊“約服務”,動動手指就能預約居室清潔、康復理療等上門服務。在小陳的幫助下,楊老伯還學會了用手機在商城上下單“陪同外出”“精神慰藉類服務”等。“這上面服務很全,需要什么都可以直接下單,很方便,兒女不在也有人陪我了。”幾次體驗下來,楊老伯感覺很滿意。
楊老伯所使用的“養老服務商城”是杭州市民政局專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智慧應用系統,提供助潔、助餐、助浴等53項服務,老年人及家屬可自主查詢養老相關的服務項目并下單,充分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目前,該平臺已上線養老服務商327家、在線養老護理員近9541名,日均服務1萬余單,累計發放重陽分5.51億分,累計消費3.55億分。
杭州市民政局把老年人的安居守護列為“善養圖景”的重中之重,聯動公安、衛健等部門,對居家助老、暖心服務、醫養結合和智能安防四個關鍵應用場景實施智能管理,打造形成線上快速響應、線下良性互動、全程留痕監管的智慧化養老模式。同時加強孤寡、獨居老人安全智能監測系統建設,安裝智能水表、電表等守護套件7000余戶,有效實現24小時老人安居善養。

杭州市西湖區三墩鎮幫扶工作人員指導申請人使用民生直達平臺申請社會救助。
家住杭州市西湖區德加社區的陳阿姨拿起手機掃描桌上的“幸福碼”,一張“幸福清單”映入眼簾,清單上清楚地記錄著去年一年一家人享受的救助類型、總額和每一期的具體金額。
“有了這個‘幸福碼’,我們可以隨時查詢享受到的救助詳情,不但能‘碼’上申請各項救助,還可以實時了解各項救助的落實情況。”陳阿姨說。
“幸福碼”具備入戶調查、探訪關愛等功能,由“專職人員+社工+志愿者”構成縣鎮村三級“家庭救助顧問”,并提供精準的幫扶服務。截至目前,全市8萬余戶困難群眾均已生成“一戶一碼”。這是“智慧救助”的一個子場景,是杭州市民政局推進大救助體系數字場景“聚鏈成網”中的重要一環。
為持續優化“線上無縫聯辦、線下實時探訪”的數字救助模式,市民政局通過梳理部門幫扶政策“數字清單”,協同住建、人社等部門,依托救助信息系統,已實現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認定、保障金給付等14個救助事項“一件事”線上惠民聯辦。在全市范圍內打造33家智慧救助服務聯合體,通過“助聯體”發布本地化特色化項目,困難群眾可通過“幸福碼”線上自行選擇生活照料、能力提升等服務。
“以前我們填表比較多,現在只要在手機端實時更新工作數據,所需報表就能一鍵導出。”杭州市上城區社區工作人員小吳說,現在他每個月花在填表報送上的時間明顯減少,這得益于杭州目前正在試點推廣的“一表通”應用場景。
杭州市上城區的“一表通”應用場景按照報送頻次、復用程度,梳理明確415張高頻報表、418張低頻報表、444張取消報表,以“基層治理四平臺”為支撐,提取關鍵字段建立數據池,協同省民政、省人社等系統,通過數據交換、信息共享,實現高頻報表自動生成、臨時報表快捷定制、常用字段自動填充,極大提升了社區表格填報效率。社區工作者平均每月填表、核查時間累計降低20%以上,走訪時間提升60%。同時,上城區通過建立社區報表立項管理和審核監督機制,從源頭上破解基層工作“減負增效”難題。
在《杭州社區智治在線規劃綱要》的統籌指引下,“村社減負”應用場景等試點在杭州落地開花、擴面推廣,社區治理數字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社區服務逐步向主動提供轉變。
華僑陵園的工作人員小張身著正裝,仔細擦拭著吳女士長輩的墓碑,送上鮮花,并用視頻記錄下全程,在儀式結束后發送給吳女士。這是陵園開展的一項“特殊服務”—代為祭掃。吳女士因疫情影響,無法親自前來,于是在上城區“云尚追思”智慧公墓場景上預約了服務。
杭州運用數字化手段為群眾提供文明平安祭掃新方式,即使身在異鄉,也能讓家屬對親人的悼念和哀思有所寄托。面對祭掃形式的變化,不少群眾表示理解和認可。“云尚追思”智慧公墓場景上線以來,已完成“云”祭掃服務1500余次,“墓穴維護”服務500余次。
在群眾身后“一件事”辦理方面,杭州打通省公共數據平臺、省殯葬管理信息系統、省殘聯系統、省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系統,并對接市公積金管理系統、市民卡管理系統、財政一卡通管理系統等多個數據系統,開放9個數據接口、獲取21個數據項,通過部門同步數據共享、辦結數據實時回流,使得聯辦事項能夠即時分發、智能催辦,實現逝者信息“一證識別”、待遇“一次結算”、遺產“一鍵查詢”、結果“一次反饋”。
10元、50元、100元……來自四面八方的愛心捐款在“慈善杭州”匯聚。近日,臨平區錦城街道的139名困難學生陸續收到了5000元助學金,一筆筆慈善捐款讓學子們求學之路上的經濟壓力得到了緩解。
以往,錦城街道開展慈善助學行動,都是通過層層核查、多方求助的形式。如今,只要通過“慈善杭州”平臺發布助學需求,經平臺分析、比對、核查后,系統就能將需求精準匹配至臨安區慈善總會,由臨安區慈善總會在區民政局的監管和督促下對困難學生進行幫扶,慈善捐贈的效率和精準度得到大大提升。
2021年9月3日,杭州市民政局率先在全省推出“慈善杭州”場景,實現“慈善項目一網集成、困難群眾一表申請、善款撥付一鍵直達、公眾參與一碼多用、資金監管一目了然、慈善數據一網交互”6大功能,進一步暢通捐助方、受助方與慈善組織三方的信息渠道,積極推動慈善方式從單純向受困者提供幫助,轉變為更加常態化的互幫互惠、實時救助,構建“政府創新引領、平臺多方聯動、百姓人人參與、組織動員響應、企業積極履責”的線上慈善杭州模式,推動慈善事業人人可為、人人受益,促進慈善事業從“達則兼濟天下”到“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