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倩,盧敬婷,韓榮雪,黃海欣
(宿遷學院,江蘇 宿遷 223800)
近年來,隨著各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增,食堂建設成了高校總體建設中很重要的一環。當前疫情背景下,高校的傳統食堂已不能很好地解決師生就餐問題,教育部發布錯峰就餐、排隊時相隔一米線、一桌一人等要求。目前,高校傳統食堂在疫情當即主要存在以下幾點問題:①一直以來,傳統食堂就餐需要排隊等候,由于人流量巨大,且窗口食堂工作人員需要逐個詢問就餐者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就餐效率,排隊時間增加,等待就餐的時間長,導致就餐者的就餐體驗差,就餐者滿意度大幅度下降。當遇到下課高峰期時,食堂座位擁擠,一些師生在這樣的環境內根本難以就座,并且在用餐時會感覺到吵鬧,不僅用餐體驗不佳,還不符合當下的防疫規定,故傳統食堂就餐效率亟待提高。②根據麥哲銘等人的調查研究顯示[1],56.37%的學生一周在食堂就餐不超過7次,僅有5.44%的學生表示不會點外賣,近半學生每周點外賣頻率超過3次,大約占46%。沒有疫情的情況下,外賣的頻率都如此之高,何況在疫情背景下外賣無法進行、線上無法點餐更成了傳統食堂的一大弊端。傳統食堂的點餐模式通常都是人力進行,由師生口頭告知商戶想要的餐品,刷卡之后商戶為其制作。此類點餐方式不僅缺乏效率,并且因為不能提前預訂也會導致人群擁堵,排隊時間過長,耽誤學生的飯后休息時間。③疫情期間傳統食堂的安全性較弱,傳統食堂在此期間必須嚴格控制人流量,雖然會進行間隔就餐或者打包,但由于傳統食堂就餐效率低下,長時間聚集就餐、就餐者與食堂工作人員相互頻繁交流等情況仍舊不可避免,從而會大幅增加疫情傳染風險;食材的安全問題也是一大隱患,食品加工的各個環節都需嚴格以待,當工作人員進入食堂后勤處時,如有一人沒有按規定穿正規服裝、戴口罩,食堂乃至校園安全都會受到影響。
疫情背景下,高校食堂的建設路徑問題更是全體師生以及家長所共同關心的,傳統模式下的食堂已不能滿足當前的疫情形勢,因而智慧食堂的理念應運而生。智慧食堂不僅能打破人們對傳統食堂的固有印象,而且能更新對現代智慧食堂的認知,也能夠為食堂經營方節省運營成本,而且在疫情期間有效防止疫情傳播,這是經營者與體驗者共贏的契機,所以,智慧食堂的市場前景未來可期。相比傳統食堂,智慧食堂是一種“線下+線上”的全新經營方式[2];“遠程訂餐+人臉識別等多種支付方式”增強了就餐人員的體驗感,這種全新的經營模式不但從物流、就餐方式等方面為食堂節省了成本,還大大節約了用人成本,從整體上提高了利潤率,因此是可行的。智慧食堂的出現和普及刷新了大眾對于傳統食堂的認知,新型現代化食堂一改以往面貌,華麗轉身為便捷高效儀式感十足的無人餐廳,從設備到經營管理系統完全采用高科技與經驗的聯合。關于智慧食堂,其優點在于:①降本提效,節省人工及運營成本;數據可視化,提高運營管理的決策能力;收支報表由系統一鍵生成,也減少了財務管理成本。②良好互動。后臺按照就餐人員的整體口味偏好,生成數據分析,有效節約糧食和提高菜品銷售量。③安全性強。疫情期間避免不必要的人與人之間近距離接觸。相反,其缺點在于:①選擇契合度。每個高校食堂硬性要求不一,需要溝通、定制、測試,這對時間有較高的要求。②機器人適配度。高校智慧食堂使用的機器人需要通過人臉識別抓取固定的打包菜品的功能。③應急處理較弱。如果有無法識別、系統崩潰等環節出錯,無人餐廳可能會直接滯塞癱瘓。
綜上所述,系統正常運行能夠幫助智慧食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①在系統運行時,食堂的后勤人員應不定期檢查設備,排除故障,盡可能阻止運行故障的發生;而當故障發生時,可將提前預留的一定人手,立即安排至相應崗位頂替;②在引入智慧食堂系統之前,應減少重復購置,撤銷多余設備;這樣設備的利用率得到提升,也減少了資本的占用。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很多高校進行擴招,學生規模在無限擴大,一所高校甚至能容納上萬名師生。食堂的就餐人數急劇增加,午餐、晚餐都要排隊。于學生自身而言,浪費了很多時間,食堂就餐體驗不好。于食堂自身而言,人力成本也在不斷升高,食堂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增加。因而,疫情當下,高校智慧食堂的建設路徑是很重要的,傳統食堂餐飲管理系統創新升級刻不容緩。
面對上述疫情當即存在的問題,借助移動物聯網、大數據、智能機器人等先進技術手段,“智慧食堂”理念的提出改善了傳統食堂的路徑建設,更好地為學生提供了服務。在問及智慧食堂應具有的相關優勢時,大部分人員認為智慧食堂要能夠讓大家避開就餐高峰期、輕松選座,同時智慧食堂要最大限度地提供師生取餐方便、快捷的渠道。針對傳統食堂人群擁擠、排隊等候時間較長、無法線上點餐等的相關不足點,智慧食堂在緩解此類問題的同時也頗具新時代的創新特色。
系統的市場實現可做到精準備餐與采購、就餐與打包以及杜絕浪費,加強了食堂與就餐師生之間的互動,提升了師生就餐的體驗和食堂的服務水平。同時還具有強大的管理功能,不止局限于采購、成本、庫存等基礎性的食堂管理功能,還有高端食堂的智慧管控能力。
智慧食堂就餐流程:

智慧食堂打包流程、線上(線下)打包流程:

后臺管理系統:

高校智慧食堂建設的路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加快人群流動速度,智慧食堂使用機器觸屏以及手機上App、公眾號或小程序進行點餐,當下大部分師生都會進行相關操作,在疫情背景下,本著“不聚集、不扎堆”的理念,有效減少人群密度,更大程度上保證了高校師生的安全。在點餐的同時,同樣可以選擇食堂就座用餐以及打包兩種方式,以針對不同人群的需求。②優化高校食堂建設,將傳統食堂的就餐方式、支付方式、經營方式等方面信息化、智能化,不僅順應了以人工智能技術和“互聯網+”[3]為主導的時代趨勢,同時能夠提升服務質量、選擇自由度和管控效率。③完善管理機制,提高用餐環境的體驗。智慧食堂采用云端智能計算,這樣便大幅度降低了結算價格人工輸錯的現象,將食堂的管理提升了一大步。通過調查研究社會現存和部分高校已經開設的智慧食堂發現[4],智慧點餐系統的使用改變了傳統食堂點菜靠“人工喊叫”的模式,降低了食堂聲噪,讓大家能在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內就餐,此舉也大大提高了廣大師生的用餐體驗。
而當智慧食堂系統應急處理能力較弱,如果有無法識別,系統卡頓等環節出現差錯故障時,將會對食堂正常運營造成巨大影響,師生的就餐體驗感也會大大下降。雖然系統出現故障的概率很小,但我們需要高度重視智慧食堂的應急對策,以備不時之需。此外節假日系統設備閑置過多也會造成成本浪費,拉低總體利潤。因此在節假日結束之際一定要進行一次全面檢查,提前防止閑置故障的可能,造成不必要損失。
通過與本校師生進行的關于疫情背景下食堂建設路徑問題的簡短交談,了解到師生更希望能夠擁有一個快捷、衛生、干凈的食堂,對于校園食堂的智能化,他們也希望每個功能都能落到實處,給廣大師生帶來諸多便利,提高師生滿意度;并且在疫情背景下,這種取餐模式更加簡單、衛生、安全,更符合社會需要。在社會的發展下,未來的校園將變成互聯網背景下的“智慧校園”,智慧食堂是對未來出現的智慧校園的一種可行性探索,也是解決現存問題的一種高效的、科學的方案。
疫情背景下,高校智慧食堂建設的路徑探析是必要的,“智慧食堂”不僅能夠為大家提供一個舒適的就餐環境,也為高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而有了智慧食堂,可以打造無人餐廳,全智能監控,排隊購買飯菜效率高、安全性強,食堂工作人員和師生們都不用擔心疫情所帶來的危險。依靠互聯網大數據,構建智慧食堂,使其能夠獲得學生的喜愛,也給學生帶來了諸多便利,提高了學生的生活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