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波
摘要:雖然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這其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經濟的高速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人們對林業資源的使用越來越多,需求量逐漸增加,在這個過程中,生態環境遭到了破壞。林業資源作為生態環境的重要部分,具有推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所以如何合理的開發和管理林業資源,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介紹了我國林業發展的概述,分析了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對其進行策略探討。
關鍵詞:林業;可持續發展;對策
我國林業具有相當程度的規模,林業內具有很豐富的資源,而且林業的建設也能改善生態環境,林業建設也是我國發展的重要部分。在經濟社會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逐漸增加,部分開發者為了滿足短期內的經濟效益,大量的開采樹木,忽略了林業自然恢復等問題,不僅大量減少了林業資源,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面對這種情況,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1 我國林業發展概述
1.1 林業發展的含義
我國的林業發展隨著經濟社會可持續的發展進行轉變,林業需要滿足社會對林業資源的大量需求,也要滿足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如今生態需求也成為了社會對林業的一大需求。而林業發展在改革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挑戰,我國的生態環境仍然在不斷地惡化,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還沒有充分的認識,各地土地沙化,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現象屢見不鮮,部分地區還存在著對樹木的亂砍濫伐,林業管理和經營的機制并不完善,所以,必須把林業建設放在更突出的位置高度重視林業的發展,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
1.2 林業發展的背景
隨著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口數量逐漸增多,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各種環境問題逐漸體現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溫室效應、霧霾天氣嚴重等情況,對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任務刻不容緩。在這種情況下,逐漸引起了我國的重視,我國提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目標,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投入大量的精力,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論,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問題。保障社會和林業的積極發展,改變人們固有的只注重經濟效益,從而忽略生態環境的想法,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3 林業發展的意義
林業可持續發展對于我國來說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的體現有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經濟效益,比如說以開采樹木的形式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或者是利用森林中可食用或藥用的植物帶來經濟效益。第二個方面是社會效益,也是人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經過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對淳樸的大自然生活更加向往。第三個方面是生態效益,林業的建設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它可以涵養水源,保證水土不流失以及調節氣候的作用,體現出對生態的調節能力[1] 。
2 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林業資源的儲備不夠
雖然我國具有相當規模的林業資源,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林業資源的消耗逐漸增多,各行各業對于木材的需求不斷增多,尤其是用于建筑的木材,對木材的消耗量比較大。而木材相對來說比較環保,實用性比較高,甚至是許多家具和辦公用品等都會選用木材的原材料來進行訂制,市場上對木材也越來越具有依賴性。由于社會的需求量不斷地增加,這也就造成了人們由于自身需求對木材進行亂砍濫伐,導致了林業資源的逐漸短缺,形成了林業資源儲備不夠的現象,長此以往,以后可能會出現林業資源匱乏的風險,因此這種情況,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造成了阻礙。
2.2 林業資源產生的經濟效益不高
樹木的種植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一般成型的樹林需要很長時間的生長發育,但如今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們相對于種植林木,比較重視種植業和畜牧業,因為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所需,但種植業和畜牧業需要一定的占地比率,縮減了林木種植的用地。過去我們國家對林業的開發多數是大面積的進行開采,并沒有考慮到林業恢復等問題,再加上林業自然恢復的時間比較長。而且各地對城市建設比較看重,尤其是各個發達城市,對林木的種植建設也不能有效的開展。而且我國在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沒有有效的治理,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越發嚴重,生態環境的污染也對林木的生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降低了林木生長的質量,這也就導致了林木資源的經濟效益減少[2] 。
2.3 林業資源地區分布差異大
林業資源的分布隨著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對于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對城市現代化的建設尤其注重,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對林業資源的需求量也就更大,但經濟越發達對林業的種植和管理相對來說比較少,也就造成當地林業資源嚴重的供需不平衡,木材品種越稀奇就越珍貴,價格相對高,所以經濟發達地區林業分布比較稀疏,達不到一定的木材儲備量。這種情況經過長時間的推移,當地的林業資源很難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林業資源也會產生資源匱乏的風險。所以,相對來說,經濟發展水平中等和發展水平比較落后的地區就會產生相反的現象,經濟發展落后的地區木材生長環境好,林業資源更加豐富,當地對木材的需求量比較少,木材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低,也可能會存在著浪費的情況,其實這也存在著林業資源供需不平衡的現象,對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
2.4 林業資源開發技術落后、開發效率不高
對于林業資源的開發,我國目前的現狀仍然缺乏先進的技術參與,機械化的程度和規模不高,有些地區對木材的開采方式還比較傳統,多出地區仍然采用人工砍伐樹木,在開采時需要較大的精力,甚至在經濟比較落后的地區,存在盲目開采的現象,對林業資源的采取大面積的開采形式,對林業資源還處于只關注其帶來的經濟價值,忽略了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再加上樹木本身具有的特性,林木良種的選育具有較大的困難,生長周期比較長,對環境也有一定的要求,這些都對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對林業資源合理有效的開發進展比較緩慢,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如何高效率的開發林業資源,保證林業資源發展再生的自然規律,是今后需要解決的問題[3] 。
2.5 林業管理觀念和機制不同
我國林業資源相對來說,木材質量不好,產生的經濟價值不高,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做好關于林業資源管理觀念的有效宣傳。對于可以商用的林業資源,政府制定了相關的限額采伐的制度,這對商用林業資源的進一步推廣和經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障礙。再加上國家逐漸重視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保護,提出了保護生態環境等方面的政策實施,包括“退耕還林”等政策,但是這些政策在某些地區并沒有很好的實施,對退耕還林的管理觀念沒有深入的認識,造成了退耕還林的林區樹木生長比較緩慢,所以最終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經濟高效發展之間存在這一定的差距。其次是林業管理機制方面的問題,在林業資源管理的方式上存在著很多弊端,針對林業管理的政策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從而促進群眾對林業管理和相關產業的積極性。
3 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解決對策
3.1 種植林木良種、加強監管力度
我國現如今對林業資源的投入相對來說比較少,而且對于林木良種的選育也比較困難,對林木良種的整體建設投入精力少。有些地區為了滿足當地對木材的需求,獲取短期的利益,可能會采取質量不好的劣質木苗。再加上在選擇木苗時,很難從外觀上確定木苗未來的生長狀況,對木苗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所以基于以上的情況,就應該從木苗的源頭進行篩選,對種子進行系統的管理和種植,因為樹木的種子不能與農業的種子相提并論,農業種子種植的周期比較短,但樹木的種子種植的周期相對比較長,就會對樹木的生長造成持續的影響,甚至可能會影響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因此對沒有經過培育的種子不允許其在市面上大量的流通。所以,我國在林業資源的投入上,首先應該將良種的選育作為重點,嚴格執行對木苗的培育,禁止違法木苗上市[4] 。其次各地在進行良種木苗的培育時,建立適合木苗生長的環境,從根本上改善木材的整體質量,實現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
3.2 開發林業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
我國現有的林業資源具有一定的規模,但事實上,我國多林業資源產生的實際價值并沒有完全挖掘出來,這也對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具有嚴重的阻礙作用。因此,為了有效的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就要合理的開發相關的林業產業鏈,對林業資源可產生的價值進行不斷地摸索。比如說,可以將林業現有的資源與旅游業進行互相結合,因為現如今人們對生活的需求不斷增加,對回歸自然的越來越向往,結合人們的實際心理情況,開展森林旅游,使游客能夠接近大自然的生活,從而能夠具有保護自然環境的心理,提升森林里的生態環境,提高林業資源的經濟效益。其次可以發展森林采摘與花卉的種植培育,也可以將林業資源與食品資源進行結合,利用人們對大自然向往的心理,將森林里可食用的瓜果,堅果,蘑菇等進行加工處理,有效的促進林業資源的開發,大力開發相關的林業產業鏈,引起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重視,進而增強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意識,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5] 。
3.3 改善西部生態環境、恢復林業資源
我國西部地區相對來說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林業資源比較少,這是因為西部地區長期由于歷史、社會、經濟和人為等方面原因造成西部地區的森林植被的破壞比較嚴重,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當地沙漠化嚴重,不適合樹木的生長,更不適合人們的居住。西部地區林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森林植被的覆蓋率不高,樹木品種比較單一,木材質量相對比較低,對木材的種植結構和組合不合理,整體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所以西部地區林業資源非常困乏,需要人們通過各種手段建立完善的生態環境系統,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改善西部地區林業資源匱乏的現狀,使用人工降雨的形式灌溉西部地區,恢復西部地區的森林植被。,培育西部地區的林業資源,創造出一定的經濟沒價值,促進我國林業資源全面的進行可持續發展。
3.4 應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有效開發林業資源
如今各行各業都融入進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當中,不管是林業資源的開發管理,還是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發展,都需要用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盡可能最大限度的開發林業資源。所以,先進科學技術和設備的引進,需要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對林業工業技術投入資金,保障相關林業部分的技術研究。而且利用先進的設備對林業進行系統的生態管理,并不意味著取代相關人員的工作,而是他們可以利用先進的設備進行高效率的工作,面對過往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進行實地考察,使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林業管理當中。比如說,之前人們對林木良種的選育具有一定程度的困難,而現如今的生物科學技術,對這樣的問題能夠大大的改善,逐漸適應于各地的良種選育,甚至是對新品種的培育,利用各種生物手段,為林木提供豐富的良種樹苗。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有效的提高林木的生長發育,積極培育新品種,提高林木質量,滿足人們對木材的大量需求,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6] 。
3.5 大力宣傳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管理的理念、完善管理機制
大力宣傳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具有重要意義,如果就只是注重林業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對林業盲目的進行開采和種植,最終可能會對生態環境和林木資源造成非常嚴重的破壞,而且這種破壞的恢復能力比較低,恢復周期也比較長。因此,加強宣傳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觀念的工作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相關的林業部分可以合理利用多方面的資源,將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全方位的進行宣傳,改善人們的思想觀念,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林業資源高效開發之間的平衡關系。比如說,相關林業部門可以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打造相關的專業平臺,以林業可持續發展為主題,配合相關的內容,搭配圖片或者視頻。或者利用廣告標語,投放到各個城市當中,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讓人們了解,將林業可持續發展觀念深入到人民大眾的生活當中,創新林業發展可持續觀念的形成[7]。其次,就是要完善林業管理的機制,可以結合現代科技的優勢,建立相應的研究中心,利用科技研究模擬整個生態環境的生長和自然演變,將林業資源管理的制度結合互聯網,有效的提高對林業資源的管理和整合。并且需要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素養,使林業管理人員能夠充分的認識到對生態環境保護的使命感。
4 結語
要想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就要從根源入手,加大對林業資源的投入,應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嚴格的執行良種木苗的選培,開發與林業資源相關的產業鏈,結合林業資源與人們的實際生活,使人們能夠在體會大自然的同時,激發人民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同時,可以利用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大力宣傳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斷地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提高林木資源的經濟價值,將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己任,實現我國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王章榮.我國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發展形勢及可持續發展策略[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4(5):8.
[2] 李濤.我國森林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評《生態旅游與可持續發展》[J].林業經濟,2021,43(6):1.
[3] 寧攸涼,李巖,馬一博,等.我國林業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世界林業研究,2021,34(4):67-71.
[4] 李順永,蘇春梅.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營林管理措施[J].南方農業,2021,15(21):2.
[5] 任道波.林業可持續發展中營林造林工作對策分析[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0,32(3):3.
[6] 劉媛媛,于莎莎.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20(17):2.
[7] 劉偉,潘宇,李洪斌.自然保護區林業資源保護利用及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21,5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