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希特勒想通過外交手段收回被波蘭占據的但澤走廊。此時的波蘭已四面楚歌,但自大的波蘭人十分麻木,甚至有點兒自欺欺人。希特勒的提議遭到波蘭人的嘲笑,波蘭人最終輕率地選擇了戰爭。
畢蘇斯基和波蘭軍隊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身處東京的波蘭社會黨領袖畢蘇斯基近距離目睹了日本憑借英美的支持在中國東北戰勝沙俄的全過程。在日本人的啟發下,畢蘇斯基提出了一個分裂沙俄、重建波蘭的大膽方案。
日俄戰爭后,畢蘇斯基在奧匈帝國的支持下拉起了一支800人的準軍事力量,并以5人戰斗小組的模式不斷襲擊沙俄駐波蘭的政治機構,還通過“以戰養戰”的模式迅速擴充軍隊規模。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期,畢蘇斯基麾下的以“步兵協會”名義招攬的“敢戰之士”已達12000人。
此時,除了長期資助畢蘇斯基的奧匈帝國及同為同盟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竭力拉攏之外,協約國方面的英法也向畢蘇斯基伸出橄欖枝。左右逢源的環境下,畢蘇斯基趁沙俄軍隊全線潰敗,在俄屬波蘭打下了一塊自己的根據地。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爆發。次年,同盟國陣營崩潰。1918年,波蘭出兵攻占烏克蘭東部重鎮利沃夫。眼見波蘭已經卷入了沙俄帝國殘骸的爭奪戰,協約國方面立即承認畢蘇斯基為波蘭合法領導人,并希望其能夠與烏克蘭境內的白軍聯手一起將世界上第一個共產主義政權扼殺在搖籃里。
獨立之初的抉擇困境
1919年2月,在英法等國的全力支持下,波蘭軍隊擴充到17萬人。此時,蘇俄紅軍在西部邊境只有4萬多人。波蘭軍隊大舉進入白俄羅斯境內,蘇俄紅軍被迫撤退。波蘭軍隊趁勢推進,8月攻占明斯克和維爾紐斯。
波蘭大軍壓境的同時,鄧尼金麾下的白軍主力也直逼莫斯科,形勢看似一片大好。但就在這個時候,畢蘇斯基突然讓波蘭軍隊停止了進軍的步伐。他認為,復辟沙俄不符合波蘭的利益,最好讓蘇俄紅軍勝利,而自己充當西方孤立蘇俄的防火墻。
在畢蘇斯基隔岸觀火之際,蘇俄紅軍最終擊敗了各路白軍武裝。但緩過氣來的蘇俄焉能割地求和?感到自己被愚弄的畢蘇斯基當即聯合烏克蘭民族武裝揮師攻入基輔。但此時大批紅軍已然從各條戰線馳援西線,把波蘭軍隊打得一敗再敗,很快便丟失了其在烏克蘭、白俄羅斯和立陶宛的占領區,直至華沙保衛戰的勝利才勉強穩住局面。
1921年3月,雙方簽訂了《里加條約》。條約規定,蘇俄將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劃歸給波蘭。雖然沒有戰勝蘇俄,但波蘭至少贏得了獨立。
戰略誤判和滅亡
波蘭獨立后,頻繁的內斗讓國家陷入了經濟低迷、失業率節節攀升的困境。眼見局勢日益不堪,1925年5月,已經處于半隱退狀態的畢蘇斯基發動了政變。在畢蘇斯基的強力獨裁下,波蘭社會迅速恢復穩定,波蘭國力開始恢復。
波蘭軍事力量也進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在畢蘇斯基看來,在以平原為主的東歐平原上,強大的騎兵縱隊擁有無可比擬的機動性和沖擊力。所以,在他執政時期,波蘭陸軍的大量軍費花在了昂貴的騎兵上,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航空兵和機械化部隊的發展。即便如此,面對處于轉型期的蘇德兩國,畢蘇斯基依舊有握劍自雄的資本。
20世紀20年代,波蘭始終對德國保持著攻勢部署。如果德國輕舉妄動,突破《凡爾賽條約》的束縛,數以萬計的波蘭騎兵將迅速突破德波邊境直取德屬波美拉尼亞和東普魯士地區,配合西線的英法聯軍,迅速將德國再度武裝自己的企圖扼殺在萌芽狀態。
在東線,波蘭人領教過蘇俄強大的動員能力,因此決定保持守勢。
此外,波蘭主要的工業城市中心集中在西部地區。因此,即便蘇聯攻打波蘭,也可以有數周的時間遲滯蘇軍的進攻,足夠波蘭完成軍隊的全面動員,并獲得英法等國的軍事援助。
即便如此,蘇聯紅軍兵臨華沙的記憶仍令畢蘇斯基心有余悸。畢蘇斯基在1932年同蘇俄簽訂了《波蘇互不侵犯條約》,在1934年又同德國簽訂了《波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5年5月,畢蘇斯基去世。很快,手握兵權的希米格維元帥掌握了權力。
希米格維十分清楚波蘭所處的戰略位置,以及來自蘇德兩國的威脅。即便武器裝備落后,但波蘭仍然認為,如果自己與蘇德爆發戰爭,是具備一定的優勢的,因為英法不可能讓自己孤軍奮戰。
希特勒上臺后對波蘭的友好姿態,很大程度上麻痹了波蘭。所以當德國掙脫《凡爾賽條約》的枷鎖,開始擴軍備戰時,波蘭并不太在意。相反,波蘭軍方還頻繁邀請德國軍官團參觀己方軍事演習。很顯然,在波蘭軍方心中,聯合德國人一起制約蘇俄才是正確的外交選擇,當然這還必須是在波蘭人的引導下。
波蘭靠近德國的舉動引起英法的強烈不安,英法支持波蘭獨立的初衷就是為了遏制德俄兩國。而現在波蘭這種搖擺態度讓英法與德國簽訂了《慕尼黑協定》。德國在英法的默許下,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此時的波蘭則趁機占領了與捷克斯洛伐克之間有爭議的“切欣”地區,和德國玩了一次勝利會師。
這種趁火打劫的行為讓一直支持波蘭的丘吉爾大罵波蘭人是“一只偷食腐肉的禿鷲”。更加糟糕的是,波蘭的這種行動使得希特勒產生了誤判,他認為波蘭的舉動是在對德國示好。
1939年8月23日,蘇德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條約的秘密條款中,蘇德規劃了一系列對東歐地區的勢力范圍劃分,其中就包括對波蘭的瓜分。
有了底氣的希特勒想通過外交手段收回被波蘭占據的但澤走廊。此時的波蘭已四面楚歌,但自大的波蘭人十分麻木,甚至有點兒自欺欺人。希特勒的提議遭到波蘭人的嘲笑,波蘭人最終輕率地選擇了戰爭。
1939年8月31日深夜,完成集結和戰略準備的德國軍隊靜靜地潛伏在波德邊境上。9月1日凌晨,德國軍隊越過波德邊境,第二次世界大戰拉開序幕。
9月17日,蘇聯大軍越過邊境。之后,蘇德兩國在波蘭舉行聯合閱兵,正式宣告兩國對波蘭的瓜分占領。
(《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