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趙愛霞
1.民權縣人民醫院,河南 民權 476800; 2.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河南省中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2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導致的視網膜微血管損害,是臨床常見的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之一,可影響患者視力甚至致盲。近年來,其發病率、致盲率顯著升高,早期規范治療可改善預后[1-2]。研究證明[3-4],全視網膜激光光凝術(panretina photocoagulation,PRP)可有效治療DR,但其具有損傷性,對視網膜的正常結構及功能會造成傷害,患者在治療后出現視力下降、視野減小等情況。研究顯示,羥苯磺酸鈣在治療DR中效果顯著,可降低血糖、血脂和凝血指標[5-7]。中醫藥在改善臨床癥狀、提高視力方面作用顯著。筆者將丹黃明目湯聯合羥苯磺酸鈣應用于DR患者的PRP術后,取得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民權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90眼)DR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42眼)和研究組30例(48眼)。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9~62(50.56±5.12)歲;糖尿病病程2~18(10.23±2.36)年。研究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40~62(50.77±5.09)歲;糖尿病病程2~19(10.45±2.28)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國眼科學會《眼科臨床指南》[8]中相關診斷標準;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關中醫診斷標準[9],辨證為陰虛內熱、脈絡瘀阻證,其主癥為視物昏朦、目珠干澀、五心煩熱、腰膝酸軟;次癥為失眠健忘、口渴喜飲,舌紅苔少或舌紫有瘀斑。
1.3 病例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②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且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1.4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行PRP治療,選取多波長多點瀑式眼底激光儀(德國蔡司),根據不同屈光間質選擇合適波長的單點激光,按照鼻側、上方、下方、顳側順序分4次完成治療。對照組在PRP治療基礎上采用羥苯磺酸鈣(寧夏康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0.5 g,批號:國藥準字H20110031)治療,每次0.5 g,日3次。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丹黃明目湯治療,藥物組成:丹參8 g,生地黃15 g,白茅根15 g,黃連3 g,牡丹皮15 g,麥冬10 g,車前子10 g,水煎服,日1劑。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4個月。
1.5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按照嚴重程度,將視物昏朦、目珠干澀、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癥狀分為無、中度、輕度、重度四個等級,分別計0分、1分、2分、3分。氧化應激反應指標: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水平進行測定。炎癥因子: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及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進行測定。視功能損傷指標:包括最佳矯正視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黃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視野平均閾值敏感度。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記錄玻璃體積出血、視網膜前出血、視功能下降等并發癥發生率。

2.1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視物昏朦、目珠干澀、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積分均下降,且研究組下降幅度較對照組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
2.2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血清MDA、SOD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MDA、SOD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DA水平下降,SOD水平升高,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血清MDA、SOD水平比較
2.3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TNF-α、IL-10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TNF-α、IL-10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4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視功能損傷指標變化情況治療前,兩組患者BCVA、視野閾值敏感度、CM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BCVA、視野閾值敏感度均升高,CMT均下降,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DR患者治療前后視功能損傷指標變化情況
2.5 兩組DR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16%)較對照組(16.67%)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DR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例(%)
糖尿病患病率較高,胰島素升高及細胞代謝異常對患者的眼部神經、血管微循環、視網膜血流動力學造成影響,DR患者在早期階段無癥狀,但增生期時常累及黃斑,對視力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且患者的視網膜組織缺氧、缺血,產生新生血管,不利于患者預后[10-13]。傳統的激光手術僅能緩解DR患者的部分癥狀,對于嚴重彌漫性水腫患者治療效果欠佳。PRP是臨床上治療DR的有效手段,可防止病情加重,恢復黃斑區供血、供氧,有效提高視力,但無法從根本上治愈DR,且PRP對患眼部具有一定的損傷性[14]。
DR屬中醫學“消渴目病”“爆盲”等范疇,其病位在瞳神,其基礎病機為燥熱傷陰;消渴病程長,傷氣耗血,久而傷及肝腎之陰,腎精虧損,虛熱內生,津液損傷,運血無力致血脈瘀阻,目竅失養[15-18]。與眼相關的脈絡分支多且小,具有縱橫交錯、纖細幽深等特點,較易發生閉塞,從而出現微血管瘤、視網膜出血等情況。PRP是將激光作用于視網膜,從而產生熱凝固效應。在中醫角度來看,其為火熱之邪,能消灼煎熬津液,耗損人體陰氣,且在熱毒傷陰的情況下,伴有氣血瘀滯,從而使黃斑出現水腫[19-21]。此外,PRP病因病機還與燒傷極為相似,即熱毒入營、氣滯血瘀、視衣失養,故患者出現視物昏花、眼珠疼痛等癥狀[22],病機為脈絡瘀阻、陰虛燥熱,治應活血利水,清熱養陰。
在降低激光對眼部損傷同時,有效恢復患者視功能是臨床治療DR的關鍵。羥苯磺酸鈣作為一種毛細血管保護劑,可顯著降低血小板凝聚力及微血管通透性、減少毛細血管活性物質釋放、防止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且對于改善微血管壁的生理功能具有顯著效果[23]。研究指出,羥苯磺酸鈣可有效提高視力[24]。丹黃明目湯藥物組成為丹參、生地黃、白茅根、黃連、牡丹皮、麥冬、車前子。丹參、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涼血安神等功效;生地黃歸心、肝、腎經,可養陰生津、清熱涼血;白茅根涼血利水;麥冬歸心肺胃經,可養陰生津[25];車前子健脾利水,消腫明目[26]。諸藥合用,共奏養陰清熱、活血利水之效。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表明DR患者應用丹黃明目湯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治療后,兩組患者BCVA、視野閾值敏感度均升高,CMT均下降,且研究組優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4.16%)較對照組(16.67%)顯著降低,提示在DR患者PRP術后應用丹黃明目湯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可減輕PRP術后的遠期視力損傷,且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應用丹黃明目湯聯合羥苯磺酸鈣治療DR,能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視力及視野閾值敏感度,減輕黃斑水腫,安全性高,可促進術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