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蕊
(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NICU 甘肅白銀 730900)
新生兒窒息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影響新生兒的疾病,主要表現為,新生兒出生時呼吸微弱、拍足底無反應、全身青紫等,Apgar 評分在7 分以內的新生兒即可診斷為新生兒窒息。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較多,主要與妊娠期疾病的存在相關,例如:臍帶繞頸、前置胎盤、胎盤早剝、妊高癥等,甘膽酸水平較高等。新生兒窒息的患兒需要得到及時有效的急救,如果患兒的急救時機掌握不佳或者急救復蘇的質量不理想,就容易導致患兒出現腦性癱瘓甚至死亡等多種不良結局,嚴重影響新生兒的生活質量以及產婦的心理健康。如何提升新生兒窒息的急救復蘇質量在臨床上受到了學者的關注,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筆者發現部分文獻報告稱,對新生兒進行早期氣管插管能夠有效提升新生兒的復蘇質量,對于降低新生兒轉入ICU 以及出現并發癥等不良解決的發生風險具有一定的價值,為了分析早期氣管插管對于新生兒窒息急救復蘇的價值,筆者開展了本次研究。
2019 年7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100 例新生兒作為研究的全部樣本,所有的新生兒均為單胎妊娠,包含剖宮產以及自然分娩的新生兒。本次研究的新生兒經過評估均符合接受復蘇的條件,出生時Agpar 評分<7 分,認定為存在新生兒窒息,所有新生兒均為足月兒,體重在正常范圍內。按照不同急救方式,將研究的新生兒平均分成兩組,兩組新生兒的基礎資料見下表1。

表1 研究患者的基礎資料
納入標準:本院接生的窒息新生兒,患兒家長自愿選用研究涉及到的急救措施。
排除標準:早產兒、存在遺傳性疾病以及全身系統疾病等可能影響研究結果質量的疾病等,產婦在孕期吸毒、吸煙或者使用對胎兒產生嚴重危害的藥物等。
對照組50 例新生兒采用我院常規的新生兒窒息急救流程進行急救復蘇。用吸引球充分清理新生兒的口鼻分泌物、羊水、胎糞等,然后將新生兒置于紅外線新生兒輻射式急救臺上,配合呼吸囊、面罩吸氧等進行加壓通氣1~2min,同時繼續刺激患兒足底,直至新生兒青紫緩解或者發出哭聲為止。對于上述處理后仍然無法恢復正常呼吸的新生兒,給予氣管插管,采用機械通氣的方式改善患兒的缺氧癥狀。觀察組50 例新生兒娩出后將其置于紅外線輻射式新生兒急救臺上,擺好體位,確保氣管、喉管、咽喉壁在同一水平線上,充分將患兒身上的羊水、胎糞等擦拭干凈,在20s 之內完成上述操作。同時再次稍用力拍打足底,上述操作盡可能在20s 內完成,然后迅速評估新生兒的皮膚顏色以及呼吸、心率等情況。如果仍然未達到理想的復蘇效果,立即進行氣管插管,復蘇囊的氧流量在6~8L/min,通氣頻率在40~60次/min,氧濃度在100%,密切監測患兒心率、面色變化。對兩組患兒在接受復蘇1min 和5min 分別進行Apgar 評分,評估復蘇的效果。
Apgar 評分:急救復蘇1、5min 的得分情況,具體評分標準如下:0-3 分判定為嚴重窒息;4-7 分判定為中度窒息;8-10 分判定為正常新生兒。對轉ICU 例數、不良事件發生例數進行比較,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腦癱、氣胸、喉頭水腫、新生兒肺炎以及死亡等。
將本組數據代入SPSS21.0 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實施t 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P<0.05 時,認為數據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急救復蘇之后的1 分鐘和5 分鐘的Apgar 評分比較,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的1min 和5min Apgar 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新生兒的1min 和5min Apgar 評分比較()
?組別 例數 急救復蘇1min 急救復蘇5min觀察組 50 7.09±0.84 9.01±1.14對照組 50 4.13±0.81 6.34±1.24 t 12.638 6.984 P 0.000 0.021
經過數據比較,觀察組新生兒的不良結局發生例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兩組數據P<0.05,具體數據見表3。

表3 兩組新生兒不良解決發生例數比較(n,%)
新生兒復蘇主要針對窒息缺氧以及呼吸功能不穩定的新生兒,新生兒窒息與多種因素相關,對新生兒的健康以及生命質量的不良影響極大,如果及早的高質量復蘇,能夠使窒息的患兒得到有效的救治,有助于避免或者減少不良結局的發生風險。傳統的復蘇搶救方法的重點內容分成兩大部分,一是快速地進行新生兒評估,給予清理呼吸道,將新生兒鼻孔內以及口腔內的羊水、胎糞等充分進行清理,二是及時有效的給氧,并且再次進行刺激,新生兒主要通過面罩吸氧的方式獲得氧氣。但是臨床上主張對于復蘇質量不佳的新生兒給予及時的氣管插管,采用機械通氣的方式保證患兒的生命安全,為新生兒的疾病治療爭取寶貴的時間,預防嚴重并發癥的發生。
早期氣管插管的復蘇方式逐漸被學者所重視,筆者認為,早期進行氣管插管,有助于縮短新生兒窒息患兒的缺氧持續時間,對于病情嚴重的新生兒尤其適用。新生兒窒息是一種嚴重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的疾病,如果不能夠及時改善缺氧的表現,極有可能導致新生兒出現腦性癱瘓等并發癥,對于整個家庭的幸福以及新生兒的生活質量會造成嚴重的消極影響。加之新生兒的疾病具有進展快、病情不穩定、存在難以預見性等特點,早期實施氣管插管有助于減少新生兒缺氧的時間,對于保障患兒的生命安全具有積極作用。本次研究數據也證實了早期氣管插管在新生兒急救復蘇中的可行性、有效性,特別是能夠在復蘇結局的改善方面使新生兒的獲益更大,甚至能夠減少新生兒急救的相關醫療費用。
根據筆者的實踐經驗,運用合理的方式做好新生兒窒息的預防有助于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風險,例如:指導孕婦在孕期按時接受產前檢查,對于新生兒窒息的危險因素進行充分評估,特別是在圍產期階段要重點做好新生兒窒息的預防工作,例如:通過超聲明確胎兒的胎方位以及大小、是否存在臍帶繞頸等威脅新生兒生命安全的因素等。有研究表明,孕30 周時,孕婦的甘膽酸水平較高時,發生胎糞污染、新生兒窒息的風險會顯著增加,孕婦可以通過合理控制飲食預防甘膽酸水平過高。對于臍帶繞頸、胎兒宮內窘迫的情況,必要時也可以選擇剖宮產來降低新生兒窒息、出生時嚴重缺氧的風險。筆者認為,加強對孕婦的健康宣教,指導孕婦正確監測胎兒在宮內的情況,鼓勵孕婦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生活習慣,對于預防新生兒窒息的發生具有積極作用。此外,在產時,如果出現胎心異常等情況,必要時也需要及時由自然分娩轉為剖宮產,最大限度地降低新生兒窒息的發生風險。在新生兒窒息的急救當中,清理呼吸道、保暖、給氧以及生命體征監測均為必不可少的環節,整個急救過程需要做到安全、快速。對于病情危重的、新生兒窒息的患兒,可以通過給予早期氣管插管的方式改善新生兒的急救質量。
綜上所述,新生兒窒息患者搶救中行早期氣管插管,有助于提升新生兒窒息的急救成功率,有助于快速改善新生兒的缺氧,對于提升新生兒的遠期生活質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實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