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霞
(汶上縣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山東濟寧 272500)
急性腦梗死是神經內科常見疾病,是因腦部供血障礙,導致神經細胞缺血缺氧、壞死而引發一系列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具有較高發病率、致殘率,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1-2]。目前臨床針對急性腦梗死以調整血壓、改善微循環等治療為主。氫氯吡格雷屬于血小板聚集抑制劑,可阻止血小板聚集[3-4]。中醫學認為,腦梗死屬于“中風”范疇,肝腎陰虛、腦絡瘀滯為該病的主要病機,臨床治療應以補氣通絡、活血化瘀為主。舒血寧注射液主要成分包括銀杏葉提取物,可降低血液黏度[5]。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采取舒血寧注射液聯合氫氯吡格雷治療的效果。報告如下。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2 例急性腦梗死患者分為對照組(51例)和觀察組(51 例)。觀察組男30 例,女21 例;年齡52~79 歲,平均年齡(65.89±4.12)歲;梗死部位:基底節21 例,腦葉20 例,腦干8 例,小腦2 例;合并糖尿病17 例,高血壓15 例,高血脂13 例,其他6例。對照組男29 例,女22 例;年齡52~79 歲,平均年齡(65.94±4.15)歲;梗死部位:基底節19 例,腦葉18 例,腦干12 例,小腦2 例;合并糖尿病17 例,高血壓15 例,高血脂16 例,其他3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獲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西醫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6]中急性腦梗死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7]診斷標準:患者伴半身不遂、肌膚不仁、語言謇澀、口舌歪斜,舌紅少苔或苔黃、脈弦數;發病時間6~72h;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心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性感染者;病案資料不全。
1.3.1 對照組。采取氫氯吡格雷治療:給予患者氫氯吡格雷(賽諾菲公司,波立維75mg/片)治療,每天75mg,1 次/d。
1.3.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舒血寧注射液治療:給予患者舒血寧注射液(神威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3020795,每支裝5ml)20ml+5%葡萄糖注射液(辰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756,250ml:12.5g)250ml 靜脈滴注,1 次/d。兩組均連續治療10d。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神經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血液流變學指標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治愈:功能缺損量表評分降低≥90%;顯效:神經功能缺損癥狀明顯緩解,功能缺損量表評分降低46%~89%;有效:功能缺損癥狀改善,功能缺損量表評分降低18%~45%;無效:未滿足上述標準。總有效率=[(治愈例數+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2)治療前后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NIHSS)評價患者神經功能,從感覺、語言、共濟失調等15 個條目評價,總分42 分,得分高與神經功能呈負相關。(3)治療前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動量表(ADL)評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包括進食、沐浴、控制大小便、床椅轉移等10 個項目評價,總分100 分,得分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治療前后測定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包括血漿粘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5)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頭暈、惡心嘔吐等。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較對照組高,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兩組治療前NIHSS、ADL 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NIHSS、ADL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NIHSS、ADL 評分比較(,分)
NIHSS AD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51) 16.45±3.27 9.76±2.19 57.65±5.15 65.98±5.30觀察組(n=51) 16.39±3.25 6.80±2.12 57.79±5.21 76.87±5.34 t 0.093 6.935 0.137 10.337 P 0.926 0.000 0.892 0.000組別
兩組治療前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液流變學水平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

表3 兩組血液流變學水平比較()
?
兩組均未發生頭痛、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
急性腦梗死發病機制較為復雜,主要與飲食不節、生活不規律、運動量過少等因素有關,腦梗死病變過程中會伴隨強烈的炎性反應,炎性細胞因子的大量釋放,導致機體產生自由基增多,若不能及時清除氧自由基,會造成內環境紊亂及機體功能損傷。氫氯吡格雷治療腦梗死效果良好,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單一使用總體療效欠佳,需聯合其他藥物。
舒血寧注射液主要成分包含黃酮醇苷、銀杏內酯,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77%)高于對照組(85.92%),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NIHSS[(6.80±2.12)分]低于對照組,ADL 評分[(76.87±5.34)分]高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3.26±0.45)mPa·s]、全血低切黏度[(12.09±2.37)mPa·s]、血漿黏度[(1.02±0.15)mPa·s]和血小板聚集率[(54.26±3.92)%]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均未發生不良反應。表明舒血寧注射液聯合氫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效果確切,安全可靠,能夠提升療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改善血液流變學水平,有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結果表明,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采取舒血寧注射液聯合氫氯吡格雷治療,觀察組治療后全血高切黏度[(3.27±0.65)mPa·s]、全血低切黏度[(12.07±2.16)mPa·s]、血漿黏度[(1.02±0.17)mPa·s]和血小板聚集率[(54.21±3.90)%]均低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89%)高于對照組(78. 38%),有統計學差異(P<0.05),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采取氫氯吡格雷治療,氫氯吡格雷是抗血小板藥,可選擇性的抑制二磷酸腺苷,改善腦部血液供應,從而發揮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促進神經細胞功能恢復。氫氯吡格雷本身沒有活性的物質,在體內需要通過代謝,代謝為活性產物從而發揮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在氫氯吡格雷治療基礎上加用舒血寧注射液治療,主要成分為銀杏內酯、銀杏黃酮和白果內酯。舒血寧中銀杏內酯是銀杏葉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可促進缺血皮層腦電圖較快恢復,能夠抑制紅細胞在血管中聚集。黃酮醇苷是一種茶多酚物質,具有改善微循環、擴張腦血管的作用,能夠增加梗死區域血液供應,有效清除氧自由基。舒血寧注射液還能激活兒茶酚胺釋放,抑制其被破壞,并可刺激依前列醇生成,促進腦血管擴張,有效保護神經細胞。舒血寧注射液、氫氯吡格雷兩藥聯合應用,進一步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能夠提高血液流變學水平,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促使其早日恢復正常生活,且副作用較少,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綜上所述,舒血寧注射液、氫氯吡格雷兩者聯合使用,效果優于單一氫氯吡格雷治療,能夠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改善和血液流變學水平提高,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應少,具有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