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海 趙小娟 高朝勇
(中機中聯工程有限公司 重慶 400039)
工業化是推動我國社會現代化發展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工業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的情況下,部分企業的化工原料用量不斷提升、產生的危險廢棄物也越來越多,這些危險廢棄物普遍具有腐蝕性、毒性等,如果不能有效處理這部分危險廢棄物,必然會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導致自然環境方面的嚴重污染,而這顯然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有關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出臺 《關于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21〕47 號)。同時,新《固廢法》《危險廢物名錄(2021 年版)》《危險廢物轉移管理辦法》以及“十四五”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體系、醫療廢物分類目錄等相繼實施,對危險廢物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1]。市生態環境局結合實際,組織起草了《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作為今后一段時間重慶市危險廢物管理的指導性文件。在此背景下,充分了解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常見問題,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應對和處理,是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的充分保障。
危險廢棄物處置工作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但是我國的相關工作還不夠成熟,無論是管理理念還是管理辦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即使是在水污染和大氣污染得到重視的情況下,固體廢棄物污染問題仍然得不到應有的關注,這顯然不符合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要求。目前常見的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常見問題主要包括:
(1)法律法規不夠完善。根據實際工作狀況來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目前還面臨著法律法規不夠成熟的問題,比如說在《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當中,就存在部分危險性固體廢棄物未被收納的問題,在對這部分危險廢棄物進行管理時很可能出現無據可依的問題[2]。同時,這一名錄的界定比較嚴格,針對有一定利用價值的、不含其它有害物質的廢棄物是否應該被列為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對象,還有待進一步商榷。(2)危險廢物基礎數據不詳實。環境保護部門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根據環境統計數據制定工作方案,但是目前的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參考數據普遍存在失真的問題,這主要是因為:①環境評價報告的編制規范性比較低,一些企業的報告當中甚至沒有清晰列出危險廢物產生的種類、數量及去向,這給環境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帶來了一定的挑戰。②一小部分企業不愿意在固體廢棄物處置方面投入資金,因此在申報危險廢棄物的時候會刻意隱瞞其數量和種類。③基層環境保護部門未能嚴格管理危險廢棄物申報流程,未進行現場核查的情況下,直接按照企業申報數量進行管理,這使得企業瞞報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3)企業的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意識薄弱。有一部分企業的管理人員認為只有廢氣廢水才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在工作中往往會忽略固體危險廢棄物的管理等,同時企業有關部門的人員對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深刻的認識,專業素質相對低下,這也可能會導致危險廢棄物得不到應有的處置,最終導致一定的環境問題。(4)危險廢物處置能力不足。目前我國的各種高新技術越來越成熟,工業化生產規模越來越大,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和產出的危險廢棄物數量與日俱增,這從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難度[3]。但是從處置的角度來看,處置設施的數量和規模明顯不足等問題比比皆是,即使是在一些管理相對嚴格的一二線城市,危險廢棄物處理設備不足的問題也十分嚴重,很多三線城市甚至沒有單獨的危險廢棄物處置單位,這導致醫藥廢物、農藥廢物、精餾殘渣等危險物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置,無疑會給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5)監管能力不足。危險廢棄物是一個統稱,其中包含大量的細小分支,具有種類繁多、性質差異大的特點,想要做好危險廢棄物的有效管理,工作人員就必須要對危險廢棄物的種類特點等有深刻理解,同時還需要對有關法律法規、處置標準等進行研究,然而目前我國基層環境保護部門還處于起步階段,工作人員甚至還存在身兼多職的情況,這必然會影響到危險廢棄物處置管理能力,最終會造成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的一系列問題。
針對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危險廢棄物的企業,要求其根據有關標準建立危廢污染防治責任制度,制度內容應涉及從生產到存儲等全部流程,對每一個步驟進行細致要求,明確每個步驟的責任人,保證各個步驟之間能夠順利穩定地銜接,避免危險廢棄物流失等問題。同時,還需要以危險廢棄物的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為基礎,對企業生產流程中可能產生危險廢棄物的工序進行細致分析,確定每個步驟產出的危險廢棄物數量和種類,根據不同種類的危險廢棄物提供不同的處置方法。同時,在發現環境評價報告當中存在問題的時候,需要第一時間組織環境影響后評價,對企業生產中產生的危險廢棄物進行細致研究,并調整企業環評報告的內容,使報告中危險廢物產生的種類和數量與實際情況相符,針對刻意隱瞞、虛報危險廢棄物種類數量的企業,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
應嚴格遵守《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7—2001)的相關要求,在保存危險廢棄物的場所附近設置警告牌(見圖1),并安排工作人員定期對警示牌進行檢修,在警示牌發生風化褪色、損壞銹蝕等問題的情況下,第一時間進行更換和修整[4]。另外,還需要在存放危險廢棄物的容器上張貼有關標識,標識上需要注明包裝內容物、內容物的種類數量等,并在標識出現質量問題的時候及時進行更換處理。
圖1 危險廢物警告標識牌
企業方面必須要承擔起危險廢棄物處理管理的責任,而建立年度管理計劃則是此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個產生危險廢棄物的單位都必須要擁有符合實際情況的年度管理計劃,在此基礎上辦理危廢轉移處置手續,環境保護部門也可以據此對轄區內危險廢棄物的產生量和種類等,建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方案,提升管理效果。企業在制定年度管理計劃的過程中,應參考以下幾方面內容:(1)企業方面應根據年度生產經營目標,結合環境評價報告當中危險廢棄物的種類和產生數量,確定本年度企業危險廢棄物產生量,對危險廢棄物的產生環節等進行詳細闡述。(2)針對環評編制出現問題導致未被合理處置的危險廢棄物,企業方面應及時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后續申報,并將之納入到環評當中去。(3)在危險廢棄物種類數量出現變化和波動的情況下,企業方面應在發生變化的當日向環境管理部門進行申報,并根據新情況調整原有年度管理計劃。
建立轉移聯單制度是保證危險廢棄物得到妥善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夠讓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避免危險廢棄物處理機構進行超出職能范圍的活動,確保環境保護部門能夠有效對危險廢棄物去向進行監管[5]。在執行轉移聯單制度的過程中,應按照實際情況對危險廢棄物轉移的種類、數量、運輸單位等進行填寫,同時加蓋公章,在確定處置單位已經全數接收以后進行下一步操作。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發現填報信息不準確等問題,應第一時間與環境保護部門進行聯系,重新上交轉移聯單。
在危險廢棄物數量增多的今天,各種不合規處置事件越來越多,這必然會造成土壤污染等問題,給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想要對這些受到污染的土壤進行處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才能保證處理效果[6]。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因為一部分企業為了節約處理費用,不遵守法律法規的有關要求,將危險廢棄物交給沒有處置資質的機構進行處理填埋等,為了杜絕這個問題,企業方面必須要改變這種錯誤做法,與有資質的單位進行合作、對危險廢棄物進行處置。在委托處置之前,企業方面需要對受托單位的資質進行考察核實,確認該單位是否具有對危險廢棄物進行處理的資質和能力,另外還需要審查該單位的經營許可證是否存在過期問題等,確認無誤后才能簽訂有關的合同。
危險廢棄物的危險性不僅僅在于環境污染,更在于其具有易燃、易爆、毒性等特征,在特定時間段內得不到有效處置時,危險廢棄物就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因此必須要對不能及時得到處理的危險廢棄物進行單獨存放和管理,在存放場地周圍做好應對突發安全事故的準備工作。另外,絕不能為了節省管理時間而混合存放危險廢棄物和普通廢棄物,另外性質不相容的危險廢棄物也不能同區域存放,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需要定期對危險廢棄物的存放場所和容器進行檢查,發現容器破損等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進行處置和更換,同時應保證危險廢棄物存放場所的防揚散、防風、防雨設備能夠正常發揮作用,對容易揮發的危險廢棄物需要進行單獨處理,做好危險物存放場所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水平。
企業方面必須要盡快認識到危險廢棄物處理重要性,并建立健全意外情況應急處理措施,根據實際情況建立突發情況應急預案,并根據應急處理方法的需求采購應急處理物資,在發生意外情況時第一時間按照應急預案進行處理,把危險廢棄物帶來的影響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如果意外情況超出預計水平、企業無法自行處理,應第一時間與政府部門進行聯系從而控制事故影響。另外,需要定期組織突發情況應急處理演練活動,讓有關負責人能夠切身感受應急處置的全部流程,在演練活動結束后對本次活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行回顧分析,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進行優化調整。除此之外,還需要盡快開展危險廢物的摸底調查,危險廢棄物管理中始終面對著底數不清晰的問題,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通過以下幾方面措施做好危險廢物調查。第一,要做好企業申報管理,要求企業嚴格遵守有關要求進行申報,對瞞報行為進行嚴肅懲處。第二,環境保護部門應該根據本地區企業實際情況,對重點行業進行危險廢棄物調查、產排污系數調查等,并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數據庫和數據分析系統,對不同行業和企業產排污情況進行預測分析,從而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水平。
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工作目標“到2022 年底,基本補齊醫療廢物收集處理設施短板,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基本滿足實際處置需求,川渝地區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初步形成;到2025 年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充分保障,依托固廢大數據平臺建設等建立完善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危險廢物監管體系。”
一是進一步完善危險廢物管理制度,明確壓實責任,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地方立法,搭建危險廢物信息化平臺建設等。
二是進一步強化危險廢物源頭管控,細化了危險廢物鑒別、涉危險廢物新改擴建項目環評和“三同時”管理方面的措施,對危險廢物源頭減量提出要求。
三是進一步強化危險廢物收集轉運全過程監管,推進有害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危險廢物收集體系等收集轉運貯存專業化;通過實施“白名單”制度、運輸車輛備案制度等,推進轉移運輸便捷化。
四是進一步強化廢棄危險化學品監管,推動建立應急管理、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其它部門協調配合的監管協作和聯合執法工作機制。
五是進一步提升危險廢物處置基礎保障能力,加快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與產廢情況總體匹配;強化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能力建設,實現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區縣全覆蓋。
六是進一步推動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高標準、高水平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建設,開展“點對點”定向利用豁免管理,完善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收費管理制度,培育一批骨干企業,打造一批示范項目。
七是進一步健全危險廢物應急處置體系,依托生活垃圾焚燒、危險廢物焚燒等設施構建 “平戰結合”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體系,建立危險廢物應急處置設施名單,推進跨省市就近協同應急處置突發環境事件中的危險廢物。
八是進一步強化危險廢物環境風險防控能力,加強專業管理隊伍建設,建立完善跨部門、跨區縣、跨省市的危險廢物聯防聯控機制,嚴厲打擊涉危險廢物違法犯罪行為。同時,結合危險廢物管理方面惠民政策,疏堵結合,推進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強化主體責任,將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情況納入到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年度報告當中。
二是加大督察力度,在市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加大對危險廢物污染環境問題的督察力度,對重點區域、重點單位、重點問題開展專項督察。
三是營造良好氛圍,分級分類的開展教育培訓,加強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標準規范以及典型案件的宣傳力度。
相比于普通廢棄物,危險廢棄物有一定的獨特性,無論是危害程度還是管理難度都遠超普通廢棄物,因此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的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都存在一系列不足之處,這影響了環保事業的長足進步。為了積極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通過落實轉移聯單制度、加強委托處置管理、申報危險廢物年度管理計劃等一系列的有效措施,提升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水平。同時,工作人員還需要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有意識地對危險廢物環境管理工作策略進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