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林
適合教育中,如何以適宜的資源引領教育,讓學生從實踐中來到生活中去;如何以適當的方式引導家長,積極拓展教育的平臺和形式;如何以適合的氛圍提升教師水平,風清氣正辦人民滿意的教育,都需要我們教育人去思考與踐行。
小學課文《揠苗助長》是一則寓言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農夫沒有根據莊稼自身的生長規(guī)律,人為拔高了禾苗,從而使得莊稼失去了應有的生命力,結果得不償失,原本可以有所收獲最后卻兩手空空。世間萬物亦然,每種事物都有著自身發(fā)展的規(guī)律,一旦違背自然,結果可以想象。
鹽城市大豐區(qū)城東實驗小學是一所新區(qū)小學,成立七年以來,經過不斷探索,不斷修正反思,認識到只有不斷豐富教育教學內涵,從學生、家長、教師各個層面同時提升,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適合自身的教育。
一、以適宜的資源引領教育,從實踐中來到生活中去
新時代的今天,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教育方式的多樣化是現(xiàn)代教育的顯著特征,以社會資源、環(huán)境資源來助推活動教育,已經成為學校著力打造適合教育的努力方向。
(一)巧借周邊各種資源,豐富課程,引進活水
環(huán)顧學校周邊,圖書館、未來科技館、東方一號創(chuàng)意園、規(guī)劃展覽館、豐收大地現(xiàn)代農業(yè)園、濕地公園等相擁而立。學校根據這些場所的特點設置了相應的系列活動。走進圖書館,結合“八禮四儀”教育,讓學生知道如何做一個文明的閱讀人;聯(lián)系語文教材,在毗鄰的區(qū)圖書館里,學生更是徜徉其中,懂得了應該怎樣選擇圖書,神游書海;置身未來科技館、東方一號創(chuàng)意園、規(guī)劃展覽館,讓學生盡情展開想象的翅膀,聯(lián)系科學課堂上的所得,結合作文教學寫下最切身的感受;在豐收大地現(xiàn)代農業(yè)園,城里學生眼界大開,不但見證了種子的神奇,更感知了科學對農業(yè)的重要性;環(huán)游濕地公園,學生興奮地領略了課堂外的贈予——什么才是原始的生態(tài)、自然的風光,自是流連忘返。正是這些第二課堂的開辟,貼切了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二)積極健全教育設施,大力強化校館功能
歷史經驗清晰地表明,只有強化學校設施建設的立體功能,學校教育的魅力才能進一步發(fā)揮出來。一方面學校憑借獨特的開發(fā)區(qū)優(yōu)勢,本身館室建設相對齊全,如籃球館、乒乓球館、足球場、圖書館等。學校結合學生上學的時間(早上八點到校,下午四點離校,中午全部在校就餐),高密度地對這些場館進行了合理使用。校男子籃球隊連續(xù)六年蟬聯(lián)區(qū)小學冠軍,男甲足球隊在全區(qū)小學生比賽中更是逢賽必冠,尤其是近三年學校參加的區(qū)級小學足球賽全部四支球隊均獲冠軍,其中男甲還參加了江蘇省“省長杯”少兒足球邀請賽,并取得了較好成績。另一方面學校積極爭取外部資金力量,順利地在學校行政樓一樓建成了鹽城市乃至蘇北地區(qū)唯一的區(qū)級人防體驗館和消防體驗館,占地400多平方米,耗資330萬元。這兩館的建成不僅是學校全體學生生命教育的場所,也是全區(qū)全體中小學生演練的場所。目前,兩館不但對全校四千多名師生開放輪訓,讓所有學生都能現(xiàn)場操作滅火器材,并通過末端環(huán)節(jié)的知識競答掌握更多相關知識。學校也對全市乃至省內外開放,共接待參觀者近三萬人次。在接待過程中,除了教師講解員之外,學校還培訓了近百名學生講解員,他們繪聲繪色的講解贏得了參觀者們的一致好評。同樣,完全由外方投資資金(230萬元)建設的學校STEM創(chuàng)客中心建成,也完美地填補了大豐區(qū)STEM教育教學的空白,。
(三)走進社區(qū)志愿共讀,小小“海星”聲遍全城
學校成立的七年,也是學校“小海星”志愿者讀書服務隊健康成長的第七個春秋。該服務隊由四、五、六年級學生和家長、教師組成,每個星期六下午都是他們的活動時間,幾年來他們的足跡踏遍了超市、圖書館、荷蘭花海等地。他們以無聲的行動向社會昭示,讀書是最高尚的行動,讀書不分時間和場合。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學校“小海星”志愿者讀書服務隊的讀書行動,既是在引導更多人走進這樣的行列,又是接受社會視角的檢閱和對自身的提升教育。
(四)社團活動五彩繽紛,充分發(fā)掘社會力量
讓每一位學生走進社團,讓每一位學生擁有一項才藝,這是學校建團的宗旨。沙畫、古箏、跆拳道、打擊樂、機器人、3D打印社、書法、繪畫等32個社團全面開花,其中外聘教師9人,都是以志愿者的身份進行授課。全校3900多名學生全員參與,每周三下午如期正常開展。社團成果多次在省內展示。2020年在新教育年會的展示中更是得到了朱永新先生高度褒揚和廣大與會代表的充分肯定。“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與社會各界攜手聯(lián)合,學校的社團活動才呈現(xiàn)出百花爭艷的大好局面。
二、以適當的方式引導家長,積極拓展教育的平臺和形式
實踐告訴我們,家校的有機結合才能形成教育的最大推動力。家長層次的不同,往往給學生的教育帶來一定程度的阻力。所以學校宣傳教育功能的延伸更需彰顯。為此,學校積極利用創(chuàng)設溝通渠道,力求交流的暢通。
(一)積極利用各種家校平臺宣傳各種國家方針政策、法紀法規(guī)、校情班風、教育教學信息
首先在學校層面上,正常使用“翼校通”短信平臺,向家長發(fā)送學生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防溺水教育、反邪教教育、國防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創(chuàng)建文明衛(wèi)生城市要求、家長接送車輛秩序要求、校情速遞等等,讓廣大家長及時迅速掌握更多的校方訊息。另外,還專門公布了校長室電話,設立家長投訴熱線,及時把控輿情;其次,要求每個班級建立家長生活微信群,由班主任和家長交流學生的生活情況;建立學生學習微信群,由科任老師和家長交流學生學習情況。在“曉黑板”這個學習平臺里,更多的家長把與學生共讀的語音和視頻發(fā)在其中,學習氣氛十分濃烈。
(二)深入學生家庭積極實施假期大走訪活動
在對學生的生活和教育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學校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除了物質上的資助,還在精神層面給予一些特殊家庭極大的關愛幫扶。把學校教育的觸角一直延伸到社會的多個角落。學校建立了“四特”學生檔案,確保每位教師對接一名以上的“四特”學生。“四特”學生是指身心條件或家庭等環(huán)境因素與一般學生不同的學生,主要有特殊家庭、特殊體質、特異心理、特殊疾病等幾種類型。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包括生活、性格、心理、生活等方面)需要特別關注和關心,他們是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也是教育中應當特別關注的重點對象。為此,學校積極組織所有教師參與結對幫扶。我們要求教師從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幫扶:學習幫扶、品行幫扶、心理幫扶、生活幫扶。廣大教師正是利用各種假期對接幫扶,既取得了良好效果,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三)把家長會開成談心會,讓溝通的大門敞開
學生的成長需要家校充分有效的溝通,除了各班主任與家長平時建立正常班級微信群和“曉黑板”平臺,學校每學期都準時組織召開一次家長會。同時與區(qū)關工委積極互動,把活動送進社區(qū)、家庭,讓家長積極參與活動,成為活動的主人。把學校的發(fā)展愿景、獲得成績等都及時予以通報,同時讓每一位家長都留下對班級、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做到以誠相見,在彼此理解和為了學生進步這一共同目標的基礎上聯(lián)手前行。
(四)建立家長委員會,真正把校務公開擺上前臺
家長委員會的建立,不僅能提升學校的形象,還在很大程度上為學校各方面工作提高了效率。如學雜費的收取、學生服裝的定做、學生的文藝演出等各項活動的開展都融入了家委會的身影。目前,中午在校就餐的師生人數達4200余人,為了充分做好透明食堂的工作,每天早上都有不同的家委會成員參與食材進庫監(jiān)督,確保了食材的質量和數量。中午教師與學生共同進餐,監(jiān)管菜品的咸淡和冷熱。另外,學校每年的財務審核,家委會成員都有三人以上參加,學校接受每一筆賬目的釋疑解讀,直到家長清楚為止。
三、以適合的氛圍提升教師,風清氣正辦人民滿意教育
(一)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堅定不移抓黨建、廉政
每學期初,學校就組織后勤部門開展系列廉政談話工作。黨支委成員先后約談了后勤管理人員、食材供應商、中層干部,要求后勤部門堅持每天約請家長志愿者走進校園,察看、監(jiān)督食堂采購、加工等工作。全面實施采購添置申請表制度,為學校廉政建設風險點筑高了防范的堤壩。另外,黨支部還進行了黨員材料遺失排查、每個年度黨員評議、規(guī)范發(fā)展黨員等活動,收集整理了大量資料。
黨支部圍繞學校辦學理念,繼續(xù)打造以“校風”“學風”“教風”“家風”為主題的“清風館”,每年組織黨員干部學習參觀紅色基地,參加市法紀知識競賽,區(qū)委組織部門對學校采取的做法和獲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
(二)以教研為抓手,提升教師素養(yǎng)
學校正常開設小組教研課、校級示范課,重視參加上級教研部門組織的活動。學校建立以來,承辦了第13屆“杏壇杯”蘇派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活動(賽區(qū))等多次省市級教育教學活動。在此過程中,一大批有志于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青年教師不斷涌現(xiàn)。十多名教師代表區(qū)或學校,在江蘇省“杏壇杯”、鹽城市優(yōu)質課、大豐區(qū)賽課比賽中獲獎;三名教師代表學校與省內有關學校成功地進行了適合教育背景下深度學習同課異構教學研討活動;二十多名教師在區(qū)級活動中獲得一等獎以上的好成績。除此之外,教科室與工會協(xié)作組織了學校共同體,教師現(xiàn)場評課比賽、青年數學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
(三)以課題研究為載體,開展活動扎實提升
第一,學校不斷加大課題研究的力度,先后申報了區(qū)教育學會“十三五”課題五個,通過課題研究活動引領教師走教研、科研一體化之路。第二,在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外出學習、參加上級部門培訓的同時,利用周一學習時間,開展以新教育、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讓學引思、現(xiàn)代教育技術、經典閱讀等為主題的校本培訓。
學校獲得了“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教育部授予)、“江蘇省首批中小學書法教育示范學校”“江蘇省健康促進學校”“江蘇省STEM教育樣本學校”“江蘇省青少年科學調查體驗活動推廣示范單位”“鹽城市文明校園”“鹽城市教育督導工作先進集體”“鹽城市德育工作特色活動項目評審二等獎”“大豐區(qū)示范工會”“大豐區(qū)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大豐區(qū)教育工作綜合先進單位”“大豐區(qū)全民閱讀最佳書香校園”“大豐區(qū)全民閱讀最佳閱讀組織”“大豐區(qū)廉政文化示范點”等榮譽稱號。
當然,在開展適合教育的過程中,同樣有著需要教育同仁們明晰和思考的問題。
1.如何給適合教育提供更多的驅動力
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適合教育就是要因地制宜,就是要因人而異。很多的教育人對適合教育并不陌生,但在今天,適合教育就是一條勇者之路,因為這需要一種勇氣和擔當。在這條路上,依然有著這樣或那樣的阻力,依然有著各種干擾因素沖擊著校園生態(tài);適合教育也是一條探索之路,因為永遠沒有最好的教育模式,這是一條沒有捷徑可走的道路。只能在前進中摸索,在摸索中前進;適合教育更是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需要魄力和膽識,需要動力和積累。所以只有做適合時代的教育人,才能做出適合時代的育人事。
2.如何獲取適合教育的更佳視角
我們都知道,適合的內涵是效率,適合的結果是成功。可以肯定地說,適合教育是教育最終引領的方向。回過頭來反思,教育改革已經多年,我們究竟是否成功?或者說我們成功了哪些方面,又在哪些方面需要修正?我們不能說大豐區(qū)城東實驗小學當前開展的適合教育就是完美的教育,至多是一個相對有效的教育。而如何獲取適合教育的更佳視角,這也是該校在適合教育道路上孜孜以求的答案。
3.如何讓適合教育全面綜合化長期展開
適合教育應該屬于一個廣義上的概念名詞,它適用于教育的每一個領域,無論是管理還是教學,無論是小學還是中學,無論是普通學校還是特殊學校。那么,究竟該怎樣在適合教育這條道路上更放心大膽地邁開步伐呢?這其中必須有一個引領作用的發(fā)揮,而這一個引領者會是誰?同時會以怎樣的面孔出現(xiàn)?就讓我們翹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