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晴晴 HAO Qing-qing
(寶雞市社科聯寶雞市社會科學院,寶雞 721004)
寶雞境內地形復雜,土壤分布因地質地貌結構復雜而形成十分復雜且多種多樣的成土環境,因此造成寶雞極其豐富的經濟植物,境內有藥用價值的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上千余種,這些有廣闊的綜合利用前途,是寶雞發展中藥產業的得天優勢。
1.1.1 中藥材種植品種多
寶雞境內種植有柴胡、山茱萸、丹參等多種藥材。根據市農技中心統計數據,截止2020年底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9.58萬畝,其中規模種植的中藥材品種達20多個,規模較大者如表1所示(面積不小于5000畝)。

表1 寶雞市較大規模中藥種植情況
柴胡種植規模最大,其中又以陳倉區為主,2019年“陳倉西山柴胡”更是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認證商標。近幾年,經過政府篩選宣傳,西山柴胡種植面積也大幅提升,僅核心區拓石鎮就已經由2010年的5000余畝發展到2020年年底的85000余畝。經濟效益也較可觀,以平均產出100公斤/畝、價格65元/公斤進行核算,成長期兩年半至三年,每畝每年平均產值2300元左右。也因此,柴胡種植范圍不斷輻射擴大到了千陽、隴縣、麟游、金臺等區域,全市總面積即將突破20萬畝。
山茱萸種植以太白山居多,品質也以太白山茱萸為優,無論是測雄果酸還是測莫諾苷和馬錢苷,太白山茱萸在全國都是數一數二。丹參種植技術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究指導下有所突破,產量效益大幅提升,寶雞丹參的種植面積也在不斷增加,目前金臺區、鳳翔區、岐山縣都有種植。其余較大規模的黃芩、苦參、蒼術等不一一贅述。除表1中所列品種,還有規模較小的連翹、艾草、板藍根、太白貝母、黨參、牡丹等等。
總之,寶雞目前中藥材種植品種比較豐富,各品種種植面積有大有小,只柴胡在十萬畝以上,其余品種規模都未超十萬畝。
1.1.2 寶雞林麝養殖情況
目前,寶雞市以鳳縣、隴縣、眉縣為代表的“家庭養麝”已形成一定規模。據統計,寶雞全市現存欄林麝19500余只,其中“鳳縣林麝”享譽全國,鳳縣林麝養殖規模已經達到18000頭,年產麝香70多千克。與全國林麝人工養殖數量26000余只、麝香產量100千克相比,寶雞市人工養麝數量約占全國人工養麝數量的75%,麝香產量占全國70%,數量、產量均居國內第一,遠超其他省市。
專業藥材種養殖以合作社模式為主。截止到2020年,全市從事中藥材種植的合作社101戶,“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或“合作社+基地”式發展路線是較多的選擇,但也有公司專門從事林下仿野生中藥材種植研發。陳倉區博仁藥業有限公司和眉縣天源中草藥開發有限公司分別是兩類模式的典型。
寶雞部分中藥材品質在下降,柴胡品種混種,皂苷含量降低,藥用效果大打折扣;太白米第一代可以結出米,第二代就結不出米。導致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種源品質下降。一方面,受外來種源的沖擊,其周期短、產量高的特點促使該品種成了種植戶尤其是散戶的首選;另一方面,中藥材種源會自然退化或混亂。就中藥材的功效而言,周期短則很難保證其藥效,但在種植戶的角度,中藥材的功效不是其首要關注點,產量、周期才是產值的重要保障,成本低、產量高、周期短、產值大的品種自然會是藥農的優先選擇。故而,中藥材種植就存在劣種驅逐良種問題,種源品質下降導致中藥材質量下降。
藥農多數缺乏長遠的眼光,在選擇上也極易跟風。如果有一戶藥農因種植劣質中藥材而沒有遭受損失時,明年就會有更多的藥農種植劣質藥材。即便優、劣中藥材的種植周期、產量一樣,農戶也很可能會因為劣質藥材種子成本低而選劣去優,當有農戶這么選擇時,這種現象就很可能成為更多人的選擇。目前已出現某些藥農圖便宜選擇劣種柴胡,致使西山柴胡出現種源種植混亂、質量參差不齊,認證得來不易,我們要保持住柴胡的質量,保護好“陳倉西山柴胡”品牌依然任重道遠。調研過程中還出現某專業合作社為快速收回丹參投資資金,不考慮丹參質量、口碑,企圖將一年的生長周期減縮至六七個月,五月份栽種年底挖獲。這種不顧長遠發展,只圖眼前利益的行為足以說明藥農品牌意識欠缺。
寶雞中藥材“小”而“散”,藥材種植的品種不少,但成規模者卻不多,產量少占市場份額小,難以在市場上有話語權。黃芩、當歸、太白山茱萸等雖品質很好,但規模都不大,規模經濟難以發揮。藥材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機械化、規范化程度不高,所需人力較多,效率較低,種植管理技術有待提升。以岐山縣利世田豐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為例,2021年5月丹參種植還是人工栽種,尚未實現機器栽種,栽種效率較低,人工成本較高。平原種植尚且未機械化,山林藥材栽種、挖收更是不易,不論是西山柴胡,還是仿野生的太白七藥,機械化水平很低,而類似于隴西縣的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等質量和責任追溯方法更是尚未建立。
寶雞中藥材目前以種植為主,加工較少,中藥工業體量小,所種藥材主要以農副產品的形式出售,藥材的經濟價值有待提升。首先,中藥種植收獲的農副產品沒能加工成飲片,飲片的市場價格遠高于農副產品價格,經濟利潤在這一環節大打折扣。根據規定,飲片炮制要有規范的程序,生產條件和生產規模等有一定規格,炮制工藝應有代表性和統計學意義,這些條件很大程度上禁止了沒有加工資質的小散戶加工飲片。其次,中藥材的附加價值沒能充分體現,缺少觀光旅游、賞花度假、采摘體會,也沒有開發特種花蜜、枕頭……就種植只收獲藥材原材料,其他收獲寥寥。
目前寶雞在中醫藥就醫成本上給予的優惠程度不高,高成本讓老百姓更傾向于選擇西藥,這在消費終端上壓縮了中藥需求,不利于擴大中藥材市場,也降低了廣大藥農積極性。且寶雞在中醫診療項目、中藥飲片、中成藥等的付費標準在同區域、同級別的中醫醫院和綜合醫院之間仍然存在差距。
2020年新版藥典新增33項農殘和重金屬測定,這表明未來藥品標準會更嚴格,這是跟國際接軌的必然選擇。而藥材品質很大程度上由種質決定,種源是一切的來源,沒有好的種源就無法種出優質的藥材,更不可能做出高品質的藥物,“藥材好 藥才好”。此處,我國可以日本為取經對象。日本的漢方藥與中藥系同根同源,日本漢方藥的發展軌跡對預測中藥的發展更具有借鑒性。在質量管控體系中,日本抓住藥材種質種源第一環節,將其視為漢方藥劑質量的首道生命線,這一點值得學習,我國對種質種源也在不斷重視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制“好藥”的現實需求、種質優化的未來趨勢,寶雞藥材種質必須保持并不斷提升才能贏得口碑樹立品牌。
一方面,可以借鑒隴西縣藥圃園的經驗,建立寶雞藥圃園。現在寶雞面臨中藥材品種混雜問題,種質問題比較突出,與當年隴西縣相似。寶雞藥圃園可以引進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來寶開展野生品種馴化、良種選育、標準化試驗研究、新品種示范、技術示范等,通過技術研發培育出高品質種苗,先小范圍試種,再由標準化技術推廣建立標準化種植基地。培訓品種很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研發突破性的品種的難度以及資金成本、時間成本更加不確定,藥圃園或難產生立竿見影的效益,但這項工作必不可少。另一方面,建立寶雞特色種質資源庫,加大寶雞地方種質資源的收集保護以防品種退化混亂、絕種絕跡。抓住我國種質資源此刻所處的瓶頸期,提前布局,設于隴西縣的甘肅省中草藥種質資源庫就棋快一招,這一點,寶雞應該學習借鑒。
思想觀念、行為習慣是最難改變的,讓藥農樹立品牌意識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整體系統引導。針對普遍廣泛種植的藥材,政府要定期宣傳科普,抓住關鍵的播種期、拔節期、揚花期等節點,整體覆蓋廣播宣傳,免費發放栽培技術手冊,微信、抖音等傳播技術操作視頻,還可以邀請農業農技專家為藥農集體培訓授課甚至入村入戶講授技術,以引導藥農標準規范種植,保障藥材品質。對散戶藥農而言,經濟刺激是最有效的引導。設立豐收節比賽活動,同類同品藥材可以同臺競爭,質優者登榜,設置一二三等獎,不僅贏得榮譽還獲得物質獎勵,邀媒體宣傳,讓“好品質好收益”深入人心。另一方面要盯住少數以次充好的藥農和關鍵種植大戶。盯住少數,及時教育引導,不能因個別人壞了整體風氣;溝通大戶,樹立模范帶頭作用。鼓勵大戶藥農、合作社與藥材加工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訂單式種植,讓大的企業參與藥材種植。
傳統的種植方式已不適合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改進種植方式。首先,規模化種植才有量的優勢,也是大勢所趨。中成藥帶量集中采購成現實,藥品帶量集中采購也必將倒逼中藥材種植規模化發展,寶雞中藥產業發展要順應大勢,提早布局,盡早完成規模化發展之路。其次,改進中藥材種植可以借鑒發達國家藥用植物的種植發展經驗,走機械化、規范化、企業化種植之路。機械化是解放人力的必經途徑,也是規模化種植的基礎,城鎮化必然導致農村人口減少,機械化是人力缺失的重要補充和唯一選擇。我國以種植中藥材為重要支撐的地方,人力資源緊缺問題已經出現,2021年6月調研中藥產業,定西市通渭縣金銀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就因農村勞動力不足無法采摘,只能任憑花期過,岐山縣丹參發展也因人力不足擴種遲緩,寶雞應盡早步入機械化種植,以應對人力不足和人力成本增加的問題。規范化是把控道地藥材質量、可持續發展并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途徑。寶雞林麝可首先規范化,林麝和麝香占市場份額較大,建立林麝良種、飼料、養殖、麝香等方面的市級技術標準最具優勢,標準還可逐步發展成國家標準,進而爭取標準制定話語權。
企業化種植易于統一種源,避免散戶藥農種植藥材參差不齊的問題,也方便技術推廣。無論企業自己建設種植基地,還是企業與基地訂單化種植,都更能從源頭上保證藥材質量。寶雞陳倉區博仁藥業有限公司目前所收柴胡就屬于企業訂單式種植,企業可以指定品種型號,或者企業直接有償提供指定品種種子,待收購藥材時退還種子成本,甚至企業免費提供種子以保證品質;待到收獲季節,依市場規律,品質不同價格不同,由收益倒逼藥農選優去劣。
考慮到寶雞種植面積受地理環境的制約,所以,要整合資源,整體布局,減少藥材種類,擴大藥材種植面積,根據自然環境,結合市場動態,挑選個別優種,大面積栽種。圍繞一兩個品種,大力開發深度研究,形成規模,由專而優,因優而精,打響品牌,獲得市場份額取得話語權。這一方面,甘肅省的做法值得借鑒,針對某一種中藥材,大面積種植,建基地、提品質,推進標準化種植,岷縣當歸、文縣黨參、隴西黃芪,這些品牌的建立過程都是“攻一品、擴產能”。寶雞知名度較好的柴胡、市場份額較大的林麝都應該規模化、規范化,爭取把“西山柴胡”“鳳縣麝香”培育成全球中藥材界知名品牌。
目前粗放式的種養殖管理方法無法達到國際要求,為此國內正在建設追溯體系,尤其是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我國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正在加快發展,寶雞中藥材要趁此時機早日加入追溯體系大軍隊伍,讓寶雞藥材成為放心藥材。具體操作可以借鑒隴西縣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方法,建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等質量和責任追溯鏈條,通過現代化數字技術,電子記錄各環節信息,通過手機掃碼即可追溯信息,施肥打藥時間、用量、品種等精準信息一掃即知,追溯也有助于強化各方責任意識。
擴大中藥醫保報銷范圍的政策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我國正經歷的老齡化加劇、老年慢性病增多、中華文明偉大復興與日本1960s的情況驚人的相似,此時借鑒日本的經驗,擴大中藥醫保體系的報銷范疇正和時宜。
在中藥醫療保險支持方面,研究比較了陜西省和甘肅省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兩省都是依國家目錄制定自省目錄,但甘肅省按照國家規定的調整權限和程序,將44種有地方標準的中藥飲片和27種民族藥品繼續納入醫保基金支付范圍,而陜西省沒有。甘肅省對中藥的扶持力度明顯比陜西省高,寶雞臨近甘肅,應該學習甘肅對中藥的支持態度,在符合相關政策條例的范圍內,力所能及的擴大中藥醫保報銷范圍,從而促進中藥材發展。
文章有參考借鑒甘肅省中藥材發展經驗、日本漢方藥以及其他發達國家藥用植物發展過程,所提建議都以存在問題為導向,但個人研究能力和水平有限,對策建議有不盡之處。不過為使寶雞中藥材產業更好發展,克服這些問題,做出地域特色,保證道地藥材品質產量是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