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OECD國家生態稅收雙重紅利效應的實證研究*

2022-05-20 05:45:40劉志雄王增輝
經濟研究參考 2022年5期
關鍵詞:污染國家生態

劉志雄 王增輝

一、引言

自20世紀20年代英國經濟學家庇古提出利用稅收手段來解決環境污染的外部性問題以來,生態稅收問題越來越受關注。OECD國家的生態稅收體系已經探索了40余年,是征收生態稅的先行者,成效顯著并且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稅收體系,污染治理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OECD國家的生態稅收涉及方方面面,主要由能源稅、交通稅、污染稅和資源稅這四大類構成。其中,能源稅是對電力、汽油、柴油等能源類產品以及與二氧化碳排放相關的征稅,交通稅是對機動車輛和運輸等征收的稅收,污染稅包括對硫化物、氮氧化物、廢水等的排放與固體廢棄物的處置以及其他廢物征稅,資源稅包括對水資源、森林資源與狩獵和捕魚等征稅。在2018年OECD國家的生態稅收收入中,能源稅占比超過70%,交通稅占比超過25%。①據OECD數據庫統計數據,2018年OECD國家能源稅總收入占生態稅收總收入的71.86%,交通稅總收入占生態稅收總收入的26.26%。OECD國家中的盧森堡、立陶宛、瑞典、德國、西班牙、匈牙利、拉脫維亞、斯洛伐克、愛沙尼亞、波蘭等國能源稅占比甚至超過80%,奧地利、瑞士、荷蘭、愛爾蘭等國能源稅和交通稅占比分別超過50%和40%。可見,大多數OECD國家的生態稅收都以能源稅為主,其次是交通稅,污染稅和資源稅在生態稅收中所占比例較低。2020年9月,OECD發布《稅收改革政策2020:OECD及部分伙伴經濟體》 (Tax Policy Reforms 2020:OECD and Selected Partner Economies),①OECD每年9月發布此報告,主要追蹤OECD成員國與部分伙伴經濟體相關稅收政策的發展動態,提供稅制改革的可比信息,并對稅制改革趨勢進行梳理總結。指出2020年OECD成員國實施環境稅改革措施的數量增加了,大多數改革與能源使用稅有關,且集中在少數國家,如立陶宛、瑞典、法國、荷蘭和拉脫維亞都提高了燃油稅,瑞典和荷蘭都提高了碳稅。2020年能源使用稅的提高使對電力消費稅的征收也隨之增加,少數國家調整了機動車登記稅和車輛使用稅,并為鼓勵新能源的發展,對使用替代燃料的車輛給予一定程度的稅收優惠。此外,與塑料、廢物和化學藥品有關的環境稅稅基改革也有所增加,因而需要強化碳稅在環境稅收方面的作用。燕曉春和梁若蓮(2020)通過對OECD國家2020年稅制改革特點進行總結發現,未來世界主要國家的稅收政策改革取向之一就是強化碳稅的作用,基于碳稅是生態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事實,未來生態稅收將會得到更多的重視與發展。

然而,OECD國家生態稅收政策的實施效果存在差異,對于不同的污染物,不同的生態政策具有不同的針對性,而且不同國家的生態污染程度和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可能會帶來生態稅收雙重紅利效應的差異,由于生態稅涉及的稅收種類繁多,籠統地進行研究可能會出現某些抵消效應,分類進行研究才能更好地體現生態稅收政策實施效果的共同性與差異性。本文通過對OECD國家實施生態稅收的雙重紅利效應進行研究,探究異質性,為我國生態稅收及環境保護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意義的借鑒。本文的邊際貢獻如下:第一,采用面板分位數回歸模型進行分析,能夠顯現出異國異質的特性;第二,拓展了生態稅收的研究視角,進一步細分為四大稅種以研究生態稅收的雙重紅利效應;第三,拓展了綠色紅利的研究視角,沒有將生態稅收是否有效聚焦于二氧化碳排放上,而是進一步延伸到了其他污染物。

二、研究假設及模型設定

(一)研究假設

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通過稅收政策的方法解決環境污染的負外部性問題。對于生態稅收的第一重紅利——環境紅利,學術界基本沒有太大的爭議。例如,劉潔和李文(2011)通過研究碳稅的征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發現,征收碳稅能夠提高能源的產出效率,節能減排效果明顯。劉亦文和胡宗義(2015)通過研究農業溫室氣體減排對中國農村經濟的影響發現,開征碳稅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效果良好。環境稅率上升使政府可以增加用于環境治理的支出,更容易產生環境紅利(牛歡和嚴成樑,2021)。OECD國家中的不少發達國家采用稅收政策控制污染的方法使得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例如,35個OECD國家在1994~2014年間的能源稅比車輛交通稅對煤炭消耗、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更顯著的抑制作用(Ping-Lin et al.,2019)。日本的環境稅(以二氧化碳稅為代表)可以減少污染,有效地改善稅收制度的扭曲(Takeda,2007)。環境稅對生產率較高的企業產生生態創新,在減少污染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Bertarelli&Lodi,2019),且能夠通過征收環境稅來控制溫室氣體增加(Devi et al.,2019)。因此,提出假設1。

假設1:OECD國家生態稅收能夠起到抑制作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帶來生態稅收的第一重紅利,即產生環境紅利(綠色紅利)。

Tullock等(1967)首次以超額收益的思想提出了生態稅收的雙重紅利效應,即生態紅利和經濟紅利。Pearce(1991)通過對碳稅的分析,并結合歐洲失業背景,提出生態稅收不僅能夠保護環境,還能夠創造就業,產生經濟效益,實現藍色紅利。韓國高和王昱博(2020)研究發現,經濟發展水平、技術創新水平、市場化程度和政府效率越高,生態稅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促進作用越大,藍色紅利就越顯著。Bossier和Brechet(1995)以比利時、德國、荷蘭、意大利、英國、法國六國為研究對象,發現環境稅在就業方面存在藍色紅利。西班牙的環境稅制改革提高了社會福利水平(Conrad&L?schel,2005),通過征收碳稅來彌補降低工資稅減少的收入從而改善失業(F?hn et al.,2009),且實現了環境稅收帶來的經濟效益(Freire-González,2018)。丹麥征收環境稅后經濟總量增長了50%左右(陳豹等,2013)。因此,提出假設2。

假設2:OECD國家生態稅收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帶來生態稅收的第二重紅利,即產生經濟紅利(藍色紅利)。

Barker等(1993)研究發現英國的電力行業存在生態稅收的雙重紅利。Komen和Peerlings(2005)對荷蘭的能源稅進行研究發現,小規模生態稅收除了改善環境質量之外還能提高稅收結構的效率,但經濟紅利并未顯現。Lawn(2006)研究發現,丹麥、瑞士、荷蘭和芬蘭通過生態稅收使得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了,但丹麥和瑞士的排放總量并沒有顯著變化,荷蘭和芬蘭的排放總量反而增加了。愛沙尼亞的環境稅沒有使社會公平性惡化,但就稅收的有效性而言,這些稅收是否降低了應稅貨物的消費量尚無法確定(Poltim?e,2014)。哥倫比亞實施碳稅政策與全國人均碳排放量不存在相關關系(Thomsen,2014)。在墨西哥和智利這兩個拉丁美洲國家中,每個國家的碳稅對二氧化碳排放量影響都大不相同。即使在企業層面,環境稅的實施效果也有差異(Mardones&Baeza,2018)。不難看出,不同國家生態污染程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也不同,因此生態稅收政策的實施效應也不盡相同。因此,提出假設3。

假設3: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污染程度下,OECD國家的生態稅收政策對生態污染、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異質性,邊際效應也會發生變化。

(二)模型設定

1.分位數回歸方法

Koenker和Bassett(1978)首次提出了分位數回歸的概念,這是一種基于被解釋變量的條件分布來擬合解釋變量的線性函數的回歸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最小化被解釋變量與擬合值之間的距離,分位數回歸可以觀察到因變量的尾部,更加準確地反映自變量對于因變量條件分布形狀的影響,且其對隨機誤差項的分布不做任何假定,結果不易受極值的影響,回歸較為穩健,因而可以更加全面地反映數據信息。其中,面板分位數回歸模型是在面板模型中考慮不同分位點的差異,從而使得數據擬合能力增強,而且可以用于提取個體信息,有助于分析政策效應的異質性。

2.研究模型設定

世界銀行與OECD等國際組織認為,在環境質量的眾多衡量指標中,空氣質量這一指標尤為重要(陳思霞和盧洪友,2014)。其中,二氧化硫是核心的污染物指標,它由工業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產生,并且可以通過生產技術改進減少排放量。空氣主要污染物還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本文在綠色紅利效應研究中,選擇主要的氣態污染物排放量作為被解釋變量,分別是硫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一氧化碳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選擇能源稅、交通稅、污染稅和資源稅各自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為解釋變量,環境專利技術、工業產出(2015=100)、政府支出各自占GDP的比重和外商直接投資作為控制變量。在藍色紅利效應研究中,本文選擇人均GDP作為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同上,利用面板分位數回歸方法對生態稅收的雙重紅利進行研究。

為了確定面板模型的形式,需要對數據適用于固定效應模型還是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判斷。在對生態稅收的第一重紅利和第二重紅利進行Hausman檢驗后發現,結果均拒絕原假設,故應選擇固定效應模型。在原有模型的基礎上加入分位數模型的成分,進而估計各分位數的相關參數。

以污染物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構建模型,設定生態稅收的第一重紅利效應:

其中,τ代表分位點數,i代表國家,t代表年份,pollution分別代表硫氧化物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一氧化碳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ery代表能源稅收入占本國GDP的比重,tra代表交通稅收入占本國GDP的比重,pol代表污染稅收入占本國GDP的比重,res代表資源稅收入占本國GDP的比重,ete代表本國環境專利技術占GDP比重,inf代表外商投資金額,tgdp代表工業產出占GDP比重,govp代表政府支出占GDP比重。

以人均GDP為被解釋變量構建模型,設定生態稅收的第二重紅利效應:

其中,EG代表人均GDP,其余變量選取同上。

三、研究數據處理

(一)研究對象及數據描述

本文以2005~2018年35個OECD國家的相關數據作為研究樣本。①分別是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捷克、丹麥、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愛爾蘭、冰島、意大利、日本、韓國、盧森堡、新西蘭、荷蘭、挪威、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智利、愛沙尼亞、以色列、斯洛文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其中,墨西哥自2002年起生態稅收持續下降,在2006~2008年三年為負,生態稅收一度成為對污染產品和行為的“補貼”,生態稅收政策偏離改革目標。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分別于2020年、2021年加入OECD,加入時間較晚且數據缺失。因此,本文對除上述國家之外的其他35個OECD國家進行研究。相關數據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OECD數據庫。變量的數據描述如表1所示。

表1 研究變量和描述性統計

(二)數據平穩性及協整性檢驗

在對面板數據進行分析之前,為避免偽回歸現象的出現,保證所得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先對面板數據進行單位根檢驗來確定回歸數據的穩定性。由于一種檢驗方法的有效性較低,本文采取三種方法來對面板數據進行檢驗,分別是ADF檢驗、PP檢驗和IPS檢驗,各變量須同時通過這三種檢驗方可視為數據平穩。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其中變量ery、tra、res、ete、lngovp、lninf、tgdp原序列單位根均拒絕原假設,顯示平穩;其余變量均在IPS檢驗方法之下接受原假設,原序列不平穩,在一階差分之后均達到平穩狀態;總體而言,本文所選變量在零階和一階混合平穩,且在一階差分狀態下均平穩。

表2 平穩性檢驗結果

續表

由于變量都是一階平穩的,于是進行協整檢驗判斷是否存在長期均衡的關系。本文進行Pedroni檢驗,這一檢驗的原假設為各變量之間沒有協整關系,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PP統計值、修正的PP值和ADF統計值均顯著拒絕了變量間不存在協整關系的原假設。因此,變量之間存在長期協整關系,排除模型存在偽回歸的可能性。

表3 協整性檢驗結果

四、OECD的第一重紅利(綠色紅利)實證結果

(一)以硫氧化物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對硫氧化物排放量進行分位數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能源稅收入占比在10%、20%和30%分位點處均顯著為負,表明在硫氧化物排放量相對較低的國家,能源稅的征收能夠顯著降低硫氧化物的排放量,具體表現為在一定范圍內,能源稅收入占比越高,硫氧化物的排放量會越少,隨著硫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能源稅對硫氧化物的減排作用越來越小,當硫氧化物排放量達到70%分位點處時,能源稅對于硫氧化物的減排效果不再顯著。交通稅在各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但在70%分位點處及之前其系數全部為負,而在70%分位點之后系數變為正數,說明在硫氧化物排放量較低時,交通稅對硫氧化物的作用與硫氧化物排放量很高時的作用截然相反,但效果并不顯著。污染稅收入占比在小于90%的各個分位點都不顯著,而只在90%分位點處顯著系數為負,說明在硫氧化物排放量較低的國家,污染稅占比多少對于控制硫氧化物的排放沒有顯著變化,但在硫氧化物排放較多的國家污染稅占比對于硫氧化物的排放影響顯著,這些國家應該加大污染稅稅收征管力度來控制硫氧化物的排放。資源稅收入占比僅在90%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而在其余分位點處顯著為負,這說明適當征收資源稅可以有效抑制硫氧化物排放。從10%分位點到80%分位點處的系數①本文系數變化指的是絕對值。整體來說是趨于變小的,因而適當的資源稅對于硫氧化物的減排作用很明顯。然而隨著硫氧化物排放量的增加,即使增加資源稅占比,減排效果也逐漸細微。例如,美國的硫氧化物排放量由2005年的13145.18千噸減少到2017年的2181.04千噸,排放量低于土耳其和澳大利亞,到2019年排放量達到1820.42千噸,在所有的OECD國家中減排量最為顯著。目前,美國已經形成了法制、科學、透明的生態治理體系,美國的科學研究為環境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科技支撐,美國環境財政支出為改善環境質量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中國可以借鑒美國成功的經驗,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逐步加大環境保護的投入力度。

表4 以硫氧化物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二)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對二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分位數回歸,結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能源稅收入占比在70%、80%分位點處顯著為負,在其他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在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是很高的國家,能源稅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效果并不顯著,但是在二氧化碳排放量稍高的國家,適當征收能源稅能夠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交通稅收入占比在30%分位點處到70%分位點處都顯著為負,表明交通稅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控制效果顯著,且其系數先變大后變小,在60%分位點處系數達到了-0.942,這說明在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存在一定的交通稅收入占比,使得交通稅收政策對于二氧化碳的減排達到最佳效果。污染稅收入占比在10%分位點處到30%分位點處顯著為正,在其他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污染稅對于二氧化碳的減排效果并不明顯,甚至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可能會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資源稅收入占比在70%分位點處到90%分位點處都顯著為負,在其他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資源稅只有在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對較高的國家能夠對二氧化碳的排放帶來顯著的抑制效應,但是在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國家其抑制效應還不顯著。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①IPCC.Climate Change:The IPCC 1990 and 1992 Assessment[R].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對氣候變化科學知識的現狀,氣候變化對社會、經濟的潛在影響以及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可能對策進行評估。報告指出,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溫室氣體,引起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至少60%為二氧化碳,應采取專門的應對措施減少排放量。芬蘭和瑞典是OECD國家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極少且排放量還在遞減的國家,芬蘭為全球第一個通過開征碳稅來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國家,對每噸的碳當量征收4.6美元后稅率穩定上升。瑞典直接征收專門的二氧化碳稅,與之相應的降低勞動所得稅以保持稅收中性,以此有效地降低了二氧化碳排放量。

表5 以二氧化碳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三)以一氧化碳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對一氧化碳排放量進行分位數回歸,結果如表6所示。可以看出:能源稅收入占比在各分位點處均顯著為負,且隨著一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能源稅的系數有增大的趨勢,這表明能源稅對一氧化碳的減排效果顯著,適當征收能源稅是必不可少的生態政策。僅從一氧化碳的減排效果來看,在一氧化碳排放量比較大的國家,應該適當增加能源稅收占比,以此對一氧化碳起到更佳的減排效果。交通稅收入占比在各分位點處(90%分位點處除外)均顯著為負,與能源稅不同的是,隨著一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交通稅的系數有減小的趨勢,這說明在一氧化碳排放量不是很高的時候,交通稅的減排效果更顯著,而當一氧化碳排放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交通稅對一氧化碳的減排效果減弱,但從系數來看,交通稅對一氧化碳的減排效果在任何分位點處都要優于能源稅對一氧化碳的減排效果。污染稅收入占比在10%分位點處顯著為正,而在90%分位點處顯著為負,說明在一氧化碳排放量不是很高的國家,征收污染稅可能會導致一氧化碳排放量升高,但是隨著一氧化碳排放量升高,污染稅對一氧化碳排放量的影響也越來越小直到一氧化碳排放量高達一定程度,污染稅對一氧化碳的排放開始出現明顯的抑制作用。從資源稅的系數來看,資源稅對一氧化碳的排放沒有顯示出抑制作用。總體來看,適當增加能源稅占比和交通稅占比,可以對一氧化碳起到良好的減排效果。美國一氧化碳排放量遠遠高于其他OECD國家,美國運用環境政策使得一氧化碳排放量由2005年的73161.9千噸降低到2019年的40552.5千噸,其生態稅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表6 以一氧化碳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四)以氮氧化物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對氮氧化物排放量進行分位數回歸,結果如表7所示。可以看出:能源稅收入占比僅在70%分位點處顯著為負,在其他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能源稅對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作用僅限在氮氧化物排放量的一定區間內,在這個區間內,增加能源稅稅收強度,能夠有效抑制氮氧化物排放。交通稅收入占比在40%、50%、60%分位點處顯著為負,說明在氮氧化物排放量處于不太多也不太少的中間狀態時,增加交通稅的征收強度能夠對氮氧化物排放起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氮氧化物排放太少或者太多時,交通稅可能對氮氧化物的排放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沒有呈現出顯著性。污染稅僅在90%分位點處顯著為負,說明污染稅只在氮氧化物排放量較高的國家才能顯示出抑制作用,在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高的國家,污染稅對于氮氧化物排放的影響效果也不顯著。資源稅在50%分位點處到90%分位點處都顯著為負,在其他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說明在氮氧化物排放量較少的國家,資源稅對氮氧化物排放量的抑制作用尚無證據支撐,但是在氮氧化物排放量較多的國家,資源稅對氮氧化物排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英國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005年的1774.5千噸降低到2019年的836.5千噸,主要原因在于英國于2001年出臺《氣候變化稅條例》(The Climate Change Levy(General)Regulations 2001)和《氣候變化協議》 (Climate Change Agreement),并且將增加的財政收入幾乎全部用于環境保護,逐步實施優惠政策同時設立減排基金。按照規定,如果企業如期完成年度減排目標即可減征80%的氣候變化稅。這一做法,對于鼓勵更多企業提高能效,減少氣體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表7 以氮氧化物排放量為被解釋變量的分位數回歸

五、OECD的第二重紅利(藍色紅利)實證結果

生態稅收藍色紅利的分位數回歸結果如表8所示。根據分位數回歸結果,能源稅收入占比在10%和20%分位點處顯著為負,在以后各分位點處不顯著,這表明在人均GDP相對略低的國家,能源稅收入占比過大能夠對經濟發展水平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能源稅收入占比越高,越會導致經濟發展受阻。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能源稅對經濟發展的干擾作用逐漸減弱,在90%分位點處其系數變為正數,說明在經濟發展水平足夠高的國家,能源稅能夠對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作用效果不顯著。交通稅收入占比在各分位點處都顯著為正,這說明無論在何種發展水平(在所研究的OECD國家發展水平之內),征收交通稅總是能夠產生藍色紅利,發揮生態稅收的藍色紅利效應,且在一定范圍內,交通稅收入占比越高所產生的藍色紅利效應越大。從部分系數來看,交通稅收入占比的系數總體上呈上升趨勢,說明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交通稅所產生的藍色紅利效應也越發顯著。污染稅收入占比在90%分位點處顯著為負,在其他分位點處沒有呈現出顯著性,但污染稅的系數在40%分位點處開始變為負數,說明在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國家,增加污染稅占比反而會延緩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低的國家其藍色紅利效應沒有呈現出顯著性。資源稅在各分位點沒有呈現出顯著性,但仍然可以注意其系數由負轉正這一事實,雖然在此研究中沒有呈現出顯著性,但隨著經濟發展,其影響也是極具異質性。環境技術占比在10%和20%分位點處顯著為正且系數由0.0170降為0.00993,由此可見,對經濟發展狀況相對一般的區域來說,加大環保技術的投入力度可以帶來經濟發展的藍色紅利效應,但是在經濟稍好的區域,尚無證據證明環境技術能帶來經濟發展的藍色紅利效應。外商投資水平在各分位點處都顯著為正,即外商投資水平可以對處于任何經濟發展水平的區域起到一定的促進發展的作用。政府投入力度在10%分位點處到40%分位點處都顯著為正,說明在經濟發展狀況一般的區域,加大政府對生態環保方面的投入力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經濟發展,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區域政府的投入力度在此研究中并未呈現出顯著性。

表8 生態稅收藍色紅利的分位數回歸結果

生態稅收藍色紅利效應的結果顯示,交通稅對于經濟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污染稅并未顯示出藍色紅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會抑制經濟的發展,能源稅和資源稅的系數都有一個由負轉正的過程(見圖1)。對于生態稅收的藍色紅利效應來說,顯著性的變化和系數的變化都具有研究意義。在OECD國家中,能源稅和資源稅的藍色紅利效應系數由負轉正,這表明當經濟發展到較發達程度,能源稅和資源稅可能會產生生態稅收的藍色紅利效應,只是作用效果微弱不顯著,但是至少不會對經濟發展產生抑制作用。總的來看,因為OECD國家的生態稅收主要由能源稅收和交通稅收構成,污染稅收和資源稅收占比較少,所以生態稅收帶來的藍色紅利效果顯著。

圖1 能源稅和資源稅的藍色紅利分位數回歸系數變化

六、主要結論及對我國的啟示

(一)主要結論

本文研究發現:生態稅收能夠產生制約作用,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帶來生態稅收的第一重紅利,即環境紅利。以交通稅為稅種的生態稅收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帶來生態稅收的第二重紅利,即經濟紅利。無論是環境紅利還是經濟紅利,生態稅收的作用在不同的分位點處都顯示出不同的顯著性,即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生態污染程度下,OECD國家的生態稅收政策對生態污染、經濟增長的影響存在明顯的異質性。

(二)我國生態稅收存在的主要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實施,對直接向生態排放污染物的行為征稅,主要污染物包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我國實施的環境保護稅法表達了“污染者付費”的政策導向。然而,與OECD國家生態稅收體系的相比,我國的生態稅收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一,我國雖然構建了生態稅收體系,但直接或者間接契合生態環保主題的各個稅種零散地分布于不同的法律、法規之中,沒有統一的法律來統攝,給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造成了嚴重的阻礙。第二,我國的生態稅征收面窄,所涉及的稅種包括消費稅、增值稅、資源稅、企業所得稅等,缺失能源稅、交通稅等關鍵稅種,且資源稅的征收僅包括原油、天然氣、煤炭和鹽等,對土壤、森林、水資源等沒有明確的規定,征收范圍遠遠不夠。第三,我國環境稅差別稅率劃分單一,存在“一刀切”的問題,環境稅設置了上下限額,具體的使用額度是由各省份確定的。第四,我國環境稅收減免政策效率低下。OECD國家除稅收減免政策之外,還有一系列的稅收優惠政策,如美國采用加速折舊的優惠手段,對用于防止污染的專項環保設備可在五年內加速折舊完畢;英國設立減排基金和針對小企業的碳基金,企業可以向財政部門申請免息貸款以用于企業的技術改造和環保設備更新;德國給予中低收入人群補貼,把生態稅改革與創造就業機會相結合,將征收的生態稅主要用于補貼養老保險金支出,削減個人及企業的養老保險等。與國外相比,我國稅收優惠政策數量少且單一(李穎,2011),主要局限于減稅免稅,不具靈活性。

(三)OECD國家征收生態稅對我國的啟示

生態稅收體系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OECD國家完整的生態稅收體系也是在不斷發展與優化中形成的,起初設置較低稅率,在發展綠色科技增加財政投入的基礎上,逐步優化稅率和增加稅收優惠投入,找到適合自己國家的均衡點。我國生態稅收存在環境紅利,但是經濟紅利效果并不明顯(司彥武,2007;張景華,2012)。雖然近年來我國在可再生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減排方面取得了突破,但中國面臨的環境問題依然嚴峻(王智烜和陳麗,2018)。我國應該充分結合國情,借鑒OECD國家的成功經驗,進一步完善生態稅收體系,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一,針對稅法零散且稅種單一的問題,應統籌生態稅立法體系,合理補充環境稅稅源,盡量使生態稅法涉及面廣、條例詳盡,做到有法可依、嚴格執法。與OECD國家相比,我國生態稅收需要考慮稅收中性原則,適當降低其他與勞動就業相關的征稅規模,并縮減易導致盲目投資的增值稅等流轉稅規模,緩解因征收能源環境稅給個人和企業帶來的稅收負擔(任高飛和陳瑤瑤,2021)。稅收之外的懲罰也可以作為輔助性手段。我國生態稅制改革應當做好頂層設計,以生態保護為首要目標,按照稅收中性原則,為獲取雙重紅利創造條件(劉建徽等,2015)。

第二,針對我國生態稅征收面窄的問題,可以借鑒OECD國家循序漸進地補充立法模式,適當引入其他稅種,如能源稅、交通稅等,并且實行差別稅率,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污染物實行多重征收,對現有的環境稅稅源進行不斷完善,并且實行專款專用制度,把生態稅征收額全部用于污染環境的治理和修復,從源頭、過程和后果的全過程入手,改善污染源和影響,最大限度地維護生態健康。

第三,對于我國環境稅存在的“一刀切”問題,可以借鑒OECD國家實施生態稅收的經驗,充分運用產品差額稅率和行業差別稅率。對含鉛汽油和無鉛汽油差別征稅,調高含鉛汽油的價格,刺激消費者綠色消費,或者設置出具體的差別稅額額度。例如,美國對二氧化硫濃度低于一級標準的地區,征收每磅15美分的硫稅,二氧化硫濃度在一級和二級標準之間的區域應繳納10美分的硫稅,超過二級標準的區域免征二氧化硫稅(李繼嵬,2018)。

第四,對于我國環境稅收減免政策低效率的問題,可以借鑒日本的做法,將排污量分為幾個不同的等級,對于升級生態科技技術的企業給予一定額度財政補貼等,或實行環保積分制度。日本通過對購買滿足節能標準的消費者給予相應數量的環保積分,利用積分可以兌換國家提供的制定產品或服務,推進鼓勵政策改變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將市場體制下的消費行為與政府制度實現有效融合(董瑤,2018)。

第五,我國在征收生態稅過程中要注重生態優先原則和公平原則,所得生態稅收要遵循專款專用原則。生態稅收的重點在于規制生態污染,改善生態系統,而不是充實公共財政,要堅持規制功能為主、收入功能為輔,二者相輔相成的原則。公平原則意味著具有相同納稅能力的人必須承擔等量的稅收,構建生態稅收體系并不是限制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不是在納稅人繳稅后可以肆無忌憚地從自然資源中謀取,而是在尊重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基礎上,合理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專款專用原則是所有實施生態稅收政策的國家所必須遵循的原則,只有做到預防和治理兩手抓,才能提高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增加的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份額在一定程度上對經濟增長造成了負面影響,但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所必需付出的代價(黃菁和陳霜華,2011)。此外,我國需要大力普及生態教育,提高公眾參與環境管理和環境質量監督的意識,共同實現生態與經濟的和諧發展。

猜你喜歡
污染國家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當代陜西(2019年7期)2019-04-25 00:22:18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華人時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對抗塵污染,遠離“霾”伏
都市麗人(2015年5期)2015-03-20 13:33:49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中国精品久久| 亚洲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无码综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色婷婷成人网| 色亚洲成人| 另类欧美日韩| 久草视频一区| 国产在线视频自拍| 亚洲伊人电影|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国产精品香蕉|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真实国产精品vr专区|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亚洲91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 色AV色 综合网站| 欧美一区国产| 欧美精品成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清纯| 亚洲无限乱码| 日韩不卡高清视频| 99re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孕妇大杂乱| 久久公开视频|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人妻丝袜无码视频|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麻豆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激情成人综合网| 国产精品爆乳99久久|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免费精品一区二区h|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麻豆精品在线观看| 自拍偷拍一区|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综合网久久| 污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一区| 久草视频精品|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久久网综合|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老司机aⅴ在线精品导航| 色天天综合|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99热|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亚洲爱婷婷色69堂|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在线第一页|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国产区人妖精品人妖精品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最新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 99精品福利视频| 一级毛片网| 欧美色伊人|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欧美精品三级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