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改變,對人才的思想和道德修養越來越重視,因此中職的教育策略需要做出調整,語文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學應結合實際,制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加強語文、愛國主義與學生之間的聯系,使教育教學真正對學生未來的生活與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第一,對愛國主義教育認識不足。主要體現為重視度不足和理解較淺層。部分中職教師對愛國主義的重視度較低,教學目標往往是以畢業率、升學率和就業率為主,而學生的學習則是以快速掌握一種技術從而投入工作或升入高職為主。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愛國主義教學時長、采用的教學硬件與軟件等都有所不足,教師和學生通常只是完成了相關知識量的提高,但自身的愛國主義思想并沒有得到提升。
第二,教學內容理論化。愛國主義教育最終應轉化為實際行動,即學生的言行舉止,但很多中職語文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過于理論化和概念化,學生的知識量雖然有所提高,但與愛國主義其實距離較遠,一方面只能談理念,無法產生實際價值;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仍停留在文字表面,沒有深入到愛國主義的思想文化中。
第三,學生學習方式單一化。很多中職語文課程的愛國主義教育缺少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自主性的學習仍是以傳統學習語文的方式為主,如:生僻字詞的查閱、歸納大致內容和中心思想等。在此過程中,因為重復性的內容較多,學生的思考過程和探究意識沒有得到培養,往往只是在死記硬背教師的結論和轉述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生一方面學習積極性會越來越低,容易產生被動的、惰性的學習狀態;另一方面也會導致知識結構和思維意識的落后。
中職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創新,想要保障其有效性,首先應重視學生實際情況,結合性格愛好、思想文化和語文水平等各方因素,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針,學校和教師應實現教學的多樣化與開放性,避免統一而單一化的內容導致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同時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很容易造成兩極分化的效果。針對這方面,教師在語文課程中需要結合不同的實例進行教學,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讓學生對愛國主義有一個深刻而實際性的理解,真正以概念化的教育模式,把愛國主義與學生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第一,明確的教育目標。在中職語文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設置清晰的目標,比如:按照時間長短大致分為短期和長期目標兩方面。短期教育目標是指一堂或一周語文課程中愛國主義教育要實現的效果,如:學生課堂上的參與度、互動性與積極性等。長期的教育目標則是一學期或一學年后愛國主義教育所要實現的效果,如學生思維意識的轉變、思考能力的提高、對愛國主義的認知等部分。
第二,注釋注解。中職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很多內容都涉及到了愛國主義,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把相關的字詞、語句或段落進行標注。學生可以把字詞和語句注釋為愛國主義的含義,段落則可注釋愛國主義的表現等。通過讓學生帶著目標和問題學習語文,讓其把自己的感受與想法進行注解,則可有效與愛國主義、語文知識建立緊密的聯系。
第三,讀后感。讀后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通過書寫愛國主義讀后感,學生可以把自己所學的語文知識、愛國思想進行文字表達,同時也實現了語文知識實際應用的鍛煉。在教學初期,愛國主義讀后感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發揮空間,少設置或不設置寫作條件,讓學生可以真正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帶著情境或問題書寫愛國主義讀后感,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以此不斷完善愛國主義教育。
課后作業是學生自主學習也是鞏固知識的重要過程,但以往的中職語文課后作業的形式較單一化和表面化,無法滿足愛國主義教育的需求,學生學習效率較低。針對這一點,愛國主義相關的作業應更加的靈活、自由,教師確定愛國主義中心,然后讓學生自己選擇內容,比如:板報、繪畫和表演等形式。板報的內容可以是圖文結合,教師可以事先給出一個愛國主義主題,學生圍繞主題選擇不同的內容,同時以自己的喜好為主導,設計文字排版和圖片。繪畫可以是單幅圖或四格圖畫。表演方面,首先初期劇本可以選擇語文課文中的一段,之后當學生的語文水平逐漸提高,則可自己根據實際事件進行改編或創作。其中,多人形式的表演作業,在分組時應把不同特征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組長輪流擔任,以此令所有學生都可積極地參與到愛國主義教育中。
中職語文課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需要重視自身的特殊性和實際情況,避免盲目的模仿和復制,應把學校、教師、學生、語文和愛國主義融為一體,制定符合學生自身需求的教育策略。
(作者單位:山東省鄆城縣高級技工學校? 孟凡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