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

近年來,航天夢、強國夢深入人心,航天制造業迎來高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期,全面建設航天智能制造領軍企業的戰略穩步實施,數字化、智能化制造得到廣泛應用,企業向“高質量、高效率、高效益”發展轉型。如何適應企業轉型發展,進一步提升航天制造業現場管理水平是現場管理面對的新形勢,本文研究了航天制造現場可視化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具體實施內容,通過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對航天制造業現場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為進一步優化和提升現場管理水平,結合企業“三高”發展需求,首都航天機械有限公司進行了現代化企業現場管理思路和實踐的探索。
根據近年來現場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薄弱環節,結合不同現場、崗位的管理要求,進一步完善細化現場2級管理制度;科學合理設置各級管理職責,細化工作內容;優化“6S”管理工作流程;實行現場管理數據實時采集;制定企業管理標準及考核辦法,提升實施現場管理效果。
一是科學設置現場各級管理職責。完善現場“6S”常態化管理,推行組織體系,科學設置現場各級管理職責。單位主管領導牽頭,建立以單位領導、“6S”推行員、班組長、班組“6S”督導員等各層級員工組成的“6S”現場管理小組,針對小組的各層級和人員,研究制定現場管理中的職責并監督落實。
二是完善細化現場2級管理要求。針對不同的工作現場,重新審視、細化完善現場2級管理要求,主要包括:細化現場“6S”平面管理布局圖,確保全面、細化、無遺漏、無死角,區域劃分明確到工段、班組。建立以班組為單位的日常點巡制,明確點檢區域、點檢對象、點檢路線、點檢內容、規范點檢記錄等,及時跟蹤、處理點檢發現的問題。建立個人責任制,將現場所有“6S”管理事項明確責任到人。
三是優化現場“6S”常態管理工作流程。根據不同現場的特點,梳理現場“6S”常態管理工作內容,針對不同管理內容,細化管理要點,如明確管理人員及時間周期等。確定最優的現場管理流程,確保現場管理要求持續、高效落實。
四是建立現場常態管理數據可視化模式(見圖1)。根據產品投產后涉及的現場管理相關要求,如人員配置、設備保障及運行維護情況、物料交接存儲周轉、成本控制及改善、質量控制要求及過程數據、安全目標及預防管理等內容,通過設置運行過程記錄和數據統計表單,將其呈現至現場管理看板,各類人員可隨時填寫反饋,以便及時把握產品生產動態,跟蹤問題發生的區域及原因,快速制定改善措施并迅速落實,為下一階段管理要求的制定、制度的完善提供真實、有效的數據。同時為企業發展大數據管理、智能制造構建現場管理模塊框架,并在信息化系統測試運行中提供完整、真實、準確的過程管理數據。

圖1 管理數據可視化采集模式
五是完善企業管理標準及考核辦法。在企業管理標準中明確定義現場管理各項內容,將管理職責劃分至各個責任部門,將日常管理所涉及到的全部執行單位按行政職務落實業務職責,闡明規范各項管理內容、要求、對象及實施方法。
完善企業管理考核辦法,增加現場管理考核內容和方法。體現現場管理“6S”年度工作要點、考核管理職責、項目、標準、考核周期及匹配分值,和分值所對應的經濟責任。在設定現場管理經濟責任制考核內容與標準時,納入領導作用、目標確定、實施保證、過程控制等檢查內容,量化考核加扣分標準,確保考核的嚴謹性、科學性。
公司持續推行5年現場“6S”常態管理及可視化應用模式的實踐方案,現場“6S”常態管理推行組織體系進一步完善,管理要求和責任區劃分更為具體細化,“6S”常態管理工作流程更為順暢,可視化管理水平持續提升。5年來,各現場自主開展日常管理1056次,自主檢查考核共計264次,自查問題5280項,整改率達到97.6%以上。解決了諸多遺留的現場管理難題和與安全質量相關的間接隱患,滿足了生產管理的日常需要。生產現場整體面貌及“6S”狀況大幅改善,提高了可視化管理效果,規范生產、操作和管理的同時,普遍提升了干部職工的管理素質,發掘和培養了基層生產、技術、管理和創新人才。
通過航天制造業現場常態管理及可視化應用模式的研究和實踐,積累了大量的現場管理經驗,在此基礎上,后續仍需密切關注現代企業先進管理模式的發展,結合航天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管理需求,持續優化現場管理的內容、方法,完善現場管理數據的可視化管理模式,保持現場管理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切實促進科研生產任務安全有序開展,提高現場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