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三白妝文化研究"/>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瑞瑞
(河南大學)
三白妝是宋代女性最常使用的妝容,它的素雅、淡薄更貼切宋代的文化氛圍。“三白妝是指在女性面部先涂白粉然后以紅脂涂擦眼眶、兩頰及腮剩額、鼻、下頜三處不涂紅脂對比鮮明而艷麗奪目,甚至脖子與胸口亦擦粉彩,這種裝飾又稱為濃妝。”三白妝始于唐代,興于宋代,唐代的三白妝是比較濃艷,叫“月啼妝”或者“啼妝”,現代戲曲的妝容就是唐代三白妝的延續和發展,但這種妝容到了宋代有所變化,不再以濃艷為特點,即以素雅為主要的特征,只在額頭、鼻梁、下巴處涂抹鉛粉,整體妝容干凈簡單,和現代女性化妝時高光涂抹的位置十分相似,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三白妝是在白妝的基礎上結合前朝妝容的特點而產生的,其流行與宋代的文化習俗,社會的審美傾向、女性的社會地位還有其受尊重的程度等因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同時以白為美的觀念深深地扎根于古代女性審美的經驗中,并且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審美文化。
中國古代白妝流行時間非常的早,成熟的白妝大約出現在商周時期,“所謂白妝,就是不施困脂,單以鉛粉傅面。”春秋戰國時期,婦女使用白妝的技巧已經有了記載,《楚辭·大招》曰“粉白黛黑,籬芳澤只”。魏晉至隋唐五代時,婦女們的容妝樣式豐富,出現了啼妝、淚妝,但是依舊是在白妝的基礎上進行改變,在許多人物畫作中都有體現。宋代也是白妝的盛行朝代,但不論是樣式還是材質都發生了變化。在樣式上,宋之前,白色的妝粉是全部敷在臉上,做基礎打底。例如,在詩人元稹樂府詩《恨妝成》有云:“曉日穿隙明,開帷理妝點。傅粉貴重重,施朱憐冉冉。柔鬟背額垂,叢鬢隨釵斂。凝翠暈蛾眉,輕紅拂花臉。滿頭行小梳,當面施圓靨。最恨落花時,妝成獨披掩。”在詩中詳細描述了唐代女性梳妝打扮的全過程,敷鉛粉、抹胭脂、綰發髻、飾簪釵、化眉妝、飾花鈿、插梳篦、點面靨的繁復梳妝過程。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唐代的妝容依舊是白粉敷面做打底,更多的改變發生在五官的修飾和妝飾上。到了宋代,講究清新雅致,白妝不再直接涂抹于全面,而是在額頭、鼻梁和下巴處,如圖1。材質上,普通百姓的三白妝多以鉛粉飾面,但宋代女性尤愛珍珠,在宋朝珍珠依舊是奢侈昂貴之物,而十分注重地位的貴族階層,他們會盡可能多的使用珍珠作為面飾,在極盡奢華前提下又能彰顯出自己的品味,這就是“珍珠妝”(后面會有具體的介紹),如圖2。正是在宋代審美的驅使,三白妝的迅速成為一種主流妝容。

如圖1 唐代妝容

如圖2 宋代蘇漢臣的《妝靚仕女圖》

如圖3 宋代吳皇后像局部
以白為美,在中國的古代社會是很早就存在的,例如從《詩經》中描寫衛侯妻子莊姜之美的詩句看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在詩中出現的“柔荑”、“凝脂”、“蝤蠐”、“瓠犀”這些都是白色之物,用于描寫了侯偉之妻膚白之美。在很多古代的詩詞都透露出古代女性妝容以白為美的觀念。北宋初年,剛從戰爭中走出,經濟不發達,國家調養生息,此時,人們生活拮據,比較樸素,不論是在服裝還是妝容上都崇尚節儉,即使宋代繁榮昌盛后,這種節儉之風依舊有所保留,三白妝以最素雅的妝容形式存在于宋朝。
1.政教寬和 儒學復興
“儒學在中國歷史上,自產生到發展,共出現了兩段輝煌的盛行時期:一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二是宋代儒學的再度復興。”宋代政教寬和、多元,以儒家思想為主的官方正統思想包括了道家、禪宗思想的存在,對宋代的審美產生極大的影響。古代的“白”又做“素”解,“素”《說文》曰:“白致繒也”。《釋名·釋彩帛》:“素, 樸素也。一又物不加飾皆曰謂之素。”“素”,既意指白色、本色,又意指本來的、原始的,或延伸為素淡、質樸的含義。《論語·八佾》:“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與言《詩》已矣。’”“繪事后素”,一直是學者討論的一個問題,綜合學者的文獻發現,“繪事”并非是后人闡釋的繪畫之事,也可以繪飾之事,也就是妝飾之事,女性要通過適當的修飾來突出自身美的本質。“同時儒家講究禮儀,認為飾和貌是與“禮”聯系起來的,妝飾之事是體現“儀”的一項重要形式。見人不可以不飾,不飾無貌,無貌不敬,不敬無禮,無禮不立。只有以禮統之,尊禮為要,合“禮”以達“仁”,的和諧,才是真正的妝飾之美。”將妝扮之事與社會禮儀和道德聯系在一起,突出妝容修飾的重要性,這使得女性對自己的容貌更加地重視。宋代崇尚儒學,在審美上更多的貼切儒家思想,宋代女性的妝容沒有繼承唐代的濃妝(紅妝),相對比較保守,只是在額頭、鼻梁、下巴涂上鉛粉,整體妝容比較的簡約,但簡約不等于簡單,宋朝的妝容有著高級感,例如唐朝喜歡用金箔來做面飾,而在宋代改金箔為魚骨,“人競剪黑光紙團靨,又裝鏤魚鰓中骨,號‘魚媚子’以飾面。”試看宋代女性貴族,在裝飾、面飾上更多地使用珍珠。在衣服上、鳳冠上、甚至是皇后侍從的裝飾,都以珍珠鑲嵌,如圖4。將珍珠作為面飾,他們會貼在額頭上、面靨上,以及兩夾,在數量上,貼珍珠數量最少三顆,最多是9顆,從圖像上并沒有發現身份地位越高貼的珍珠數量越高的規律;在花樣上,從北宋皇后的畫像上可以看到有梅花狀、葫蘆狀的鈿,沒有固定的格式,但是根據宋代的文獻發現梅花鈿是比較流行也比較常見的一種面飾花樣,并且將使用梅花樣式的妝容稱為“梅花妝”。相傳南朝宋壽陽公主白天臥睡在含章殿下,梅花落在公主額頭上,揮拂不去。后人多效法在額頭上描畫梅花之形,或將金箔剪成梅花形狀,統稱為“梅花妝”。在宋代時無論是宮廷還是民間都比較受歡迎的。在梅花妝的基礎上加上素雅的珍珠,相較于前面幾個朝代,珍珠的使用使得三白妝成為歷史中極具特色的一種妝容,但珍珠的使用必須要以宋代的珍珠資源為基礎。宋代珍珠的來源有很多,一方面是因為宋朝有了養殖珍珠的新方法,即“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伺其開口,急以珠(系人工珠核——筆者注)投之,頻換清水……經兩秋,即成真珠矣。”因此珍珠的產量較多,在對宋代皇室珍珠供應量充足的情況下。在珍珠質量上開始有講究,宋代于海南設采珠專官,從海外貿易中大量購買珍珠和其他奢侈品,除了購買海外的珍珠,還有從契丹購買的北珠,所以宋代的珍珠無論是從質量還是數量都有優勢,這使得宋朝流行的審美風能夠顯富貴而又不失高雅,美麗又不失自然。
2.理學盛行 禮教森嚴
理學,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有相當大的影響力的社會學術思潮與理論形態,形成于宋代,并在宋元明清之際占主導地位,又稱為“道學”、“宋學”、“義理之學”。主要是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相結合下而形成的思想,宋代是理學發展最為成熟和構建比較完整的時代,理學的興起逐漸滲透到思想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并且對宋代審美文化產生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理學是源于一種“仁義”和“道德”,都是建立在中和適度,甚至是禮讓基礎上的,從宋人對繪畫品格的追求來看,與先賢相比,變成了“逸、神、妙、能”四格,并認為“神、妙、能”皆可學,唯逸不可學。”理學的本質強調存天理,滅人欲,所謂“天理”即是宇宙萬物的本源,萬物只有一個天理,先有理后有物,即人們不應該放任自己的欲望發展,所以女性也不該過多地去追求濃烈艷麗的美,男性也不該有這樣的審美觀。所以前朝的濃艷的妝容是不符合理學統治下女性妝飾標準,理學崇尚的更多的是一種“清水芙蓉,天然雕飾”的美感。所以宋代更加喜歡素雅的美,因此宋代女子的妝容和服飾更加偏向于素淡清雅。
“程朱理學”十分強調倫理綱常,即“夫為妻綱”,要求女性要以男性為中心,所以女性無論是在物質還是精神上對男性都有一定的依賴性,并且試圖討好男性。“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文化學者趙冬梅在接受《家族企業》采訪時稱,早在1000 年前的宋朝,女性的地位就曾經迎來了“高光時刻”。”即女性和男性一樣擁有繼承家族財產的權力,有離婚、改嫁的自由、女性可以經營家業等。相比于前朝,盡管女性的權力和在宋代的法律上得到承認,社會地位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這依舊改變不了女性為了符合男性的審美做出改變。例如纏足,纏足美名曰步步生蓮,這是宋代男性畸形審美下的產物,蘇軾在《菩薩蠻》中就有贊美纏足,“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回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并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宋代男性喜歡嬌柔瘦弱的女性形象,纏足導致女性不能遠距離行走,以此減少女性外出的頻次,使得女性能夠在家相夫教子,防止女性“紅杏出墻”,另一方面就是為了營造女性病態嬌弱之美,來滿足他們對女性美的想象。同樣,宋代的三白妝的流行絕對離不開男性對于病態美的偏愛,女性摒棄濃艷的裝扮,只在額頭、鼻梁、下巴涂一些鉛粉,使自己的形象呈現“我見猶憐”,以此得到男性的垂憐和疼惜。
3.崇尚文風,以雅致勝
“崇文抑武”,這是宋王朝推行的一個政策,這一政策深刻地影響著宋朝文化藝術發展。宋初“杯酒釋兵權”的典故,宋太祖趙匡胤為了鞏固統治,避免下屬將領謀反,通過酒杯讓他們交出軍權,這就注定了宋自立國起就是一個崇尚文治天下的朝代,但是隨著北方少數民族的不斷來犯,國家長期處于戰爭的狀態,這使得宋代文人失去了唐朝詩人的豪情壯氣和博大開闊的胸襟,讓他們的內心變得畏縮、害怕、膽小、羸弱,代之而起的是宋人壓抑自持、不敢表露、溫和儒雅、謹慎小心的心理特點。宋代文人的追求不再是入朝為官或馬革裹尸、血灑疆場的人生理想,相比之下更向往的是閑適安靜、寧靜自樂的個人生活,他們有了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琴棋書畫,或研古尚理、玩賞金石、修身養性,其恰恰促成了宋代高雅文風的形成與漫延。宋朝以文為主,此時的文人無論是社會地位還是名譽權力都很有保障,宋代文人可以說是真正幸福的人。但這些只是一個基礎,這些文人士大夫一直將高雅看成他們的一種品質,因此,他們崇尚的東西也必須是看上去優雅高貴的,那么,像前朝一樣明艷的妝容,就算心里喜歡,但作為文人,也會因為他們的品格和階層而壓抑自己的欲望,所以宋代社會風氣影響下的文人也轉而追求高雅之美。在文人審美占據的社會思潮下,經過調整的三白妝,它既保留了唐朝妝容的特點,又添加素色來代替濃艷的胭脂,整個妝容既素雅又不失格調。十分迎合當代人的審美。宋朝士大夫很多,他們在仕途上不盡意,在現實中他們會更傾向于看起來清瘦柔弱的女性,這樣對比之下更能彰顯他們的男性魅力,所以宋代女性的三白妝更能得到男性的青睞。
4.國家初建 節約風尚存
宋朝是貿易、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但宋朝的黃金時代不是突然就到來的,歷經戰亂,建國初,宋朝的經濟很落后,百姓囊中羞澀,生活上處處節約,因此摒棄唐朝繁雜而奢侈的服飾和裝飾,無論服飾還是妝容一切從簡,隨著宋朝發展越來越快,農業、航運、商業都在快速的發展,但這種簡約之風依舊有所保留,在簡約的事物上賦予不簡單的意義,像蓮花、菊花這些自然之物被賦予更多人性的高貴品德。所以宋代三白妝清瘦、淡雅的特點在文人的口中有著很高的贊譽。
總之,自古以來,女性之美總是與化妝行為相依相成,各種妝容技巧、妝飾材料層出不窮,綜合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技術發展和人們普遍的審美風尚。三白妝成為宋代傳統妝飾文化發展的一條重要主線,無論是普通階層還是貴族階層,都在積極地推行這種妝容,包括由三白妝演化而來的高級版妝容“珍珠妝”,無論是從儒家“繪事后素”,還是理學家的存天理,滅人欲,以及崇文治天下的環境,我們可以看出宋代三白妝深深地受到當代文化和政治環境的影響,但無論在什么樣的條件和環境下,都阻擋不住女性對于妝容的追求。在經濟日益全球化、文化消費多元化的今天,再度審視宋代三白妝文化,對繼承傳統妝飾文化之精華,創造具有中國氣派的現代妝飾設計,無疑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