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琰娟
(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與此同時,面對著全面改革的教育課程的實施,以及攝影攝像藝術、多媒體及計算機藝術的發展發達,中國的油畫藝術教育發展也遍布未知與挑戰,但與之相對的機遇也充斥在前路上。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立足于藝術精神于油畫中的體驗,以此入手研究基于油畫教育的特點及問題,并加以改進從而突破現代油畫教育的發展。
什么是藝術精神?作以某一民族,或者說某一特定事件空間的價值框架系統,通過藝術形式展現那一時期人類對于人與自然關系的見解和人類的情緒映射。藝術精神建立在人類意識形態系統及社會制度,使用視覺表達的形式來表達和建立的文化精神。現代藝術中的視覺表達和當代核心價值結構為互相對應關系,而藝術精神則成為了藝術價值框架的重要體現。
1.傳統藝術、表現品味神秘的美學世界
每逢提及油畫,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神秘感,這和傳統藝術帶給人類的印象相關。而油畫中有一副不得不提的代表作“蒙娜麗莎”,這位美麗的女士用她的微笑借助達芬奇的手筆感動了每位觀賞者的心。甚至有藝術家提出蒙娜麗莎她的笑內涵了全世界最豐富的感情,而達芬奇通過他的手法所展現的卻不僅僅只有蒙娜麗莎該形象,更是要將藝術家的精神渴求、人生理念、情感、智慧所表達出來,這一點也巧妙的將那個時代的故事借助她的微笑都保存了下來。所以說,無論是從精神表達還是繪畫手法上,該作品都將隱秘的美學世界近乎完美的闡釋了出來。
2.獨特的繪畫技巧和色彩運用帶給觀者獨特的精神體驗
油畫藝術擁有兩個非常重要的表現手段,分別是色彩的運用以及繪畫的技巧。因此,油畫寫實卻又抽象的榜性隨著時間的退役即使發生再多的變化都無法改變,但卻并不固執,即使側重點有所改變。“重意不重形”是我們中國的山水畫的繪畫精神和技巧,而對于寫實為特點的油畫,結合兩者則是它的技巧了。不僅將情感融入其中,還突出了寫實的特點。藝術家的藝術追求通過特殊的思想意識和繪畫語言進行表達,展現了其審美意識的獨特,和其在傳承當代文化方面的價值,同時自我的精神也得到表達,可以說非常成功。光影交疊限購是油畫其色彩技巧中的重要組成,該應用也是一種重要的情感展現方式。色彩和技巧在油畫繪畫中互相交融,顯著提高油畫藝術的層次,將精神體驗以獨特的方法呈現給了觀眾。
建立在審美以及技巧的特性上是筆者所認為的課程的總目標,基于此基礎進行發展總結,應化為如下三點:感—能—品。感指的是感情,能指的是手法、工具、技術,品指的是個人品德修養,也就是說先要讓學生對于生活對于世界充滿著愛和熱烈,然后才是繪畫技能上的提升和穩固,最終能夠成為擁有良好品德格局魅力的成人。筆者希望該課程不僅是教授油畫其自身的技能和相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將一種借助學習該課程而形成或者發現的能力進行培養。畢竟油畫繪制是一種特殊才能,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就有可能習得,但我們不應局限于此,幫助學生獲得高品質人生的可能才是我們更進一步的目的,對比于學校教授的自然科學所代表的生存技能,油畫藝術更多的是將做人的道理傳遞到學生內心,從哲學角度對自身生命本真的追求。也就是借助集體或者個人進行參與的方式,通過繪畫的各種材料工具進行油畫技能理論的學習,將油畫的專業繪畫語言的表達手法掌握,并且具備相應的專業理論系統及相關知識,能夠將油畫的制作流程掌握,最終擁有一定水平的油畫繪畫能力。同時,還要掌握對他人作品的評述和欣賞方法。在經過了系統的學習之后,體會到油畫的獨特美感,進一步得到視覺觸覺審美經驗,同時樂在其中。學生既能夠借助油畫繪畫將內心的情感想法得以表達,還能提升個人創新能力,自身想象力,將審美情操進行進一步提升。而且,學生的感官體驗、表達、個人發展潛力與鑒賞評價能力和執行力得到完善,從而讓學生獲得未來在創新領域科研領域的基礎培養。
課程內容研究領域內劃分多層次,而從微觀層次來看油畫教育的結構研究就在其中。如同課程結構設計,將一定層次的教學內容依照科學的規律和客觀證明,有效、有序、有較好的序變特性。
標準且科學的組織計劃是該教學內容架構設計的原則,既要能呈現出其學科的具體知識結構,更要能結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現階段身心水平,從針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方面來把握。規律性和有序性是構成油畫教學內容的重要特點,而對應的課程設計和發展也需要按部就班的推進。在該流程內,各個框架元素需要依照對應的時間節點設計順序。開展對應教學內容也需要如此,將教學內容置于與之對應的學習生活階段中,這也是教育者所需要嚴肅執行的客觀教學規律。
下一步是對于學生的學習進度按照不同的程度進行階段化設計,大致我們分為三種階段,初級:需要將知識理論課與繪畫技巧課互相結合,包括但是不限于對于顏色、素描等的技能訓練與研究、相關繪畫材料、基礎繪畫技法及對應的藝術知識研究,同時需要結合對應文化背景,將中國的美術、油畫史,西方的藝術史,油畫藝術的發展史進行教授。這是由于在此階段的學生很有可能在學習之前對于油畫一無所知,繼而非常有必要讓學生了解與之相關的背景知識。
中級:為了讓大部分學生能夠掌握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更好的發展自身,將以油畫的周邊課程為主,結合綜合類學科進行內容設計。例如但不限于學習與油畫相關的人體、肖像、景物、風景等一系列課程;還有關于繪畫結構、人體解剖、藝術專用透視等的理論學科;從其他畫種方面對于油畫進行一定程度的專題性學習,包括但不限于宗教、歷史、風景、風俗、靜物、肖像等畫種;同時引導學生初步探究藝術,通過對于后現代藝術、藝術概論、西方現代藝術等課程。而且需要在設立必修課的同時安設更為豐富的選修類課程,包括但不限于水彩設計、中內外文學、美學心理、民俗地理人物志、新時代信息技術、國畫、雕塑、版畫、動畫及雕刻等學科的知識進行興趣學習。
高級:將綜合實踐及研究類課程作為必修課程內容進行設置。推進學科教學步入研究探索方向,內容包括了繪畫綜合材料、具象表現主義、抽象表現主義、寫實表現主義、古典主義等相關的油畫技法與理論研究。同時升高理論學習高度,將哲學引入教授內容中,幫助學生理解繪畫的意義,包括了藝術批評、藝術哲學、新藝術浪潮、西方藝術思潮等。該階段學生應當具備基礎的自覺,可以進入更寬的領域開展油畫學科的探索,加入更多實踐主題學習內容,包括采風、藝術考察等。同時增加社會與學校的聯動,從而幫助學生運用學習到的綜合知識,從進入社會進行實踐等實際課程,到就業指導等理論課程,在過程進行中加入新媒體技術教育的學習,使得學生具備借助計算機工具和傳媒手段的能力和意識。
教育不能隨性更不能只依托于經驗,油畫繪畫作為學科具備其嚴謹性,而身為學科必有其章法原則,否則亂了套的教育只會對學生帶來更加不利的影響。所以油畫繪畫的教授必須遵循嚴謹生動的原則。
1.示范輔導與啟發學生自主相結合
作為一門技能技巧性極強的學科,他的課程設計不同于語數英等自然學科,實踐性是其重點,老師的個別輔導及示范對于教學成果非常重要,特別是一對一輔導更是如此。因此,在教授繪畫技法時,老師或老手的示范對引領學生的學習進度,十分關鍵。老師必須要樂于示范且善于示范,但不局限于示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自發性面對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被啟發,在面對困難時逆境時迎難而上,具備源自內心的勇氣。
2.非強制性原則
嚴謹性的原則不應成為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作為老師接受和包容學生的思想也是重中之重,而限制學生的審美及想法是不應當的,尤其是還是從自身的審美出發就更顯狹隘。老師應當鼓勵學生所接觸到的方方面面來借助繪畫方式表現出來,并幫助學生理解其存在的意義,而不是犧牲學生的創新能力來達成教學目標。而在實踐過程中,雖然教師不變,但學生仍呈現多種特點,也證明了學生自身認知存在各自差異,而這一點也迎合了油畫的特性,賦予學生的作品更多的價值,幫助學生發展自我個性。而引導手法是教師所應著重研究的,不僅僅是啟發和誘導,還需要建立一個供學生自我抒發、展現、體驗的平臺,幫助學生融入藝術精神在自身特性中,讓學生作品更進一步,這也是美學教學時老師該遵循的規律。
3.多元互動原則
豐富且對應的油畫教學幫助了該藝術學科的多元化發展,意味著封閉而保守的教學方式被突破。對于本身就是舶來品的油畫美學,不僅是研究學習,只通過技法等一些皮毛,更需要站在對這門藝術語言實踐探索、理解、認知的基礎上。而掌握油畫語言只是第一步,更需要產生對其背景的深度認知。伴隨其在國內的發展,單一的教學方式已經限制了油畫的具體發展。當代社會需要的具備綜合素養的人才,而恰好沒有固定模式的油畫學科中,宏觀能力是老師所需的意識,需要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貫徹多元開放的美學觀念,通過新媒體的手段將整個學科主體結合在自然世界的大文化背景之中。
技巧和視覺表達雖然是油畫繪畫需要結合實踐所需的,但理論知識仍舊是學習中的重要組成,而且實踐必須建立在相應的理論基礎上才能合理進行,而借助實踐,還可以補充對油畫的理論知識,將腦中的綜合知識得以更好的應用。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才是科學的手段,而枯燥的練習卻無視理論,將無法總結出影響自身發展的問題,無法實質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因此很多理論知識薄弱的學生在對于藝術作品的理解和欣賞上存在各自之間不同的偏差,也就導致他們在自我創作時常常陷入瓶頸,思維枯竭,影響主觀能動性,阻礙其提升自身油畫繪畫水平。
很多學生對于繪畫創新毫無興趣,教師教學結果差,效果不好,學不到適用于他們創作油畫的知識,這都是因為大多數高校在教學手段上的單一。通過觀察總結,大部分普高美術院校將低年級階段作為油畫基礎教學的階段,這是因為該階段學生無法應對多種多類的技能和造型方法,以及我國民族傳統藝術形式。而高年級學生審美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后,一定程度的審美疲勞使得他們不滿足于低層次的教學內容,從而樂意選擇更多元化的風格,這在盲目選擇畫室時較易發生。
首先,因為老師更關注學生對于技巧和理論知識的掌握,此間教師對于學生更多是直接引導,學習的進度和時間無法自主,使得學生無法成熟的掌握相關技巧和理論,繼而無法良好運用相關技術和理論。不僅如此,長時間借助此教學手法還容易讓學生無法跟上學習進度,從而抵觸對于油畫繪畫的學習,再發展為學習成果差,惡性閉環也因此產生。
有效提升學生繪畫技巧及興趣需要對于教學方式進行創新,而寫生正是一種好的方式。但對于該手法一部分高校在選址時并不用心,學生在不合適的地方經歷幾次實踐后,便又會產生對此的興趣,也就讓寫生這種創新的教學手法無法真正的幫助到學生,只是浮于表面。
對于油畫藝術的社會化而言,相關人才必須是應用型的人才,也就是該群體的基礎技巧需要相當堅實,因此基本功的訓練在油畫繪畫中相當重要。而油畫繪畫基礎重點有兩項,一項是對于作品空間的布局,這需要對繪畫在通過平面結構表達整體布局中有一定掌握,這需要提高學生對于陰影和線條的知識的實踐,還有觀察力在平日教育中的持續教授培養。第二項是運用色彩,學生首先需要學會初級色彩用法,在進行持續時間來積累色彩運用的經驗。除了這兩項,培養審美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點,因為該能力拓寬并提高了學生的繪畫水平,讓學生在學習期間豐富了文化生活,對于油畫的興趣越來越高。
油畫繪畫學科的教學目的是要放在優先位置的,畢竟真正的藝術家不僅是繪畫技藝高超,在對于藝術作品的審美、表達和創新上都頗有建樹才行。其次,學生對于學習該學科的目的和自身能力的差異都應當得到充分認識,所以在考慮相關實用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教學框架和課程安排。最后,教學體系在油畫學科方面的完善需要將傳統的文化類學科加入其中,將傳統繪畫藝術和文化知識對學生進行普及,從而通過中國傳統藝術表達形式和元素服務在學生日后的繪畫創作中。
作為一種藝術界中較為獨特的表達形式,油畫藝術也已經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從教學模式和手法的改革方面來看,這一點將成為油畫藝術在我國完美發展的重要前提,而進一步研究研判傳統油畫繪畫的教育框架和手法與當代的油畫教育框架手法之間存在的關聯,通過油畫繪畫的美學藝術精神作為基礎發展點將會是一種優秀的研究分析手法,這將幫助現階段的普高美院明確現存的隱患,從而把油畫藝術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策略同油畫繪畫美學藝術精神進一步融合,而我們普通高校則需要進一步了解自身的不同情況對于各自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的策略的研究挑選,畢竟教育模式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服務于進一步提高油畫繪畫藝術學科教育的最終質量。因此,我們的高校領導雪堆不能單單只關注形式上的油畫藝術教育改革,更要確保的是最終的改革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