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鋒 何建 唐靜
摘 要 總結廣西融水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基礎建設落后,信息閉塞,銷售渠道單一且狹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有待加強;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落后),最后提出了對策建議:解決好中藥材產業發展面臨的前提保障;加強引導,科學規劃,做好指導服務;引進龍頭企業,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加快融水縣桂北(國際)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完善中藥材產業發展面臨的產后服務體系;加強品牌建設,挖掘和打造融水民族特色醫藥;構建中藥材壯瑤藥材質量保障體系。
關鍵詞 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問題;對策;廣西融水縣
中圖分類號:R282;S56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7.008
2018年12月18日,為推進道地藥材基地建設、加快發展現代中藥產業、促進特色農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國家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制了《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年)》。2019年,廣西農業農村廳領導在賀州市八步區舉辦“2019年廣西道地中藥材種植技術暨中藥材產業扶貧培訓班”時指出:根據廣西黨委政府要求,農業農村部門要協同相關部門推動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要把中藥材作為重點產業,使之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促進特色產業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實現鄉村振興。柳州市人民政府在《關于加快推進柳州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柳政發〔2019〕29號)中提出,要求提升打造中藥材產業,加快建設融水縣桂北(國際)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到2020年,柳州市中藥材種植面積力爭達到0.93萬hm2,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0億元。
同時,2020年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療效與價值,獲得了全民的高度關注與信任。這將給作為中醫藥事業物資基礎的中藥材帶來長期需求上升的積極影響,有利于中藥材產業長期發展。2020年底,廣西出臺了《促進全區中藥材壯瑤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方案中指出,到2025年,廣西中藥材壯瑤藥材產業規模穩定在40萬hm2左右,中藥材壯瑤藥材產業創新能力、產品質量及品牌效應顯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桂”字號品牌。因此,加快推進桂北山區中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已是迫在眉捷。
1 ?現狀
1.1 ?發展概況
融水縣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縣土地總面積為4 638 km2,林地面積為3 741.5 km2,森林覆蓋率為79.6%,草地面積24.42萬hm2,耕地面積3.29萬hm2,土層深厚,土質肥沃,耕性良好,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適宜中藥材發展的氣候條件。截至2020年,融水縣中藥材種植加工公司、專業合作社共計50家,其中龍頭企業4家,示范合作社4家,示范基地種植面積0.166萬hm2,示范帶動全縣中藥材種植總面積近0.53萬hm2,產量2.1萬t,產值3.6億元。
1.2 ?產業規模及分布情況
融水縣中藥材主要品種有靈芝、鉤藤、草珊瑚、五指毛桃、茯苓和厚樸。其中,融水靈芝主要分布在懷寶、洞頭、四榮、桿洞、同練、滾貝、白云、安太等鄉鎮,現有面積約467 hm2,年產靈芝約770 t,產值達1.23億元。茯苓主要分布在桿洞、滾貝、洞頭等鄉鎮,2020年保有面積170 hm2,產量2 900 t,產值2 900萬元,但隨著資源的匱乏,面積在縮水。厚樸主要分布在滾貝、桿洞、洞頭、同練等鄉鎮,厚樸0.06萬hm2,產量1 800 t,產值1 470萬元。融水縣在八角面積0.13萬hm2,產量3 050 t,產值5 060萬元,因2019—2020年價格上漲,目前群眾種植八角的積極性又開始增強。與此同時,鉤藤、金銀花、草珊瑚、五指毛桃等中藥材種植面積在拱洞、安陲、大浪、桿洞、滾貝、良寨等鄉鎮得到了壯大。受疫情影響,羅漢果種植面積在融水、永樂、懷寶、汪洞、安陲等鄉鎮又成為一種對群眾影響力較大的產業。
1.3 ?近幾年產業政策支持情況
為加快融水縣經濟發展步伐,融水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把中藥材產業歸納為全縣“5+2”精準扶貧攻堅戰的重要產業,對中藥材產業發展制訂了產業獎補惠民政策。據統計,2018—2020年間,融水縣累計安排扶貧產業獎補資金支持中藥材發展0.75萬hm2,補助資金1 170.8萬元,涉及貧困戶3 230戶、11 395人次,助推精準扶貧工作。同時,融水縣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各級財政資金優勢,先后在四榮、大浪、懷寶、桿洞、同練、洞頭、滾貝、白云、拱洞、安太等鄉鎮建立中藥材示范基地40多個,給予基地建設、倉儲及初加工、品牌打造等建設補助1 760萬元,創建區級中藥材林下經濟示范區1個,鄉級示范園5個,村級示范點29個,從而有效地推動融水縣中藥材產業發展。
2 ?存在的問題
所有產業的發展都涉及到土地、人才和技術問題。融水縣中藥材產業因用地指標緊缺、經營主體規模偏小、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資金短缺、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尚不完備、專業人才緊缺等原因,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和限制。
2.1 ?基礎建設落后,信息閉塞,銷售渠道單一且狹窄
融水縣地處山區,由于種植戶生產經營分散、專業化程度低、交通、生產等基礎建設落后,加上農村信息化建設滯后,農戶難以與生產廠家和銷售企業對接,無法形成緊密協作關系和利益共同體,也無法利用科技信息技術實現農村電子商務銷售,導致銷售單一且渠道狹窄。另外,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多,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大多是老人婦女,也影響了生產進程和基地建設質量。
2.2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有待加強
近年來,融水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來說發展還比較緩慢,其生產經營方式單一,規模較小,經營管理不規范,沒有帶動能力強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引導和帶動農戶進行產、供、加、銷服務,企業與農戶聯結比較松散,引領示范作用發揮不充分。加之山區中藥材產業投入大、群眾經濟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弱等原因,現有經營主體無法引領整個產業的循環發展,影響著融水縣中藥材產業的做強做大。
2.3 ?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落后
經過近幾年的努力,“融水靈芝”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產品,獲得了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和農產品保護項目支持,品牌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知名度不斷提高。盡管融水縣“三品一標”建設工作在2020年獲廣西認證產品有效總數第一,但從全縣產業來看,目前還沒拿得出一個響亮的本土農業產品牌,品牌輻射效應發揮不足,市場競爭水平低,市場營銷和品牌建設落后,影響著整個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3 ?對策建議
3.1 ?解決好中藥材產業發展面臨的前提保障
1)保障土地供給。盤活利用好農村集體土地,探索土地入股、土地托管、聯合經營、代耕代種等新型土地流轉方式,使得土地流轉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2)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合理整合相關產業、鄉村振興和金融、社會資本、涉農資金等,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道地優勢中藥材品種繁育、生產基地、加工、品牌營銷等建設。3)加強科技培訓力度,培養農業專業人才。創新中藥材人才的培訓形式與內容,健全人才培養培訓體系,組織發展中草藥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到中藥材產業發展重點區域學習、培訓,開拓視野,提高服務水平,繼續開展產、學、研、帶科技產業合作模式,加大中藥材科技人才引進,不斷挖掘中藥材產業潛力和科技應用水平,培養出一批推動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經營管理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和技能人才,為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
3.2 ?加強引導,科學規劃,做好指導服務
理清思路,科學指導,合理布局,制訂產業發展規劃。選擇和引進中藥材種植品種,做好種子種苗種質資源保護工作,因地制宜發展當地道地優勢中藥材品種。重點布局大宗和名貴道地中藥材,突出特色、連片開發,大力推進中藥材規范化基地建設,優先發展市場需求量大、廣西資源稟賦好、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壯瑤藥材品種。堅持優勢區域重點發展,推進中藥材壯瑤藥材“一縣一品”和“一品一產”戰略實施,劃定各個品種重點發展區域,優先扶持發展,打造道地藥材生產基地。而融水靈芝作為地方特色優勢品種被列入了廣西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同時靈芝被列入既是食品又是中藥材的試點管理物質,加強融水靈芝種質資源保護和有效利用,對本地野生靈芝和栽培品種進行提純復壯和再馴化,培育出適宜融水本地的優質靈芝新品種,建立規范化林下生態栽培技術體系,引導企業提高靈芝生產企業的規范化栽培管理和基礎科研能力,推進藥食用物質產業發展,助力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
3.3 ?引進龍頭企業,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
1)引進生產能力強、加工水平和產品檔次高、連接生產和消費的紐帶作用力強、產業融合帶動能力強的企業,充分利用企業在資金、人才、管理、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完善全產業鏈布局,推廣“公司+專業合作組織+基地”“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合作組織+基地”等經營模式,引導其與農戶、農民合作社等主體相互合作、利益共享,建設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提高中藥材生產組織化程度,帶動農戶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其在三大產業融合發展中的引領示范作用。2)大力發展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和藥材種植大戶,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引導經營主體構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鼓勵融水縣中藥材生產、加工、營銷主體和國內知名醫藥企業對接,建立穩定、可控的中藥材原料種植基地,增強主要中藥材的生產經營大戶的抗風險能力,推動產業化經營。鼓勵、支持營銷主體聯合國內知名醫藥企業在融水建立中藥材產品初加工廠車間。3)圍繞中藥材壯瑤藥材重點品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托現代農業(核心)示范園區建設,鞏固融水、拱洞、大浪、安陲、懷寶、桿洞、同練、滾貝等鄉鎮建設高標準中藥材壯瑤藥材生產基地。引導國有農林場充分利用農林地資源和林下空間,依托大型藥企建設仿野生中藥材壯瑤藥材生產基地,加大對中藥材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將中藥材生產發展到廣大貧困地區,帶動貧困戶發展中藥材產業,實現中藥材產業發展和貧困戶增收“兩同步”。
3.4 ?加快融水縣桂北(國際)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建設,完善中藥材產業發展面臨的產后服務體系
加快融水縣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打造集品種培育、基地建設、加工轉化、技術研發、冷鏈倉儲物流、營銷平臺于一體的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促成中藥材種植基地和深加工項目投資運行,推動桂北(國際)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建設進度,將融水桂北中藥材倉儲物流中心打造為第四代中藥材交易市場,集中藥材展示、交易、貯藏、初加工、分選、初包裝、配送、電子商務、無公害檢驗檢測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新型中藥材流通業態,同步帶動康養旅游產業。
3.5 ?加強品牌建設,挖掘和打造融水民族特色醫藥
1)加大廣西道地優勢中藥材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培育知名品牌,利用多種市場營銷形式,打造一批全國有名、世界有影響力的道地藥材區域品牌,形成一批競爭力強、特色鮮明的中藥材優勢產業。支持培育中藥材第三產業發展,鼓勵開發中藥材文化產品和使用產品,挖掘藥食同源品種的食補功能,開發藥食同源食品、藥膳保健食品,打造一批集中藥材展示、銷售、科普、養生餐飲、保健體驗等于一體的康養休閑旅游產業。積極推進中藥材認證工作,推進融水縣中藥材的“三品一標”認證登記,打造廣西道地藥材品牌。2)通過加強與電視、媒體、網絡平臺的合作,組織區域公用品牌宣傳和推介,不斷開拓市場渠道,促進農民增收。3)做好道地優勢藥材規范種植、病蟲害綜合防控、科學施肥、產品初加工、產品質量控制、產品藥效保障等技術服務工作,深挖民族特色醫藥,注重藥材道地化、特色化、生態化,避免民族特色醫藥加工流失。
3.6 ?構建中藥材壯瑤藥材質量保障體系
堅持質量為先,在綠色生產、優質種苗、質量標準、市場監管上下功夫。1)推廣綠色仿野生種養,道地化、良種化與生態化。分區域、分品種制訂完善中藥材壯瑤藥材農藥殘留、重金屬限量標準,提高中藥材的有效成分和品質。2)提高種苗質量。向上級主管部門建議,研究制訂廣西中藥材壯瑤藥材種苗管理辦法,制訂種苗質量標準,加強種苗質量監管,規范種苗推廣行為,從源頭上保障中藥材壯瑤藥材質量。3)完善質量標準體系。在現有標準的基礎上,根據中醫臨床和中藥企業提出的藥材品質要求,探索以藥理和臨床價值為導向的中藥材壯瑤藥材質量評估路徑,制訂完善中藥材壯瑤藥材標準體系,助推中藥材壯瑤藥材“走出去”。4)企業與政府共建全產業鏈的追溯信息系統,保證產品質量信息的充分與對稱性。生產與經營監管上,對生產全過程及經營全過程進行嚴格執法,懲罰假冒偽劣、摻雜等不良行為,解決劣幣逐良幣的“市場失靈”問題。
總之,我們在發展中藥材產業中,要根據黨中央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經營主體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建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形成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種植的生產基地,全面鞏固和提升融水縣“5+2”“3+1”特色產業,有效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做好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機銜接。
(責任編輯:敬廷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