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琪
摘要:社會治理問題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關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對于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當前,我國社會治理人才隊伍規模較小,專業化水平較低,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尚不完善,針對上述問題,要拓寬渠道引進人才,提升隊伍專業化水平,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以優化人員隊伍建設,提高整體社會治理水平。
關鍵詞: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專業化水平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迅猛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生活需求逐漸多樣化、個性化,社會治理工作難度和復雜性大幅提升,對社會治理工作人員的素質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社會治理工作中,專業化人才隊伍是基礎也是關鍵。為了更好地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回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就要從實際出發,以需求為前提,推動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一、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現狀
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治理工作,對社會治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給予了較大政策支持,社會治理人才隊伍發展較快,社會治理專業水平整體大幅提升,社會對社會治理專業人才的認可度加強。但是目前我國社會治理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主要如下。
(一)社會治理人才隊伍規模較小
總體上看,當前社會治理人才隊伍規模較小,人才數量存在很大缺口,尚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并且專業的人才隊伍大多分布在城市,在廣大鄉鎮和農村還比較薄弱。同時還存在人員整體結構分布不合理的情況。在人員缺少的情況下,一名工作人員需要服務多名對象,特別是在抗擊新冠疫情以來,對社會治理人才需求數量較大,而人員不足,使得工作人員不得不延長工作時間,導致過度疲勞,降低工作效率,制約了社會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專業化水平較低
目前,我國社會治理工作的從業人員中,社會學、社會工作相關對口專業人員較少,取得社工證書的人數更少,絕大多數都是未接受過專業學習與訓練的工作人員。因此,在社會治理工作中,工作理念和工作手段比較落后,面對社會復雜問題無法有效應對和解決,導致社會治理問題不能及時、有效開展。特別是在抗疫過程中,未接受專業培訓的工作人員在提供心理疏導、資源鏈接、特殊群體服務等工作方面效率較低,需要對接專業人員,無法及時滿足社會治理的實際需求。
(三)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尚不完善
推動社會治理力量向基層下沉,加大對基層社會治理的人員投入、財政投入,工作指導、工作支持,是社會治理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然而,在一些地區和部門強化的是市、縣(市)區治理工作,街道、社區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的工作人員明顯不足,他們工作任務重,承擔化解社會矛盾的能力明顯不足,這就嚴重降低了基層社會治理應該發揮的承載力。另外,在激勵機制方面,政府支持和投入不足,相關工作人員待遇較低,職業培訓與發展缺乏規劃,目前激勵方式較為單一,導致人員穩定性差,不利于社會治理工作的開展。
二、優化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對策建議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需要從前瞻性思考,從根本上解決社會治理工作中人才隊伍建設問題,建立專業的社會治理人才隊伍,為社會治理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一)拓寬渠道引進社會治理人才
首先,通過專門的調查研究,制定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使規劃能夠切實為社會治理提供人才保障。其次,政府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根據社會治理工作需要,與高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建立人才培養與輸送機制,使人才需求與供給有效鏈接。同時,明確社會治理工作人才標準,以公開招聘、人才引進、智力兼職等方式進一步拓寬選拔范圍、豐富選拔方式。再次,采用柔性引才機制,凸顯創新性和靈活性,在部分崗位條件設置方面突出需求導向,以實務能力為主。
(二)注重素質培養,提升人才隊伍專業化水平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其中“專業化”即指注重社會治理專業化隊伍建設。加強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建設,要構建多層級的人才培育機制。首先,鼓勵高校開設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培養專業的社會工作人才。其次,為在崗的社會治理工作人員提供培訓與學習渠道,為其進修社會治理相關專業提供綠色通道,以提高社會治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再次,根據社會治理的要求,上級部門要及時監督,以查漏補缺、知識更新、技能提升為導向,為工作人員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例如在基層矛盾糾紛處理、執法規范、物業管理、社會保障等方面提供培訓,強化模擬演練和實踐活動,加深學員對實踐技能的吸收和消化。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人才培養機制,全面提升社會治理人才隊伍專業化水平。
(三)完善人才激勵機制,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人才加入社會治理工作,使人才隊伍建設穩定健康發展。首先,在薪酬待遇、社會保障以及工作環境等層面創造條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入社會治理工作,并保證社會治理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其次,政府部門要加大對基層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基層工作環境,對于專業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途徑給予資金支持。再次,建立健全社會治理人才考核評價機制,充分運用日常考核、群眾意見、第三方測評等舉措,對不同崗位的社區工作者履職盡責、愛崗敬業、道德素養等情況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建立優秀社會治理工作者晉升綠色通道,并輔以相應的收入晉升、績效獎勵和榮譽激勵,以形成良性競爭機制。
三、結語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階段。在社會治理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使專業人才充分發揮優勢,通過扎實的工作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進一步落實社會治理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類延村.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N].重慶日報,2019-3-5.
[2]陶希東.中國特大城市社會治理模式及機制重建策略[J].社會科學,2010(1):78-86.
[3]周曉.基層社會治理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研究--以吉林省“三社聯動”實踐為例[J].中國人事科學,2020(3).
課題: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重點項目“遼寧推進社區治理體系建設研究”(L21ASH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