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的生長與困頓》
記者:崔曉林
“我希望,有一天當你搜索時,想到的是‘百度一下;當你運動時,想到的是‘Keep 一下。”3年前(2019年)一個秋日傍晚,在北京某創新大會上,提起線上健身平臺 Keep 的未來,創始人王寧意氣風發又信心滿滿。
近日,Keep 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在創業7年之后,創始人王寧——這個90后男孩向自己的夢想又邁進了一步。如果 Keep 成功 IPO,將成為國內“在線健身第一股”,但隱憂是,據招股書顯示,Keep 近3年累計虧損達12億元,這給 Keep 沖刺 IPO 帶來不小的挑戰。
網友“朵拉”:對于付費在線健身,身邊人接受度并不高。
網友“米奇呀”:購買健身用品的話,可選擇的平臺很多,不一定會選 Keep。
《春招之變》
記者:李遼
李晨玉(化名)是北京某985高校大四學生。2022年春招季,她收到了一家互聯網企業和一所央企科研院所拋來的橄欖枝。但是最近互聯網大廠裁員的消息不斷,影響著她的選擇。“感覺互聯網行業正在走下坡路,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仍在延續,我和家人商量后,傾向于選擇體制內的科研院所,雖然錢少但相對穩定。”李晨玉告訴《法人》記者,她身邊計劃就業的同學大部分傾向于選擇體制內工作。
2021年年底,教育部發布消息稱,2022屆高校畢業生將達到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第一批零零后即將進入職場,一些行業人才外溢,但也有一些賽道人氣聚集。今年的春招注定與往年不同。
網友“麗麗莎”:原本想在畢業后給自己幾年時間,去闖蕩、嘗試,卻被現實禁錮了腳步,現在看來,穩定下來更為重要。
網友“迪迦001”:雖然目前就業形勢發生變化,但實際上,新的就業形態也讓應聘者有了更多選擇。
《整治未成年人打賞亂象,國家網信辦再出手》
記者:銀昕
當前,有不少專門針對未成年人的服務在直播、網游等領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而未成年人的沉迷和非理性消費問題也日益凸顯。家住天津的14歲女孩,瞞著父母一年花掉200萬元“打賞”主播,在花完父母的錢之后,她賣掉姐姐的衣服、包、首飾,繼續“打賞”;江西一個14歲男孩,在兩年時間里瞞著家人給多款游戲充值近5萬元……
近期,國家網信辦發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征求意見稿)》,對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作出了具體要求。
網友“林溪”: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離不開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沉迷游戲、打賞等問題頻發,很多家長深受其困擾。
網友“司岸”:不僅要保護未成年人,成年人也需要健康的網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