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陽鋒
作為森林覆蓋率居全國前三的省會城市,湖南省長沙市已接近國土綠化空間的“天花板”,“在哪種”“種什么”“怎么種”“怎么管”等問題日益突出。長沙市率先開展國土綠化試點示范,不僅是以科學綠化方式破解現實困境的實際需要,更是助推鄉村振興、實現強省會戰略目標和應對氣候變化、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舉措。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靚麗的底色和最持久的優勢,必須科學推進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
以科學理念引領國土綠化。從頂層設計入手,樹牢科學綠化理念,構建“造林、造綠、造景、造富、造福”一體化新格局。樹立高站位規劃理念。首先,科學編制實施方案,承接長江經濟帶、長株潭綠心城市群等戰略規劃要求,將項目規劃在長沙“一心、一江、多區、多廊道”,提升項目的試點示范價值,在建設內容上結合長沙實際,以退化林修復、油茶低產林改造為重點,提升森林和油茶林質量,切實助力“雙碳”目標、保障糧食安全目標。其次,科學確定綠化目標和空間布局,嚴格落實“非糧化”“非農化”要求,將用地數據與國土“三調”成果銜接,確保項目布局科學合理;以長株潭生態綠心區(長沙范圍)、油茶主要分布區、松材線蟲病危害嚴重區域、國有林場(兼顧集體林場)、自然公園、湘江及其重要支流和主要交通道路兩側為重點建設范圍,堅持數量質量并重,高標準高起點開展國土綠化。樹立系統化建設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統籌治理的要求,統籌推進各項生態建設。結合長沙市國土綠化現狀及建設需求,在全市覆蓋國土面積98%的7個縣市區,結合各地實際,與“一縣一特”油茶產業、生態廊道、綠心區林相改造等重點工作統籌開展、系統實施,利用兩年建設期高標準完成營造林和油茶營造1.16萬公頃。樹立大生態提質理念。從單一的造林綠化轉向生態建設,不僅僅注重當下的綠化效果,更著眼于長遠的生態效益。在設計上改變過去粗放設計方式,委托專業機構編制《作業設計編制提綱》《作業設計編制辦法》,推行“小班化”精準設計模式,做到因地制宜實施項目,促進森林樹種組成多樣化、年齡結構異齡化、功能多樣化、林相彩色化;造林過程禁止煉山、全墾整地,最大限度防止水土流失,保留價值較高的原生闊葉樹幼樹幼苗,并計入造林密度,節約建設成本;對受到松材線蟲病危害的退化林視情況開展生態修復,促進森林恢復健康活力;油茶營造主推國家審定且在長沙市表現良好的油茶良種,加強接穗采集、圃地育苗、種苗調配、基地栽種環節監管,推廣使用3年生以上容器大苗。加強施肥培兜、割灌除草、修枝整形、有害生物防控等后期撫育培管措施,抓好樹體管理和土壤水肥管理,改變“人種天養、重造輕管”做法,全面提高豐產林建設成效,提高林農經濟收益。
以科學布局打造示范樣板。圍繞森林擴綠提質、油茶新造和低產林改造等主要建設內容,在“點、線、面”上實現項目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益。點上推進長株潭綠心保護修復。按照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具有世界影響的城市群生態綠心、彰顯湖湘特色的長株潭中央客廳、人民美好生活的高品質共享空間”的總體定位,項目在綠心中央公園沿線規劃35.8公頃退化林修復項目,對原有以濕地松、杉木為主要樹種的退化針葉純林進行改造,保留原生的香樟、木荷等珍貴闊葉幼樹,補植青岡、紅櫸、閩楠等鄉土珍貴彩葉、闊葉樹種形成混交林,確保成林后單位面積蓄積量比修復前林分提高20%以上,增強森林生態功能,打造色彩變化的森林景觀風貌。線上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在湘江干流生態廊道、長株潭綠心生態廊道等重要省級生態廊道開展600公頃項目建設,通過增綠擴量、森林質量精準提升的方式,加強生態廊道的生態連通性,構建“自然、多彩、連通”的生態廊道。面上推進油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全產業鏈建設,高質量打造三產融合、富有長沙特色的油茶產業,以瀏陽市為重點,輻射帶動其他區域發展,依托重點油茶鄉鎮、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基地進行建設布局,按照良種化、標準化、機械化、生態化、產業化的“五化”建設要求,采取更新改造、品種改造、新造等綜合措施,大力推進豐產林建設,推廣水肥一體化、綠色綜合防控、生草栽培改土及林藥林畜立體種養等經營管理措施,打造規模適度、設施配套、管理精細、生產標準的樣板基地。
以科學管理精準提升效能。采取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壓實各級責任,促進項目管理效能提升。完善管理責任機制。用好林長制總抓手,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原則明確項目責任主體,實行責任包干,做到樹有主、主有權、權有責、責有利,全市上下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統一指揮體系,確保項目順利實施。完善組織運行機制。建立“省統籌、市主抓、縣實施”的工作機制,項目完成情況納入林長制目標考核管理體系,各級項目領導機構定期召開協調組織會議,通報項目實施情況,解決項目推進中的重大問題。完善項目監管機制。建立項目建設進度周調度機制,對項目選址、規劃設計、施工作業和工作進度跟蹤督導,及時解決工作難題,結合林長制將項目進度及時通報各地人民政府。
以科學政策鞏固綠化成果。緊盯項目建設目標,加強資金、技術、宣傳等方面的保障支撐,全方位為科學綠化保駕護航。強化資金支持。以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為基礎,統籌林業生態建設資金向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傾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引導作用,鼓勵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強化技術支撐。成立長沙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專家技術團隊,在項目的作業設計編制、造林樹種選擇、造林模式優化、森林質量提升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和指導;依靠中國油茶科創谷、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油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油茶產業服務中心等重要科研機構和服務平臺,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為油茶產業發展提供強大引領和支撐。強化宣傳推介。全面總結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的“長沙經驗”,對典型案例進行廣泛宣傳并開展學習觀摩,進一步營造愛綠、護綠、植綠的良好社會氛圍,努力把項目建設成為長沙生態文明的展示窗口,奮力打造全國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長沙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