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亦桐 梁寧辛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最近有幸在茶余飯后時間陪母親看了一部年代劇《人世間》,改編自梁曉聲的同名小說,在央視一套的黃金時間段播出,好評如潮,作為開年王炸,《人世間》也迅速收貨了一眾粉絲,其中也包括我與母親,她總是跟我說“這是講的我小時候的故事,你們年輕人也該多看看”。這部劇講述了中國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今的一戶普通人家的故事,書寫了城市平民子弟的成長與奮斗,記錄了中國社會五十年的巨變與滄桑,將從前的故事講給年輕人聽,也讓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了解了父輩母輩那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劇中的每一個人物,每一段故事都讓人有所回味,有所深思。它告訴我們有得必有失,有舍才有得,我們在人世間扮演不同的角色,永遠不會有人十全十美,生活永遠會有甜,但大多數還是不盡人意的苦澀。住在江遼省吉春市光字片的老周家,大哥周秉義北京大學畢業,是國家和黨的高級干部,受無數人敬仰與羨慕,但他為了更多人民百姓的美好生活,一次又一次地疏忽了自己家里的事,母親中風昏迷在床恐成植物人的時候,他在外地開會;親弟弟遇到困難需要他的權利和威望免除一些牢獄之災時,他不徇私情,也對自己的父母,妻子有太多太多的虧欠;他是遭遇誣陷時能“身正不怕影子斜”兩袖清風的好官,別人眼中,他是高官厚祿,乘龍快婿,風光無限,但他一聲無兒無女,飽受百姓質疑,用他的話來說,他自認為對得起廣大百姓,卻對不起自己的家庭。
二姐周蓉,高材生,學富五車,博士畢業,是大名鼎鼎的教授,在學生眼中是個好老師,而在上山下鄉時期為了她最愛的人—當時的落魄詩人馮化成,不辭而別,遠走貴州大山,父母因此氣的想跟她斷絕關系,用她那時候的話來講,她覺得那時最有意義的事就是勇敢地追求愛情,她雖曾一度與馮化成修成正果,卻因自己的沖動自私,幼稚無知而讓家庭一地雞毛,女兒跟她疏遠,但好在她懂得及時悔改,她同樣也是幸運的,遇到了從小到大一直深愛她的蔡曉光,終是以幸福與自由收場。
三弟周秉昆,也是作品中的第一男主,也許是哥哥姐姐的過于優秀突顯出他的平庸,他孝順謙虛,為人忠厚,且富有商業頭腦,在哥哥姐姐和父親離家務工后,他自己一個人扛起了家,獨自承擔下照顧母親的重擔,秉昆是幸運的,他遇到了他一生摯愛的女人鄭娟,在那個思想還比較保守的年代,秉昆不在乎鄭娟曾遭人侵犯生過孩子,只因一見鐘情一般的緣分,他發誓要給鄭娟一個名分,給她一個溫暖的家,事實上他也做到了,他更做對了,鄭娟是個溫柔善良的女人,按照秉昆的話說,如果沒有娟兒,母親不會那么快的康復,真的有成為植物人永遠醒不過來的風險,秉昆不愿讓鄭娟背負周圍人的風言風語,便對外說那個孩子是自己的,默默用他對鄭娟的愛承受下了一切,而最終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學業有成,孝順,從這些來看,秉昆無疑是幸運的。而同時他也是不幸的,他買房被騙,一個三四十歲的大男人了,卻不得不讓全家人住在最初父親蓋的小房子里,他嫌自己不爭氣;他敢于付出,確每每在事業有起色時遭遇變故,他受領導賞識,卻在上升期因大兒子客死他鄉而過失殺人,時運不濟,鋃鐺入獄。
眾生皆苦,唯有自渡,歲月靜好是片刻,一地雞毛是日常,每個人都活的很累,都有百般的不易,但抱怨終究沒有用,那就像秉昆一樣,“嚼嚼咽了吧”。
此外,《人世間》中也蘊含著許多哲理,周秉昆因為善良救了一個在澡堂摔倒的老大爺,大冬天下著雪,他脫下自己的大衣給老大爺蓋著,穿著單衣推著車一路狂奔送老大爺進醫院;正是周秉昆不求回報的善良,才換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老大爺是他們醬油廠書記的丈夫,后來他們成了忘年交,這對老夫妻也為他的人生照亮了許多路。這世上從沒有突如其來的幸運,只有因果循環的福報。你一生的福氣,都是你積攢的善良。
周秉昆的發小曹德寶和干妹妹喬春燕是夫妻,他們和秉昆感情很深,是好幾十年的朋友,但是為了光字片拆遷分房,他們讓周秉昆去找他大哥幫忙,秉昆拒絕了,他們便痛斥周秉昆不仗義,還跑到拆遷地鬧事,事后還寫舉報信污蔑大哥周秉義。生活中,最可怕的便是人性,低估人性會讓我們遍體傷。
還有幾句我很喜歡的臺詞,看似簡單,卻值得反復回味,每每讀起,都有不一樣的理解。
“緊動腦子,慢張嘴,只講立場,不講是非”
這句話真的是至理名言,也是聰明人做事的方法。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先動腦想一想,想想來龍去脈,想想前因后果,然后才決定該不該張口說出來。如果不知道該不該說,那就干脆不要說。“禍從口出”就是這么一個道理。求人辦事和幫人辦事也是如此,要講究立場,不要太過分地看事情的錯與對。作為姐夫,蔡曉光就將這個點做的很到位,在周秉昆求他幫忙找工作的時候,沒有著急地答應,而是說清楚前因后果,表明自己的立場,然后在力所能及去幫秉昆。
“做事情要講分寸,說話也要講分寸”,這是大哥周秉義的岳母金月姬常說的話,作為高官的夫人她深諳處世之道,從她的角度來看,幫周秉義家忙,要懂得分寸,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什么忙該幫,什么忙不該幫。同時說話也要注意分寸,岳父郝省長利用底下人的事情敲打和教周秉義為人處世,同時也提到了該如何用人和解決問題的分寸感。在她提醒女婿周秉義作為一個干部應當時刻謹慎男女關系,謹防有心人小題大做想搞垮他時,“擦槍不許走火”,“互相親吻是人家外國的一種禮儀,我們是入鄉隨俗”,她的分寸感和大格局是周秉義能夠步步高升的引路人。
我們的一生可能都在窮盡一切,追求各種我們所向往的東西,或是錢財或是名利,或是地位,我們會明白勤勞致富,知識改變命運,我們會相信平平淡淡才是真,我們會相信生活,婚姻的真諦,在人世間,浮華褪去,終是柴米油鹽醬醋茶,但也不妨礙我們在春光暖陽中繼續追逐信仰,擲地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