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鳳
摘要:如今,小學語文教學深化改革,情境教學成為當下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特別是生活情境教學,能夠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教學中教師可創設生活情境,將生活植入課堂,讓學生更直觀深刻地感知語文。一言以蔽之,教師在課堂上應用生活情境能改變傳統的單一語文教學的模式。在生活情境中學生的眼前會出現精彩的畫面,他們的雙手會參與情境的操作,他們的大腦會閃現情境的人與事。可見,生活情境能吸引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更容易聚焦課堂,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創設;素養生成;課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新課標的實施以及教育改革的深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來越多的教學新理念以及新方法得以出現和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正是其中的一種。語文作為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合理運用生活情境開展語文教學活動,不僅可以改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和學習專注度,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和記憶[1]。
一、小學語文生活情境教學法的特點
(一)“情切”特點
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囊括了不同類型、不同時代的優秀文章,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情感,生活情境教學法提倡讓學生在更加生動、鮮活的氛圍中學習語文基礎知識[2]。教師在備課環節除了要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還要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語言引導、肢體動作甚至眼神,一方面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章中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內心情感共鳴,在培養學生豐富內心情感的基礎上,促進學生正確觀念的形成。
(二)“意遠”特點
教材文本不僅蘊藏了作者的精神思想和內心情感,也通過文字描繪了或磅礴或秀麗的意境,但小學生受文學底蘊較淺以及認知能力較弱等因素的影響,很難清晰、深入地感悟文章中的意境,這會對學生的文本理解帶來一定影響。如果教師根據文本內容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通過語言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對文本內容進行聯想,一方面可以給予學生更加強烈的感官沖擊,另一方面還可以通過更加全面、直觀的方式帶領學生感受文章中的意境,并加深學生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悟。
二、以生活情境的創設活化小學語文課堂的策略分析
(一)實時更新教學理念,發揮學生教學主體地位
為了更好地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教師必須實時更新教學理念,注重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語文課堂的真正主人[3]。例如,在講解《春夏秋冬》一課之前,教師可以創設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問題:一年有多少個季節?每個季節有多少個月?每個季節都有哪些不同的特點?等,幫助小學生了解春夏秋冬每個季節的變化。在教學結束后讓學生討論四季的變化,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便于學生記憶,同時提升語文課堂學習效果。
(二)運用多媒體使課本情境場景化
一般來說,作者在文本中展示的內容大多比較貼近生活,但這些生活離學生現在的生活狀態也是比較遙遠的。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將教材中的情境展示出來,也就是說將文本的表述以場景化的畫面形式呈現出來,從而讓學生親近文本情境,進而理解作者的表達。
《窮人》中有這樣的一段描寫:“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風掀起她的圍巾,卷著被刮斷的什么東西敲打著鄰居的小屋的門。”教師就先給學生展示寒風呼嘯、海濤拍岸的場景,學生說這樣的場景真是太壯觀了,這樣的景色真的太美。顯然,學生沒能將情境與文本的理解對接起來。接著教師將鏡頭轉換,學生看到的是海濤拍打著岸邊的一間小屋。學生突然覺得這樣的生活環境太難了,他們慢慢能感知文本滲透出來的情感。再接著教師又將鏡頭轉到浪花里出沒的小船,學生十分驚訝,這樣惡劣的天氣之下漁夫仍然冒險出海打魚?教師問對著這樣的情境能發現什么,學生說,這樣的情境還去打魚,說明這戶人家真“窮”。可見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運用多媒體資源使課本情境更加場景化、生活化,以此來讓學生進行更直觀的思考。對教材情境的創設能讓學生真實地感知文本中人物所處的境遇,進而也更好地理解了文字。同時教材情境的創設也豐富了學生對生活的認知,進而也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作者在文本中呈現的相關人物的生活。
(三)創設繪畫情境,激活學生描繪生活的熱情
教師在教學語文時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好好上課的孩子突然在下面畫著畫,他們畫的大多也都與這課的內容有關,最多的就是將人物的插圖進行二度創作,給予教材文本更符合當下生活的再度描繪。教師其實可以將學生在繪畫上的天賦運用到教學情境的創設上,讓學生以自己的繪畫呈現文本中的生活化情境,進而從他們的畫作中體悟他們對文本、對生活的理解。
還以“窮人”這課為例,文中這樣描寫窮人一家的一次艱難決定,“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慮。”“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嗯,你看怎么辦?”一般地,教師都會問這樣的問題:漁夫的臉為什么嚴肅?他憂慮些什么?這樣問旨在讓學生能與人物進行對話。教師問學生能不能將漁夫的樣子畫出來,能讓別的人從畫面中就能看出他當時的心情。其實要讓學生畫出漁夫,他們就需要整體上感知文本,就需要對相關的內容進行想象。比如說,學生就認為漁夫是一個身材高大的人,漁夫有著黝黑的皮膚,此時漁夫的目光是嚴肅的,但一定是溫暖的、堅定的。因此,學生將漁夫畫成這樣的形象,一邊眺望著大海,一邊將目光對著別人家的孩子。教師將學生的作品展示出來,通過這些作品,別的學生能從多個方面對教材文本進行生活化的理解,當然也能讓觀看的學生更好地描繪生活。
結束語
總之,基于生活情境創設的小學語文教學是教師教學機智的充分展現,教師實行的是一種開放教學模式,他們基于對學生的了解,對教材的認知,對自身能力的挖掘,對小學語文課堂進行了有效的構建。生活情境喚醒了學生去建構生活與語文的聯系,讓他們在情境的體驗中感知課堂的重難點,提升學生對新舊知識的勾連,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賈默涵.利用生活情境創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J].中華辭賦,2019(10):203.
[2]張調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生活情境的創設與應用[J].長江叢刊,2019(28):94-95.
[3]馬彥平.情境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J].南國博覽,2019(0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