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中花
摘要:擁有質疑精神是學生不斷學習和探索的動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質疑并提出問題,能夠提高其語文學習的效率,促進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質疑精神,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質疑精神的培養。在哲學生將矛盾定義為事物發展的根本,而質疑何嘗不是矛盾的另一種體現,所以敢于質疑不僅能夠促進學生語文思維的發展,還能加深其對相關知識點的印象,使其語文能力獲得質的提高。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初中語文教師的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質疑能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培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語文教育是學生在學習生涯中必須要接觸和學習的科目,因為語文這一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思維以及審美能力,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其未來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所以,為了使初中語文教育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辨能力,激發其探究新知識的精神和欲望。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并成長為符合社會要求的新時代人才。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
(一)傳統教育理念根深蒂固
以往的教育理念認為,分數越高就代表著教育越成功,這種唯分數論的教育理念無疑是錯誤的,不符合新時代的教育要求。也正是在這種教育環境影響下,教師往往采取灌輸的方式,將考試的重點一股腦灌輸給學生,沒有為學生留下充分的思考和消化時間。在這種教育理念下成長的學生大多缺乏質疑精神。此外,教師按照自己的方式講述知識點,學生乖乖聽講,缺乏課堂互動,課堂氛圍沉寂,學生對語文這一課程的興趣低下,沒有質疑的欲望。這種教育思想為學生帶來的最嚴重的便是固定思維,一旦固定思維產生,很難去質疑教師,就按照教師講述的知識點去記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單一教學模式的影響
在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比較單一、枯燥,大多是教師先教學生跟著學的方式,鮮有教師想到要創新教學模式。所以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少有學生主動進行預習,或阿哲及時預習也是應付,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沒有實質性的提升作用,長久下去學生就喪失了自主思考的意識和動力。
二、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策略
(一)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對學生答題能力的培養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內容,這是應試教育觀念的體現。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教師采用“填鴨式”教育,在長時間枯燥無聊且壓抑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很難被激發,甚至更嚴重的會引起學生的逆反情緒,排斥語文課程。這不僅不利于學生質疑能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為了解決好這一問題,促進高中生更好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在最新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多體現學生對課堂的作用,給予學生更多變現自己的機會,引導學生如何自主學習和思考。此外,在信息化的時代,教師不應該將眼光停留在教具的年代,應該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課堂體驗,激發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使其能夠主動思考和探索知識,進而主動質疑并向教師提出疑問。
(二)營造良好課堂氛圍
在以往教育模式的影響下語文課堂往往比較嚴肅,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質疑意識往往被教師的威嚴壓了下去,不敢表露自己真實的想法,所以長久下去原本微弱的質疑意識也消失不見。由于學生不敢說出自己的疑惑,教師便會認為學生掌握了主要的知識點,并開始講解新的內容,這樣下去只會導致學生的語文基礎越來越不扎實,不利于其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避免帶給學生壓迫感。其次,教師可以在講課的過程中插入幾個笑話,調動課堂氛圍,鼓勵和引導學生發言。此外,面對學生所提出的質疑,教師應該用積極的情緒和態度去為其解答,先肯定學生敢于發言的精神,然后耐心為學生講解。這種方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信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其能夠養成善于思考的良好習慣。
(三)注重合作學習與思考
良好的思考能力是質疑能力形成的前提,只有經過了充分的思考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所以學與思一直都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語文課堂教學上為了提高學生思考的有效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思考,交換想法,拓展思維。這種方式也從側面體現了“三人行,必有我師”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短文兩則時,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小組分配學習任務,一部分小組翻譯《答謝中書書》,而另一部分學生翻譯《記承天寺夜游》。小組合作翻譯的方法不僅降低了學習的難度,還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生完成翻譯后,會出現諸多疑問,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存在的疑惑,并為學生提供思路使其進一步探討,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最后全面解答學生的疑惑。這種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質疑精神還培養了其思考能力和思辨精神,有利于其語文思維的形成。
(四)培養學生質疑習慣
如果語文教師在上課時過于嚴謹,沒有出現錯誤的機會,學生沒有辦法進行質疑,對其質疑精神的形成是不利的。所以,教師可以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在日常教學中故意漏出破綻,讓學生去質疑。時間久了學生便會產生“老師也會出錯”的思想,并在日后的學習中更加仔細找出教學中的漏洞。在發現教師錯誤的過程中,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會得到提升。比如,在學習《黃鶴樓》時,教師可以先將基礎知識教授給學生,在板書的時候故意寫錯,將“昔人已乘黃鶴去”寫成“舊人已乘黃鶴去”,給予學生指出錯誤的機會,培養其質疑的習慣。
結語
總而言之,質疑能力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以及語文能力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如果學生一直跟隨教師的思維,并認為教師都是對的,那么不利于其語文素養的形成,并且很容易形成固定思維,不符合國家對創新型人才的要求。為了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重視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提高其思考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王亮.淺析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21(36):71-7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6.035.
[2]陶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2):35-36.
[3]張明璽.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0(33):129-130.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3.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