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東旭 張肖洋 尚慧敏 黃馨瑤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服飾設計企業涌現,對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織品服飾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如果高校織品服飾設計教育不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并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相應的改革,則很難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關鍵詞: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校企協同;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實施改革開放偉大政策以來,高校的織品服飾設計教育取得了長足穩定的發展。同時,為順應時代發展,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也積極引入了新型的校企協同教育模式,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系統地闡述了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校企協同教育的重要性,全面分析了教育現狀并提出了提升路徑,將校企協同教育模式融入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以期培養出素質高、能力強的織品服飾設計人才。
1 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校企協同教育的重要性
1.1 提高織品服飾設計專業教學質量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高校織品服飾設計教學注重校企協同教育,有利于提高服裝設計的教學質量。織品服飾設計與其他專業最大的區別在于要求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技能,而設計是思維活動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過程,不僅考驗學生的實踐能力,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進而真正引導當前時尚潮流,融入獨特的時尚元素,獲得消費者的喜愛和青睞。通過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業務合作,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市場,直接接觸公司的產銷,進而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進行創意設計,從根本上提高了高校織品服飾設計的教育質量。
1.2 促進紡織企業的改革與發展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通過校企協同教育,紡織企業可以直接接觸技能型織品服飾設計專業人才,甚至可以根據公司的人力資源需求有針對性地培養織品服飾設計專業人才,節約不必要的人才招聘成本,同時刺激公司經濟效益的增長,讓公司可以留住和用好這些人才,為高校織品服飾設計人才提供優惠待遇,充分激發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公司的發展開辟重要的人才基地。
2 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校企協同教育的現狀
2.1 內容落后
織品服飾設計專業成立以來,隨著市場的細分,社會開始關注服裝設計的水平。服裝行業人員的工作內容、范圍和性質也發生了變化,包括時裝設計、制版、營銷管理等。時尚行業和服裝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較大,但時尚行業的畢業生職業變動也較多。根據實際情況來看,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學生在校內設計的服裝難以滿足服裝市場的需求,也無法適應時代潮流。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雖然高度重視市場需求,但忽視了服裝專業相關課程的實用性和相關性,而學生的真實需求和高校的人才培養是存在矛盾的。
2.2 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的思維和教學方法與市場脫節。因此,織品服飾設計專業的教師不僅應具有相關理論知識,還要利用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指導學生進行實踐訓練。
3 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校企協同教育提升路徑研究
3.1 加強學生多樣化設計思維的培養
過去,高校主要的織品服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過于注重培養學生單一的設計思維,以滿足織品服飾設計相關崗位的需要,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的創新思維。織品服飾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應局限于服裝工程單一領域,而應以服裝設計為導向,由淺入深,挖掘學生在各個設計領域的創新能力,優化和創新織品服飾設計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從最初的個別人才培養到能滿足社會各方面需求的通用型設計人才培養,促進學生設計思維的深入發展,培養多元化的優秀設計人才。如福州外語外貿學院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在進行專業規劃時,就要求學生加深對思維層面的學習,要多角度分析同一個問題,并在校企協同教育的過程中充分進行案例分析,拓展思維廣度,以滿足課題設計的需要。
3.2 深入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的協同發展
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豐富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大部分是應試教育的理論人才。織品服飾設計不能紙上談兵,必須結合服裝消費者的實際設計要求,注重實踐,并輔以理論知識。織品服飾設計類高校必須改變傳統的應試教學模式,深化與企業合作,打造良好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充分應用織品服飾設計理論知識,促進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雙向協同發展,在校企協同教育的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過程中,必須把握普通學校教育和商科教育兩大主題。
3.3 校企協同建立教學目標與計劃
學校和企業要共同制定相關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學校要尊重服裝類企業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合作社的人才需求,在教育內容中增加服裝企業管理、服裝市場銷售等內容,不僅可以有效改善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還可以簡化服裝企業招聘人才的流程,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4 結語
校企合作是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的主要途徑和方向。本研究系統地闡述了校企協同教育在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中的重要性,并綜合分析了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施校企協同教育的現狀,主要體現在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教育內容滯后、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同時還有課程評價體系不全面、校企協同教育不夠深入的問題,進而提出了在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中促進校企協同教育的措施,在高校織品服飾設計專業實踐中,致力于培養素質高、能力強的服裝設計人才。
參考文獻
[1]許才國,屈萍,李婧,等.國際化辦學背景下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校企協同教育人才培養探索—以寧波大學中法聯合學院為例[J].紡織服裝教育,2020(3):209-212.
[2]王偉.基于“校企協同教育、產教融合”模式下的高職服裝設計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20(增刊1):165-168.
[3]倪進方,劉劍清,周洪梅,等.高職服裝專業產教跨界融合實訓基地建設研究—以廣州南洋理工職業學院為例[J].紡織報告,2020(6):38-43.
作者簡介:
柴東旭 女2000.8.26大連工業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
張肖洋 女2001.11.04大連工業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
尚慧敏 女2000.3.12大連工業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
黃馨瑤 女2001.5.9大連工業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