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禹 楊麗娜 吳澌 毛佩潔
摘要:當前沈陽的文創產品開發制造,主要集中在有關沈陽故宮的物質文創開發上,其它形式的文創產品、其他具有獨特地域色彩的文創產品開發尚未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從全國范圍來看,近幾年各地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探索文創行業發展的更多方向,本文針對沈陽當下文化產業發展特點從產品設計制造、物質產品與精神產品開發優劣以及文化品牌打造等方面,著重探討沈陽文創行業現今發展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力求為更多有志于發展沈陽地域特色文化產業的從業者提供借鑒。
關鍵詞:沈陽;文創;文創產業;地域特色文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當下文創行業市場開闊,北京故宮博物院、河南衛視等先后憑借文化行業井噴式發展這一現狀,整合自身歷史民俗文化資源,煥發出全新的生機活力。而沈陽作為滿族民俗文化的一大發源地,歷史文化資源豐富,現存遼寧省博物館、張氏帥府博物館等文化資源,卻始終未能形成廣為人知的文化名片,相關文創產品開發市場形勢也較為低迷。筆者通過將沈陽文創行業發展現狀與國內普遍情況進行比較,探索沈陽滿族民俗及相關地域特色文創產業發展的更多可能。
一、沈陽地域特色文創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的變化,精神追求逐漸提升,文創產品正日益成為消費熱點,文化創意產業呈現井噴式增長。2014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要求地方政府必須重視文化產業發展,從政策上給予地域文化產業發展以支持。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增長30.4%,兩年平均增長10.6%,其中文化制造業營業收入195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0%,兩年平均增長6.8%;文化批發和零售業8960億元,增長37.1%,兩年平均增長6.2%;文化服務業25835億元,增長31.8%,兩年平均增長15.8%。由此可見大眾與日俱增的文化產品消費熱情。
沈陽作為“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共和國的長子”,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沈陽故宮博物院、張氏帥府博物館等作為旅游地標為文創行業產品開發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遼寧省博物館作為新中國由人民政權建立的第一座大型歷史藝術博物館館藏豐富,文創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一)文創產品開發“兩極分化”趨勢明顯
近幾年全國范圍內特別是各地的博物館都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不斷開發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創產品,滿足不同的需求。但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表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趨勢,其中以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大型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以河南衛視為代表的傳統文化(創新開發)等相關領域發展勢頭迅猛,且知名度廣,但一些中小型博物館在文創產品開發方面相對困難,創新思路狹窄,產品開發后難以達到預期宣傳推廣效果(宣傳推廣效果不理想),難以打開知名度。
(二)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正成為文創產品開發的一大趨勢
當下各種現代化高新技術越來越多的被運用到文化領域資源的開發當中,如將3D打印技術在文創產品制造中的應用使得很多技術工藝得以簡化,讓文創產品的設計不會被生產工藝所制約,產品的造型等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時3D打印技術具有生產周期短、適應性廣、制作成本低等特點,也使得文創產品的制造更加靈活,能更好的滿足個性化的設計生產需求。 關于這類嘗試,如沈陽故已應用于2015年春節推出的3D打印“沈陽故宮御膳房御餃”U盤,取得了較好反響,隨后還推出3D打印定制紀念幣等,進一步實現科技手段與制造實體文創產品的結合。
另一方面,河南衛視《唐宮夜宴》《端午奇妙游》等節目將科技、藝術、傳統文化有機融合,為地域文創產業的開發提供了新思路。沈陽目前關于將傳統文化與藝術新式的結合開發思路還不甚開闊,在相關領域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二、沈陽地域特色文創產業開發的意義價值
近年來,沈陽文創產業開啟了數字化探索的新進程,在文創產品傳播推廣方面,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有效推動了當地文創產業的發展。文化創意產品在文化消費中的比重逐步提升,成為新一代消費熱點,甚至在文化消費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沈陽文創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一)推動大眾對沈陽地域文化的認識
以滿族文化為例,豐富的滿族文化遺產為本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沈陽市文創產業通過深入發掘滿族文化遺產,提取、整合滿族文化元素符號,結合現代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設計方法與理念,將滿族文化元素與相應的產品功能結合,生產出具有傳統神韻、民族特色、精神內涵的全新文創產品。并通過相關文創產品激發大家了解相關文化的熱情,形成產業價值,推動沈陽市歷史文化的傳播。
(二)增強沈陽市內各博物館的影響力
沈陽市有“沈陽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張氏帥府博物館、新樂遺址博物館”等多座博物館。以此為優勢,沈陽市多家博物館與多業態跨界合作,利用館藏資源相繼開發了本子、書簽、纂刻、印章、折扇等多系列的文創衍生產品,形成了對傳統博物館模式的打破,深入挖掘歷史文物遺存,通過不斷探索,集眾人力量推動文創產業發展,讓博物館更好地服務于大眾生活,增強了沈陽市博物館的影響力。
(三)提升沈陽當地的經濟效益
在線上,沈陽多所博物館將互聯網手段與傳統歷史相結合,在淘寶等平臺銷售文創產品。以沈陽故宮文創產品為例,“汗王寶劍筷”,取材自沈陽故宮國家一級文物“努爾哈赤御用寶劍”,廣受人民好評;深藏宮殿內近400百年的神獸以雪糕等形式一售而空。此外,沈陽景區、博物館近年來也多設立文創產品售賣區,不僅傳播了歷史文化,也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三、沈陽地域特色文創產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一)沈陽地域文化文創產業存在的問題
伴隨文化創意產品的爆發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的一些問題逐漸顯露,亟待解決。
1、產品開發創意死板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風頭正盛,無數文創產品紛至沓來,但當前市場上文化創意類產品的設計缺乏創意,同質化嚴重,文創市場上極度統一的產品類型,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欲。為了解決這個存之以久的問題,有的開發者另辟蹊徑試圖開發全新可能,或是照搬市場已有的反饋較好的產品創意,卻多陷入另一重矛盾中。如2022年1月沈陽文旅局就“大帥幣”文創交通卡這一文創產品創作失當深夜公開致歉。將文物形象應用于交通卡這一形式已是文創領域一項成功案例,西安的 “杜虎符公交卡”“孤獨信印公交卡”等文化創意多次風靡社交平臺上,廣受好評,可沈陽應用失敗的例子無疑是一個明確的信號——基于地域特色的相關文創產業開發需要因地制宜,也需要更多創新創意。
2、產品宣傳推廣遲鈍
現如今線上宣傳銷售、社交平臺推介顯示出了自身對文創行業的別樣推動力,越來越多的文創開發者將目標集中在線上宣傳銷售。故宮文創最早即是在微博等新媒體平臺進行推廣,積累了一定口碑和名氣,而后創建宮貓圖鑒等IP,打造新媒體宣傳矩陣,建立故宮文創品牌與不同圈層的受眾的聯系,在創造自身收益的同時,也解鎖了更多圈層的潛在消費群體。反觀目前沈陽文創行業則較為低靡,除了去年所推出的沈陽故宮雪糕外難有“出圈”產品誕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沈陽文創線上宣傳較少,大多依靠網友自發推廣,難以形成宣傳優勢。
3、品牌口碑建立困難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時間較短,作為新興產業的文創行業更依賴于同樣全新的行業產業發展。當下沈陽文創行業發展還不完善,許多商家只是盲目跟風,追求熱度,而忽視了對產品質量的把控。市場上的很多文化創意產品為滿足部分游客追求價格低廉或者求多的欲望,導致文化創意產品品質低劣,材料劣質,影響了文化創意產品的文化價值,甚至影響當地文創行業整體口碑品牌打造。
如今,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勢頭正盛,各類文化創意類品牌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真正走進大眾視野的品牌卻少之又少,許多品牌聲勢逐漸微弱甚至毫無生命力,在不具備新媒體平臺優勢的情況下,沈陽本地文創品牌想要長足發展具有難度。我國文創產品市場規模正在高速增長,行業發展空間廣闊。從市場競爭來看,目前我國文創產品相關企業眾多,市場競爭較為激烈,想要建立起一個成熟的文創品牌很有難度。
(二)相關問題應對策略
1、打造個性化文創產品
富有特色的個性化文創產品的研發是解決文創產品開發模式死板、產品同質化問題嚴重的根本。一方面,開發者應當不斷探索將傳統文化與產品相結合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讓消費者參與到文創產品的設計當中,即讓消費者體會到了參與感,同時也能設計出真正體現個性化的產品。推出個性化定制服務,讓消費者可以充分參與到文創開發過程中是解決問題的一方良劑。文創產品開發不僅應當考慮經濟利益價值,將文化與產品結合的融合性放大化,從消費者的需求出發,注重不同年齡段不同地區不同消費習慣的人群對不同類型的文創產品的需求,設計出真正滿足消費者需要又能體現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才是文創行業的追求。
2、進行有針對性的精準營銷
好的品牌離不開好的創意、好的內涵、好的宣傳。明確受眾群體進行推廣、有針對的進行互動宣傳也可以大大降低推廣成本,實現精準營銷,合理利用互聯網等新興產業發展的東風,因地制宜對業內成功案例進行模仿,打造線上品牌,創建具有沈陽特色的文創宣發新媒體矩陣,也有助于實現文創精神價值的推介。“酒香也怕巷子深”是如今快節奏社會對于產品營銷的一大考驗,如何恰到好處的進行營銷推廣是行業為文創產業設置的一大門檻。根據調研可知,文創產品的主要受眾大多集中在18-30的年輕一代,因此,把握好年輕人喜歡什么,想看什么,愿意傳播什么,針對性地進行多平臺宣傳,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確定特色定位,把控產品質量
沈陽文創品牌發展探索的過程中,第一要務就是確定品牌特色定位,研發有創意有特色有特點的產品。在如今的文創市場品種繁多的各類商品中,要脫穎而出必須樹立自生品牌的特色,故宮博物院等一批國內最早進入文創行業的品牌已經徹底的打響了知名度,擁有了大批量死忠粉絲,成為市場中不可撼動的巨頭。因此,單純的學習和模仿是不夠的,一味的走好走的路,長期處于其它品牌已經打造出的“舒適圈”雖然能夠實現一時的發展,但長期沒有符合自身品牌設定的具有特色的產品誕生無疑是一種緩慢的自我毀滅。
文創產品嚴格來講仍然屬于商品的范疇,而商品最核心的就是質量,既要做好線上宣傳推廣,也應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線下服務質量的,三者缺一不可。文創產品在提供給消費者精神價值的同時,實用性可用性也是消費者選購產品的一大關鍵,單是有“顏值”是不夠的,唯有產品質量與“顏值”俱佳,才能在競爭愈發激烈的文創產業吸引住更多消費者的目光,實現口碑效應。
四、總結
綜上所述,沈陽市發展地域特色文創產業,首先應找準定位,立足現有文化資源,研發具有沈陽當地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加緊對文創產品質量的把關,在留住原有消費者的同時積極擴大市場,吸引新的消費者。同時依托現代科技,打造個性化、現代化文創產品,進行針對性精準營銷,才是當下沈陽地域特色文創產業的發展之道。當地域特色的文創產業市場步入良性循環,必將為當地經濟、文化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巴曉雪.沈陽故宮博物院文創產品的設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2]楊彧.3D打印技術助力文創產品制造工藝創新的應用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20):25-26.
基金項目:本文是沈陽城市建設學院2021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尋·跡——盛京文化體驗館》(項目編號:202113208053)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
王欣禹(2000.12—),女,沈陽城市建設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生,研究領域:網絡與新媒體
楊麗娜(1983.12—),女,沈陽城市建設學院設計與藝術系教師,副教授,碩士,研究領域:文化傳播
毛佩潔(2001.05—),女,沈陽城市建設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生,研究領域:網絡與新媒體
吳澌(2001.06—),女,沈陽城市建設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學生,研究領域:網絡與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