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言言
摘要:在學前教育工作中,應注重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通過游戲可以有效實現目標。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教師不必刻意壓制幼兒天性,用適當的方式吸引幼兒注意力,將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使游戲充滿教育意義。本文主要探討學前教育課程與游戲整合之間的關系,針對二者存在問題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學前教育課程;游戲整合;思考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幼兒園是最重要的學習和生活場景。教師也是幼兒最常接觸的人群。因此對幼兒來說,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也要重視他們的身心健康和良好習慣培養。處于該年齡階段的幼兒如同一張白紙,對任何事物充滿了好奇心與新鮮感,會下意識模仿教師的語言動作。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可以利用游戲方式吸引幼兒注意,在培養幼兒良好習慣的同時達到教學目的。
一、正確處理課程與游戲之間的關系
隨著社會的進步,學前教育也逐漸成為教育的主要環節,人們意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教師也應深入思考如何開展高效的教育工作,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將游戲作為教學手段。游戲活動能吸引幼兒注意,激發幼兒學習興趣。將課程內容與游戲有機結合,深化教學機制,提高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同時,教師應及時做好定時和隨機的家訪,從家長口中了解幼兒在家里的實際情況,并交流幼兒在幼兒園中的表情情況等,以便于能夠更好的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對幼兒的培養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抓變思想,不能認為自己是教學的掌控者,讓幼兒獨立操作,最大程度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培養其獨立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在輕松、活潑、愉快的氛圍中,幼兒才能進入學習狀態,才能有所學、有所得、有所做。除此之外,教師也應為其創設情境,用游戲的方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幼兒從小養成良好學習、生活習慣。課程教學拓寬了游戲方式,能夠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讓幼兒克服膽怯有信心參與到活動中[1]。
二、游戲在學前教育中的應用
1、培養幼兒良好習慣
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學工作應側重于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這對幼兒的成長非常必要,良好的習慣關乎到一個人今后的發展。可是,在實際教學中有教師發現部分幼兒沒有認識到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無論是語言上還是行動上都未能做到這一點。像有的幼兒刻意打斷他人對話,只顧自己情緒;有些幼兒在與人溝通時會冒出幾句臟話;也有的幼兒沒有基本禮貌,與人見面不能主動問好……上述種種原因暴露出一個問題,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缺失。針對這些現象,教師應用哪種方式為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呢?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從潛意識里認識到禮貌的重要性。比如,教師可以借助玩教具與幼兒展開游戲,讓不同的幼兒扮演不同家庭角色,教師則扮演幼兒的角色。通過演繹讓幼兒明白養成良好習慣的必要性,加強幼兒之間的交流協作。通過本次演繹很多幼兒都學會了禮貌待人,也加深了其學習印象,培養了班中幼兒懂禮貌的良好品行。
二、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利用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具有很強的實用型,并且很有新意,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認知和實踐操作能力。此階段的幼兒對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認知和主動性,這個階段的幼兒就要以理解、接受為主,在此基礎上建立有一定約束力的規則,使幼兒能夠自主的執行,從被動接受轉變成為主動加入,讓幼兒成為課堂中的參與者和主人公。眾所周知,數學對大部分幼兒來說具有一定難度,而通過游戲的方式不僅能調動幼兒學習興趣,還能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讓一些原本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變得容易理解,例如,在《基本的加減法》一課中,教師可以將班中幼兒分成三個不同的小組,分別是:老虎組、羚羊組和小草組。當老虎組的幼兒將羚羊組的幼兒“抓”到規定區域時,教師可以用提問的方式詢問幼兒:“小朋友,現在羚羊組還剩幾只小羊?”利用游戲讓幼兒學會加減法,在輕松的環境中學到知識。
三、培養幼兒創新能力
現如今,創新已成為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日常教學環節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提高幼兒的創新能力[2]。在美術教學中融入游戲,例如,在某一節美術課中,教師指導幼兒繪畫“我的夢想”時,不要過分干涉幼兒的創作,留給鼓勵幼兒獨立思考的空間。創作完成后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你畫我猜”游戲,游戲規則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其余幼兒猜猜“我的夢想”是什么。這樣的小游戲能加強幼兒之間的互動與交流。有的幼兒希望長大成為一名宇航員,有的希望自己成為一名畫家。在展示環節,幼兒向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創作理念等等。這樣的方式有助于幼兒把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消化吸收,獨立解決在實際操作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在幼兒進行創作時,要發揮自身想象力,想象力作為創新的基礎,教師應做好相關啟迪工作。讓幼兒在繪畫過程中,不僅要動手,還要動腦用心,邊動邊在腦中浮現有關繪畫的立體畫面,教師必須學會鼓勵幼兒展開想象。
結語
學前教育與游戲的融合很大程度上優化了課堂構架,讓教學變得輕松,也讓幼兒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所以,教師要正確看待游戲,發揮其最大價值為幼兒創設學習情境。同時,教師也應該意識到游戲只是教學輔助手段,是為教學而服務,因此在設計教學計劃時,充分考慮到游戲的有效性。不能只根據幼兒喜好選擇游戲,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這樣才能發揮游戲的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今后的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曉艷.學前教育課程游戲化面臨的困境與應對分析[J].小學生(中旬刊),2021(07):77.
[2]于志磊,葛玉平.學前教育課程與游戲的融合探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8(09):143.